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林业   424篇
农学   323篇
基础科学   382篇
  347篇
综合类   2127篇
农作物   289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1399篇
园艺   318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武耀星      张梅    杨勇    吕泽民  张秀卿  王亮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129-134
桂花是我国特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园林绿化、饮食和药用,桂花的栽培品种在城乡园林景观中较为多见,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生境恶化,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减少。该文在不同气候情景下,对桂花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可探究气候变化下该物种的生境变迁,并了解其地理分布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为桂花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根据影响桂花适生区分布的31个环境因子和当前桂花生境的368个自然分布点,对当前和未来(2050年、2070年)桂花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用刀切法检验来评估气候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在当前环境条件下,桂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33°N以南的地区,总潜在分布区面积约224.23×104 km2;2)干燥季节的月降水量、潮湿的频率、干旱季节的平均温度是影响桂花生境的主导环境因子;3)随着未来气候的改变,桂花的潜在分布区向北偏东高纬度地区发生迁移,西南地区潜在分布区减少,建议该地区的桂花居群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962.
农村土地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村土地价值的影响因素,并从提高土地收入保障角度寻求提高土地价值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农村土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土地产生的直接收益,还表现在土地为农民带来的间接收益,包括土地的交换价值和潜在的发展价值。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形式多元化、种植结构调整、农民组织的重构来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增加土地价值,使土地从生存保障发展为投资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3.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64.
为了鉴定评价近年省内外新选的双季晚粳品种(组合)在舒城县生态条件下的综合性状表现,我们进行了2022年舒城县双季晚粳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加比较试验的12个双季晚粳新品种(组合)中,徽粳糯212、徽粳202、徽粳180、皖垦糯5677、皖农粳220和徽粳糯268丰产性突出,抗逆性、适应性好,适宜在本地区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65.
礼县为了较好开展牛人工授精改良工作,对部分空怀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牛人工授精工作可以成批、集中、定期进行,适合规模养牛生产。为提高同期发情效果,我们采用了3种方法药物处理母牛,经观察,对母牛先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后,再分别配合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素和三合激素2种方法均起到明显的同期发情效果,比单一使用氯前列烯醇的发情率高。  相似文献   
966.
【目的】研究NS复合乳酸菌对猪生长性能及其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使用NS系列复合乳酸菌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0头重胎母猪及其所产342头仔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饲喂添加0.2% NS复合乳酸菌制剂的基础日粮,B组饲喂加0.2%六味酸制剂的基础日粮添,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对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检测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结果】试验后期(63~150日龄),A组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从整个试验过程(0~150日龄)来看,各组间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仔猪回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是C组略低于A、B组外,其他肠道各段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是C组高于A、B组;在乳酸菌方面则恰好相反,仔猪肠道各段的乳酸菌数量均是A、B组高于C组。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发现A组的平均毛收益较C组高16.7元/头,较B组高6.7元/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S复合乳酸菌通过改善仔猪生长前期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增强仔猪抵抗断奶应激能力和提高成活率,在中后期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显著促进肉猪增重,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67.
水稻机插秧要求秧苗整齐一致,苗势茁壮,密度均匀不缺棵,苗龄苗高适中,根系发达,颜色深绿,以适应机械栽插。从而使栽后返青快,长势壮。其育苗技术要求高,必须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968.
A-3中抗条锈新基因YrTp1和YrTp2的分子标记定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小麦育种史基本是育种家与条锈病的赛跑史。因此,筛选、鉴定、储备和利用新抗源是我国育种和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长远战略性课题。【方法】利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对来自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 (Host) Liu & Wang]的杂交后代材料A-3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所携带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为新基因,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遗传分析表明,A-3对条中31号和32号的抗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经过对196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2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477-167bp与显性基因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4 cM,将该显性基因定位于2BS上;7B染色体短臂上的WMC364-208bp与隐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5.8 cM。图位比较、系谱分析和抗谱分析表明,A-3所含抗条锈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Tp1和YrTp2。【结论】可利用A-3中与条锈病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rTp1和YrTp2将抗性基因转移到主栽品种中,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9.
很多植物具有克隆生长的习性,克隆生长对植物的交配格局和长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克隆生长通常伴随有较多的花展示,但花粉的有效散布又会受到克隆规模的限制,进而形成分株间的同株异花授粉,造成近交衰退或花粉贴现。同步雌雄异熟是雌雄异熟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满足2个条件:1)单个花朵内为雌雄异熟;2)不同花朵间在同一时段内处于同一性别阶段。该种现象可以有效阻止分株内或分株间同株异花授粉,并可能是一种进化选择的特殊繁殖保障机制。目前其在克隆植物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在梳理近20a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克隆植物中的同步雌雄异熟现象为核心议题,结合克隆植物种群结构的特殊性探讨该现象对克隆植物的进化意义,并对该现象的类群分布情况、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结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4个方面:1)采用统一的同步性度量体系,并使其扩展到对雌性和雄性阶段的分别描述;2)重视目标物种交配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自交亲和性的重要意义;3)重视克隆多样性格局对交配过程的影响,并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量化;4)加强风媒、水媒等非生物因素传粉方式对克隆植物交配过程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