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与 2 10kg/ha施氮量处理相比 ,2 70和 330kg/ha处理明显提高了具 90 0 0kg/ha产量潜力的鲁麦 2 2旗叶和茎蔗糖含量及旗叶蔗糖合成能力。 2 70kg/ha施氮量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营养器官中贮存光合产物量 (14 C放射性活度 )明显高于 2 10kg/ha处理 ,但处理间贮存光合产物的输出率无差异 ;开花后 2 0d ,高氮处理植株即时光合产物 (生产后直接输送至籽粒的光合产物 )比例小于低氮处理 ,而临时贮存光合产物 (先贮存于营养器官 ,在灌浆中后期再输出到籽粒的光合产物 )的比例大于低氮处理。提高施氮量促进鲁麦 2 2籽粒中蔗糖含量上升 ,淀粉积累量增大 ,产量明显提高。研究表明 ,小麦光合器官生产的即时光合产物和营养器官中的临时贮存光合产物供应能力与籽粒淀粉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产的机理探讨表明 ,限量滴灌 (为新疆目前大田膜下滴灌暂定 375m3 /ha滴水定额的 2 /3)棉田土壤水分亏缺 ,群体光合速率降低 ;群体呼吸速率及群体呼吸占群体总光合的比值在盛花期较高 ,进入盛铃期以后群体呼吸又显著低于适量滴灌棉花 ;叶面积指数低 ,叶片平均倾斜角度大 ,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增加 ,对光能的截获率降低 ;光合物质累积少 ,但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比例上升快。不同品种对滴水量的反应差异较大 ,新陆早 6号对限量滴灌反应不敏感 ,籽棉产量与适量滴灌棉田差异不显著 ;而新陆早 8号对限量滴灌反应较敏感 ,籽棉产量明显低于适量滴灌棉田。因此 ,在限量滴灌条件下选择新陆早6号种植较适宜 ;在新疆开展抗旱品种选育 ,实行节水滴灌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03.
甘薯施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栽秧之前,基施新型有机-无机缓释肥料.一方面,有利于甘薯早分枝、早结薯,增加结薯数和薯块重量,显著地提高了块根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块根干物质率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块根硝酸盐含量,有效地改善了块根品质.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的生产措施,2004-2006年,以冬小麦品种804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4种灌溉条件下,研究了等行距平作、宽窄行平作、沟播和垄作4种种植模式对播前土壤含水量消耗及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平作相比,另3种模式增加了播前土壤含水量的消耗,其耗水量显著提高,尤以沟播模式30 cm以下播前土壤含水量的消耗最为明显.和等行距平作相比,在灌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条件下,沟播模式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而垄作模式的产量没有显著提高.在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抽穗水条件下,沟播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种植模式.在本试验条件下,沟播种植结合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抽穗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5.
1996-1998年,用P2O5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冬前深耘断根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小麦群体根系活性,使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下移,深层土训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进而对延缓植株地上部的衰老和提高籽粒产量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6.
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性能及细胞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 ,选用鲁花 11号和辐 870 7两个高产花生品种 ,研究了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性能及细胞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花生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 ,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变化趋势可用函数式Y =A +Bx+Cx2 (Y为上述各指标 ,x为叶片展开后天数 )较好描述。花生叶片衰老期间叶绿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外形由长椭圆形逐渐趋于圆形 ;叶绿体内淀粉粒由多而大逐渐变少而小 ,而油脂则由小而少变大而多 ;基粒片层由细长沿叶绿体长轴方向排列 ,逐渐变粗短、排列杂乱至模糊不清 ,最后叶绿体被膜破裂 ,内含物开始向细胞中扩散而解体  相似文献   
107.
小麦谷蛋白聚合作用对增施氮肥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利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研究了谷蛋白聚合作用对增施氮肥的反应。结果表明,N肥不仅能提高参试品种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而且能提高面粉中不溶性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SGP)含量以及谷蛋白总量在总蛋白质中的比例((GMP SGP)/Pr),改善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并且与基肥一次性施N(NB处理)相比,分期施N(基肥N 挑旗期追N,即NB l处理)作用较大;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谷蛋白聚合作用对增施N肥的反应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8.
该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择了产量潜力高但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显著不同的少穗大穗型核生2号、多穗小穗型烟农15及中间类型的泰876161品系,进行了品种-空背宽度-边际效应相关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l)在间套行较窄的情况下,选择多穗小穗型品种有利于发挥边行增产作用,在间套行较宽的情况下,选择中穗或大穗型品种则更有利于发挥边行小麦的增产效果;(2)边行小麦增产,大穗型核生2号以增加穗数为主要特征,小穗型烟农15以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为主要特征,中间型的泰876161则是相对的穗数、粒数与粒重协调增加;(3)随空背宽度加宽,边行增产幅度提高,大穗型核生2号是增穗为主,穗粒数比重不变,粒重比重下降;小穗型烟农15是穗粒数比重提高,穗数比重持平,粒重比重下降,中间型泰87616正则是穗数、粒数比重协调增加,粒重比重下降;(4)边2行小麦的增产作用与品种和边1行的增产幅度相关,40cm空背下,少穗大穗型核生2号边2行增产幅度最高,其次是中间型泰876161,多穗小重型烟在15几乎无增产效果,空背加宽,边1行增产幅度提高,使边2行的增产幅度下降,甚至减产,100cm空背下,大穗型核生2号边2行较内行稍有增产,而小穗型烟农15和中间型泰876161则边2行出现减产,以边1行增产幅度最大的泰8761  相似文献   
109.
探讨波浪冠层群体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波浪冠层对鲁豆9号群体结构、微生态环境、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波浪冠层群体与CK相比,株高平均降低1.41 cm、分枝减少0.08个,分别降低和减少1.38%和5.30%;群体光照度、CO2浓度和湿度分别增加67.68 μmol/(m2·s)和8.31 μL/L和0.33 mbar,分别增加5.06%、2.45%和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提高0.06℃,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植株中部透光率提高1.57%,光合速率提高4.04%;密度平均增加3.0万株/hm2,单产平均增加253.65 kg/hm2,增产11.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群体密度与脂肪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1.00**和-0.90*);脂肪与亚油酸呈正相关(r=0.79),而与硬脂酸呈负相关(r=-0.55);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均呈负相关(r=-0.74和-0.50),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r=-0.95*)。因此,波浪冠层群体调节了大豆生长发育的微生态环境,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形成和品质改良,不仅能增产,而且提高高油大豆脂肪含量、优化脂肪酸组分、提高了营养价值,在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冬小麦机械断根技术源于小麦高产的生产实践,是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重要配套技术,机械断根方式是影响小麦断根质量和断根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小麦机械断根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三种断根方式:锄铲断根、刀片断根、锄铲+刀片组合断根,对三种断根方式的断根效果和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正确设计小麦断根机械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断根方式都有明显的断根效果和增产效果,断根率为25.8%~42.1%,与对照相比,小麦产量平均提高9.96%~11.41%。其中,锄铲+刀片组合断根工作稳定、不翻土、不损伤麦苗,单株断根率为42.1%,平均断根深度10.2 cm、变异系数小,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断根增产效果最显著,比对照提高11.41%。综合各项指标,小麦进行机械断根作业时的工作部件应选用锄铲+刀片组合方式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