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22篇 | |
综合类 | 30篇 |
水产渔业 | 72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选取450尾欧洲舌齿鲈()幼鱼,体长(13.50±0.52)cm,体重(46.04±0.61)g,监测其在5种光周期(0L:24D、8L:16D、12L:12D、16L:8D、24L:0D,L表示光照时间,D表示黑暗时间)下的生长、摄食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相关指标。实验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8L:16D处理组的欧洲舌齿鲈的日增重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0.05);0L:24D和8L:16D处理组粗脂肪含量分别较16L:8D处理组分别提高了19.70%和21.67%(<0.05)。5种光周期下的欧洲舌齿鲈幼鱼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8L:16D和12L:12D处理组的肌肉中氨基酸总含量较0L:24D组分别提高11.60%和9.16%(>0.05);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含量在8L:16D处理组中最高,为14.21%,在0L:24D处理组中最低,为12.30%。不同光照周期对欧洲舌齿鲈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营养品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8L:16D和12L:12D光照环境更适宜欧洲舌齿鲈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23.
24.
为探究不同 LED 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摄食、生长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选取 525 尾红鳍东方鲀幼鱼养殖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分别用 5 种不同 LED 光谱(红、黄、蓝、绿、白)照射处理 30 d, 光周期为 12 L : 12 D, 实验期间测定饵料转化效率, 实验结束时测定其存活、生长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 LED 光谱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存活、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绿光组红鳍东方鲀的存活率最高, 为(65.71±0.00)%; 绿光组红鳍东方鲀幼鱼体重最大, 为(29.36±3.78) g。在饵料转化效率方面, 绿光组幼鱼的饵料转换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 不同 LED 光谱处理组中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其中绿光组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 绿光组肝脂肪酶活性较高, 显著高于蓝光与黄光组(P<0.05); 绿光组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红光、白光组(P<0.05)。综上所述, 绿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刘鹰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4):72+9
樟子松是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文章介绍了大同地区樟子松苗圃地选择与整理、播种前种子处理、装袋播种以及苗期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6.
海洋渔业经济是海洋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海洋渔业工程则是未来海洋渔业经济中极具潜力且可持续发展性较强的领域。中国、澳大利亚两国同为海洋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大国,未来如何更好利用本国丰富的海洋资源,进一步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该研究通过对澳大利亚海洋渔业工程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文献档案整理、大数据统计、具体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澳大利亚海洋渔业工程的优劣势,分析中澳海洋渔业经济合作的基础、优势、困难与挑战,并展望中、澳两国在海洋渔业领域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景。得出结论,中国与澳大利亚展开海洋渔业经济合作,打通蓝色经济走廊是对中国\ 相似文献
27.
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菱鲆幼鱼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其摄食、生长、饲料利用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0.66 kg/m2、1.26 kg/m2、2.56 kg/m2、4.00 kg/m2,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为期100 d,实验结束时养殖密度分别为4.67 kg/m2、7.25 kg/m2、14.16 kg/m2、17.77 kg/m2。结果表明:大菱鲆生长速度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各实验组的持定生长率(SGR)值分别为2.67、2.33、2.29、1.98;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大菱鲆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的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实验组1的饵料系数为0.70;实验组4的饵料系数为0.76;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脏的脏器系数的影响不大。本实验结果可为鱼类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养殖基地和同一批次的大西洋鲑,其中现场实验鱼选自生产车间健康的和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养殖鱼,攻毒实验中处理组实验鱼每尾背肌注射100μL、浓度为3.05×107CFU/m L的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现场实验表明,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临界游泳速度较健康鱼低26.7%(P0.05),摆尾频率与游泳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攻毒实验表明,从攻毒的第4天开始,处理组大西洋鲑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第6天的变化最为显著,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分别降低了2.8%和43.9%(P0.05),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分别升高了63.3%和23.9%(P0.05),且处理组4种血细胞数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大西洋鲑游泳行为(临界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以及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快速判断其健康状况,为病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