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3篇
  14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21.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逐年增加,粮食安全有较大隐患的问题,我国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以“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核心,以“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对农业机械提出提升通过性能、提高作业效率的总体要求,在播种方面发展小株距精密播种技术、大豆玉米播种分控技术、玉米大排量施肥技术、秸秆防堵技术、均匀接行技术;在田间管理方面发展双喷雾系统分带定向施药技术、自适应喷杆调节技术、植保机轮距调节技术、防飘移喷雾技术;在收获方面发展密植玉米低损摘穗技术、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大豆低损割台技术、大豆低破碎柔性脱粒技术、大豆高效清选技术、大豆低破碎籽粒输送技术、大豆机收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现阶段需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装备,进一步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艺特点与作业机具特性,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加强创新机具研发,提高机具对种植模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22.
为解决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污水存贮问题,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南北疆的降水量、蒸发量,探究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污水长期存贮的存贮周期与存贮池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奶牛场污水存贮周期6个月左右较为合适,北疆地区干清粪与水冲粪奶牛场存贮池建造参数分别为池深6m、池底面积543.10m2、池底容积3 258.60m3;池深6m、池底面积740.59m2、池底容积4 443.54m3;南疆地区干清粪与水冲粪奶牛场存贮池建造参数分别为池深6m、池底面积504.26m2、池底容积3 025.56m3;池深6m、池底面积687.62m2、池底容积4 125.72m3。  相似文献   
323.
为了建立小流域次暴雨产流预报模型,在岔巴沟流域选取大小不同的4个小流域10 a水文资料,分析降雨、地貌等因素对流域产流的影响,选取主要因素最大30 min雨量、最大30 min雨强、流域沟道比降、流域面积和流域狭长度。用无量纲参数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流无量纲模型,用模型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模型预报精度为7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参数少、结构简单、量纲和谐、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可为流域产流模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4.
硅酸盐细菌在紫色土上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5个硅酸盐细菌中,2个使油菜增产大于10%,3个在0~10%之间。在10个菌中,4个细菌使小麦增产大于5%,6个在0~5%之间。说明硅酸盐细菌对小麦及油菜均有增产作用,不同菌株的效果不同,且对油菜的增产幅度大于小麦,因油菜是需钾敏感作物。  相似文献   
325.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安全、绿色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综述了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了副拟杆菌作为下一代新型益生菌添加剂产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研发新型畜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6.
327.
通过PCR扩增获得乳酸菌(Lactobacterium lactis MG1363)的usp45基因,将其克隆到乳酸菌(L.lactis)食品级表达载体pNZ8048中获得分泌型表达载体pNZ-X;然后将多粘类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A、bglB及内切β-葡聚糖酶基因EG分别连接载体pNZ-X,获得重组质粒pNZ-X::bglA,pNZ-X::bglB和pNZ-X::EG,将3个质粒电转导入L.lactis NZ9000,得到重组乳酸菌L.lactis NZ9000/pNZ-X::bglA、L.lactis NZ9000/pNZ-X::bglB和L.lactis NZ9000/pNZ-X::EG,并测定分泌性表达的BglA,BglB和EG的酶活性。结果显示:3个酶大小均在50kU;DNS法测定酶活力表明重组菌株的酶活力显著低于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酶活力(P0.05),但具有一定的活性;刚果红染色结果也表明重组乳酸菌分泌产生的酶可产生明显的水解圈。试验为重组纤维素酶在食品级菌株中重组表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为秸秆的降解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