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9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保水剂及其在节水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阐述了国内外保水剂的类型、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在节水农业上的应用现状,讨论了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辽西半干旱区春小麦氮磷水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了探讨春小麦水肥耦合作用,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于2000~2003年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水肥耦合对春小麦产量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磷肥次之,氮肥最小;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是:中水中肥效应最高,高水高肥次之,低水低肥最低;水肥交互耦合效应大小顺序是:氮水耦合>氮磷耦合>磷水耦合。产量超过4000 kg/hm2的水肥管理方案为:施氮量240.1~361.2 kg/hm2,施磷量103.1~152.6 kg/hm相似文献   
43.
辽西乡镇域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辽西阜新县建设镇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内耕地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克立格空间插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Zn元素变异系数最大,为70%,Ca和Cu居中,变异系数分别为58.81%和56.36%,Mn变异系数最小,为10.78%;高程与土壤各养分均呈负相关性,其中Mg、Fe和Mn、Zn、Cu元素分别与高程表现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除Zn以外,其余各元素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皆小于0.25,分别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和高度空间相关性;插值结果表明,Cu在东南部富集,Zn由东北向西南呈现明显的阶梯变化趋势,其它个元素空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4.
土壤含水量对玉米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底墒对玉米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底墒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和苗期总干物重影响显著.玉米出苗率、株高和苗期总干物重随着土壤底墒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高值后,随着土壤底墒的增加而减小.壤土出苗率、株高和苗期总干物重最高的适宜底墒范围为19%-22%,粘土为26%-29%,沙土为13%-15%.  相似文献   
45.
日本阿波罗山国有林地降雨引起的滑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日本福冈县阿波罗山国有林地降雨引起的 31处滑坡的统计分析表明 ,每处滑坡的平均面积 91m2 ,平均泥沙量 98m3;就坡面坡度和形状比而言 ,滑坡发生的相对累积频率呈正态分布 ;就滑坡的面积和泥沙沉积量而言 ,滑坡发生的相对累积频率呈对数正态分布 ;93 5 %的滑坡发生在修建道路时形成的人工挖方或填方坡段 ,挖方坡比填方坡更易发生滑坡。 4 2 %的滑坡发生在凹坡 ,32 %发生在直坡 ,2 6 %发生在凸坡。径流流经地表裂隙两次以上的地点 ,引发滑坡危险性更大 ,发生频率达 4 5 2 %。  相似文献   
46.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井灌区农田地下水开采多,补给少,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的问题,通过分析在北京市东南郊水资源试验区连续4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探讨了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埋深较大条件下(超过6 m)0~3 m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按春灌期,雨季和秋末~春初三个阶段分析了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分析表明,在土壤干旱时期,农田灌溉或降雨后,灌水和降雨(小于80 mm)主要补充于0~1m土层;雨季,当表层土壤水分得到一定补充,又遇较大次降水(100~150 mm)时,降雨主要被1.0~2.5 m层土壤所容纳,田面不会产生径流,同时地下水位回升幅度较大。研究认为,0~3 m层土壤对降水有很强的调蓄能力,雨季平均有85%的降水滞蓄其中。因此,在田间采取一定的拦蓄水措施,即使在遇到大暴雨(150~200 mm)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农田地表不产流或少产流、绝大部分降雨就地拦蓄入渗,增加土壤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47.
根据太子河流域降水和产汇流特点,利用流域试点区观音阁水库枯季入库径流量、上游汛期降水量、汛末入库径流量和枯季降水量等实测系列资料,对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枯季径流BP预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并且具备较高的精度,可在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8.
旱农区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旱农区同一坡度不同层位梯田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从梯田顶部到基部 ,其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差异 ,从上到下依次为 :呼吸强度 >有机质 >水解氮 >碱性磷酸酶活性 >有效磷 ,且有机质、水解氮、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由坡顶到坡底均逐渐增加 ,有效磷增加不明显 ;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水解氮、有效磷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9.
依据CROPWAT模型结合田间补灌试验资料,采用作物水分响应模型研究辽西半干旱区玉米生育期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分影响玉米产量依次为灌浆期开花期拔节期;实现玉米高产应选择的补灌时期以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组合为佳,补灌定额为135mm;实现水分高效利用则选择开花期+灌浆期补灌,灌水定额为90mm。  相似文献   
50.
长期耕作条件下小尺度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0 m×10 m高密度网格采样的地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小尺度(10.24 hm2)土壤耕层(0~30 cm)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出弱变异性,CV≤1.84%,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东西、南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上半方差函数的差异性表明,有机质空间分布具有异向性,基于各向同性假设和各向异性的半方差函数结构分析以及Kriging估计都能很好地反映取样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但后者在估计结果精度和真实性方面要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