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45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外土壤风蚀预报的研究历史与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外土壤风蚀研究成果,将土壤风蚀预报研究历史分为4个阶段:即定性描述阶段、定量研究阶段、风蚀方程的建立与完善阶段及风蚀预报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阶段。简要介绍了风蚀方程、帕萨克模型、波查罗夫模型、德克萨斯侵蚀分析模型、风蚀评价模型、修正风蚀方程和风蚀预报系统等代表性的风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2.
20 0 0年 5月至 2 0 0 0年 9月在果洛州草籽场垂穗披碱草 (ElymusnutansG)良种田中应用 2 ,4-D丁脂、甲磺隆两种除草剂进行了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 ,2 ,4-D丁脂、甲磺隆分别用1 0 5 0ml/hm2 ~ 1 35 0ml/hm2 、1 0 5g/hm2 ~ 1 35g/hm2 的剂量 ,灭杂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在当年 7月 1 7日~ 30日应用同剂量的甲磺隆在垂穗披碱草良种田中灭杂 340hm2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3.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为了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以刺槐林为代表,对该区不同利用年限的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坡度、坡向、坡位等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随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养分指数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axb模型。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随利用年限的增加量不显著,而速效钾每经过10年就有显著增加,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则保持相对衡定的水平。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养分指数年增长率分别约为0.20g.kg、0.01g.kg、0.69mg.kg、2.27mg.kg和0.04。该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养分指数约需50年、速效钾约需30年可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34.
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平,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主要介绍了于2002年成立的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所开展的主要合作领域和合作交流项目,包括风蚀、水蚀过程研究,土壤侵蚀防治,旱地农业水土保持,风蚀、水蚀过程模拟,水质监测与模拟,土壤管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流域评价工具等。  相似文献   
35.
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黄土丘陵区长芒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人渗仪对不同盖度长芒草群落下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8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盖度的长芒草群落下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深度的土壤剖面上,群落盖度越大土壤初始人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也分别越高.影响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初始含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影响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孔隙度、根长密度和水稳性团体含量.但水稳性团聚体对表层土壤初始人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影响不显著.长芒草群落不仅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物理机械作用以及根系周转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性大孔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还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入渗速率.  相似文献   
36.
高寒地区施肥对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4月至2002年9月在果洛州草籽场以垂穗披碱草(Elymushutans)为试验材料,通过施肥处理,研究测定种子产量的变化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施用磷酸二铵150kg/hm2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现存问题及有关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母质土壤区在洞庭湖流域广泛分布。由于内在机理及洞庭湖流域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人地关系状况,使这一类土壤区成为洞庭湖流域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并引起了严重的环境、社会、经济后果。花岗岩分布区地形陡峭、风化速度快,风化层深厚,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在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水土流失的时序特征与风化层各层的特性紧密相关。为了科学治理,首次尝试对湿润区花岗岩水土流失区进行区域界定并作了类型区划分。  相似文献   
39.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征,介绍该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成就。根据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28字方略”及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概念;研究了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建议退耕还林还草与沟道工程措施结合,加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的系统研究;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基础上,加强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和科学评估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等。  相似文献   
40.
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样技术对种间联结性的测定有很大影响,取样面积过大、过小以及取样数目过少都会造成较大偏差.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的取样面积在0.125~1m2、取样数不小于60时能取得良好的测定效果.对于其它群落,样方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样方中平均出现的物种数占统计物种数的55%~80%来确定.铁杆蒿群落中有8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11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这种联结是种间竞争、种间互利或偏利以及物种对环境的趋同或分异的结果.根据物种对生境的要求并结合种间联结系数星座图,11个物种可以划分为2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