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小麦生育期降水过程复杂多变,不同生育时段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利用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小麦生育期44个降水时段的变化及其与产量进行线性和回归分析,确定不同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降水产量预测模型,明确不同降水因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一越冬前及抽穗开花期的降水是影响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降水因子,其中10月上旬降水、11月中旬降水、11月下旬降水及6月上旬降水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该结论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降水的作用和进行灾害调控,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62.
温室蝴蝶兰干物质分配及产品上市期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温室蝴蝶兰生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量化关系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其生长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预测,从而辅助进行对蝴蝶兰生长和生产系统的适时合理调控,本研究根据温室蝴蝶兰器官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分配指数的温室蝴蝶兰干物质分配及产品上市期的模拟模型,并利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拟系统是采用C Builder6.0为编程语言,在Pentium(R)4 CPU、512 MB内存计算机、中文Windows XP操作平台上开发的可执行模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花梗和花干重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均符合较好,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度值分别为0.99、0.99、0.94、0.98、0.97和0.99(均为0.01水平显著相关),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19%、1.79%、5.66%、1.22%、2.90%和1.53%。与已有的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功能全面,且模型参数易获取,具有较强实用性。模型能够预测温室蝴蝶兰干物质分配及产品上市期,从而为温室蝴蝶兰生产管理和环境调控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3.
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大田肥料长期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N、P、K化肥配合(NPK处理)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合施用(NPKM与NPKS处理),叶片氮代谢酶(NR、GS、GOGAT和GDH)在籽粒灌浆时期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利于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长期N、P、K化肥非平衡施肥的处理(NP、N、NK、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CK,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且活性高峰期和籽粒灌浆关键期时间不一致,植株整体生产能力较弱,玉米籽粒产量较低。不同的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不同,因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配比施肥处理下玉米叶片的氮代谢酶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前,优质高产是小麦生产的主题,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麦产量和品质监测的技术思路,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对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监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小麦调优栽培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65.
以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块根中营养成分在栽插35—125d生长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泰安试验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平均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鲜食加工型品种,徐薯22产量最高,其次是徐薯25和中泰9号,徐薯18产量最低;鲜食加工型品种鲁薯8号鲜薯产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莱西试验点,徐薯18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鲁薯8号。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存在差异。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徐薯22的单株薯块鲜重和烘干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鲁薯8号,北京553最小。从甘薯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北京553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徐薯18和徐薯22,鲁薯8号最低。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总量基本上呈直线变化,收获时徐薯22淀粉积累量最高,其次是鲁薯8号;徐薯22薯块蛋白质含量最高,北京553蛋白质含量最低。食用纤维和灰分含量在生育期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北京553薯块纤维素含量最低,徐薯22灰分含量最高。两种类型甘薯块根钾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收获期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收获期鲁薯8号的磷含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徐薯22和徐薯18的磷含量较低。生产上应根据用途而选用品种。从本试验选用的7个品种中可以得出,泰安地区适宜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为徐薯22、鲜食加工型品种为鲁薯8号。  相似文献   
66.
在县域范围内,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分析了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与济麦22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氮素水平是决定济麦22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土壤磷、钾肥水平是决定籽粒蛋白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籽粒湿面筋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与蛋白质类似,主要差异体现在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需求上。在保证高产的条件下,磷钾的配合施用,尤其是钾肥的施用是济麦22获得优质的关键。本试验条件下,样点9的土壤肥力水平最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7.
不同生态区及播期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以山东品种掖单22和新疆品种Sc704分别在新疆石河子和山东泰安两个生态区,分三个时期播种(2000年4月10日、5月10日和6月10日),以研究生态区及播期对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态区,分期播种对籽粒灌浆的影响不同.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籽粒灌浆的进程变慢,持续时间延长,灌浆速率下降,粒重  相似文献   
68.
生态因素与玉米酶活性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生态区、不同播期及不同海拔高度处理,子粒的各种生化指标存在差异。不同生态区的绿叶持续期差异较大,新疆的绿叶面积较山东长8~12d,且成熟期绿叶数也比山东多出5~6片。叶绿体色素总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不同播期处理,果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较早播期处理高于较晚播期,不同品种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不同品种间,YD22>HO115>Sc704。子粒中各种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随播期推迟和海拔高度增加,SOD、MDA活性逐渐增加,CAT活性逐渐降低,而POD活性随着播期推迟而降低,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9.
施肥与环境     
孙开彬  刘淑云 《农业与技术》1999,19(6):53-55,57
  相似文献   
70.
粮食生产预警是对未来粮食产量状况做出评估和预测,并提前发布预报,因此,筛选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生产预警指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包括警情指标和警兆指标在内的粮食生产指标体系,是建立粮食生产预警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有效地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分类,恰当地选择预警模型和设置模型变量,才能很好地对模型结果进行处理并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