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几种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场采集河底表层沉积物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邻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二氯苯酚、五氯酚等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邻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对硝基苯酚和邻硝基苯酚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增加;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吸附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溶解分配过程在黄河水体沉积物吸附酚类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当表面活性剂SDBS存在时,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SDBS在所测定的浓度范围内(小于CMC),酚类化合物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均增大,分配系数的增大倍数与它们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主要稻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田间种群对目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防治该虫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疆阿克苏稻区温宿县种群(WS)为敏感基线,采用室内点滴法,测定察布查尔(Qapqal)和五家渠(WJQ) 2 个主要稻区稻水象甲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 以南疆主要稻区温宿县稻水象甲地理种群为敏感种群,察布查尔(Qapqal)和五家渠2个地理种群(WJQ)对6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95.87%噻虫嗪、97%毒死蜱、97%吡虫啉、95.1%高效氯氰菊酯和98%溴氰菊酯等多数药剂仍处于敏感状态(抗性倍数<5),对96%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均高于5.92,属于已产生低水平抗性。【结论】 在水稻生长季节应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96%氯虫苯甲酰胺,注意与其它药剂混用、轮用,延缓该地区稻水象甲抗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23.
为揭示沉积物中硅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给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及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研究积累基础数据,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p H、微生物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等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Si释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 H的升高(7.0~9.5),乌梁素海上覆水中Si浓度降低,沉积物中生源硅(BSi)含量升高,显示乌梁素海的偏碱性环境使硅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扩散矢量方向指向沉积物。方差分析表明,有微生物体系和无微生物体系之间上覆水Si浓度具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微生物的捕食作用和降解作用有关。菖蒲区上覆水中Si浓度整体高于对应季节芦苇区上覆水,而菖蒲区沉积物中BSi含量低于对应季节芦苇区沉积物,主要是由于芦苇和菖蒲根基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不同,进而对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的。沉水植物区沉积物冬春季和夏秋季整体表现为上覆水的硅汇,上覆水共向沉积物中转移约15.62 t Si;挺水植物区沉积物冬春季和夏秋季整体表现为上覆水的硅源,沉积物共向上覆水中释放约33.15 t Si。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中肠液和淋巴液对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ase) dsRNA (dsSAHase)的降解,探寻dsRNA稳定剂,提高dsRNA导入效率.[方法]马铃薯甲虫中肠液及淋巴液与dsSAHase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体外孵育,观测其作用结果;构建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 PEI-dsSAHase复合物,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观测PEI对dsSAHase的增效作用.[结果]马铃薯甲虫中肠液与淋巴液都降解dsSAHase,该降解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单体dsSAHase菌液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死亡率为55;,而PEI-dsSAHase复合物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75;.[结论]dsRNA会被马铃薯甲虫体液部分降解,而PEI与dsRNA结合形成复合物,提高了dsRNA的稳定性,抑制了dsRNA在虫体内的降解.  相似文献   
25.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温度、pH、溶解氧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中NH4^+—N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中性条件,厌氧条件均有利于NF4^+-N的释放。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含量的有效控制作用是其抑制底泥释放、同化吸收作用和增强上覆水氧化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植物修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
寄主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的马铃薯甲虫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取食不同寄主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寄主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不明显,对第一代、第二代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结论]取食马铃薯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其次是取食天仙子和茄子叶片的,二者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取食番茄叶片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7.
各类档案馆由“神秘的禁地”走向社会开放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外交档案的两次对外开放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各级档案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满足民众知情权,增强民族自信心;②体现政治民主,提高社会透明度;③走向社会,服务大众;④提供历史依据,正确判断决策。同时,中国档案馆对外开放需要注意:①把握开放与保密的尺度;②正确处理档案开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矛盾;③正确处理档案开放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低温环境对智利小植绥螨存活和生殖力的影响,为智利小植绥螨人工繁殖以及在田间释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和低温条件下冷藏观察的方法.[结果]智利小植绥螨短期冷藏的最适温度为6 ~9℃,长期冷藏最适温度为6℃.在0、3、6和9℃四个温度下冷藏5d后,对产卵量无太大影响.0℃下冷藏10 d后产卵量下降,但在3、6和9℃三个温度下冷藏10 d对智利小植绥螨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产卵数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增加;智利小植绥螨在0和9℃下冷藏15和20d后,其产卵量显著下降,在3和6℃下15和20 d后冷藏对其产卵产生积极影响,产卵量略微上升.[结论]智利小植绥螨短期冷藏的最适温度为6 ~9℃,长期冷藏最适温度为6℃.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邻硝基苯酚、五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沉积物体系中,当两种以上的酚类化合物同时存在时,可以产生竞争吸附,竞争吸附能力由该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率大小决定,吸附能力和吸附速率大的酚类化合物在水体沉积物中具有较大的竞争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0.
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探索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发育起点、发生规律.[方法]以马铃薯甲虫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寄主、范围和田间消长规律等.[结果]马铃薯甲虫世代重叠、具有高繁殖率、滞育和迁飞等习性.该虫在新疆北部地区1年发生1~3代,以2代为主.[结论]开展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可为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