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2篇
  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四川省“三线一单”编制对处理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系极其重要。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小水电开发众多,随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小水电无序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为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推动四川省“三线一单”的编制,亟待开展小水电管控要求研究。研究拟从流域的角度建立小水电退出标准,提出小水电管控要求,为国家清理小水电、政府管理小水电以及推动“三线一单”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为探明小水电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长期化学防治导致其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因此明确该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机制对开展有效的抗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节肢动物主要的解毒代谢酶之一,笔者前期研究中筛选出了朱砂叶螨体内高表达的一条GST基因TcGSTM7,该基因的表达在药剂处理下具有明显的可诱导性。因此,本研究以TcGSTM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利用异源表达技术分析TcGSTM7重组蛋白和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的互作效应,以及利用RNAi沉默该基因的表达后,检测朱砂叶螨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为明确TcGSTM7在药剂代谢中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对TcGSTM7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注释,并在SWISS MODEL构建的蛋白三维结构中对相关结构域、结合位点以及活性中心等进行展示。利用异源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TcGSTM7重组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后使用特异性底物检测其GST催化活性,并通过检测杀螨剂对该蛋白活性的抑制效果分析其与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的互作效应。在此基础上,为明确TcGSTM7基因表达水平对朱砂叶螨药剂敏感性的影响,参照该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dsRNA,利用叶碟饲喂法将其导入朱砂叶螨体内,经qPCR检测TcGSTM7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后,进行生物测定分析基因沉默后朱砂叶螨对不同剂量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药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TcGSTM7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N端具有一个Mu家族GST特有的"thioredoxin-like"结构域,以及一个GSH的结合位点(G-site),在C端则具有催化底物结合域(H-site)。该蛋白具有9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结构,呈经典的"βαβαββα"排列方式。在三维结构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TcGSTM7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分子量为26 kD,与预测结果一致,并且具有GST蛋白的催化活性。TcGSTM7重组蛋白酶活性为673.26nmol·min-1·mg~(-1),其动力学常数Km为0.71 mmol·L~(-1),Vmax为109.54 nmol·min-1·mg~(-1)。药剂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均可抑制TcGSTM7重组蛋白的酶活性,IC_(50)分别为0.038和0.2 mmol·L~(-1)。进一步利用叶碟饲喂法让朱砂叶螨取食dsRNA,对TcGSTM7的表达进行了干扰,qPCR检测表明取食48 h后,dsRNA对TcGSTM7的干扰效率达到52.88%。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沉默TcGSTM7的表达后,朱砂叶螨对LC_(30)和LC_(50)的甲氰菊酯敏感性分别上升了9.0%和12.3%,对LC_(30)和LC_(50)的丁氟螨酯敏感性分别上升了12.9%和11.0%,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TcGSTM7的表达可以影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的敏感性,且其重组蛋白和这两种药剂存在互作效应,表明TcGSTM7可能在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3.
千乡优416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千乡411A与恢复系内恢5116配组育成的迟熟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大穗和抗稻瘟病等特点,201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16002)。  相似文献   
184.
双滚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部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联双滚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为例,简要介绍双滚筒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部件的结构特点和达到的技术指标,该机型采用转速不同的双横向轴流脱粒滚筒,彻底解决难脱水稻品种的脱净率和破碎率矛盾,适合南方高产、难脱水稻的脱粒。  相似文献   
185.
为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采集蕨类植物标本,对其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蕨类植物11科15属25种,鳞毛蕨科(Gleieheniaceae)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为优势科;凤尾蕨属(Pteris)和贯众属(Cyrtomium)为优势属;东亚成分占优势,比例为37.5%;热带亚洲成分为第二大成分,比例为29.17%;中国特有成分为第三大成分,比例为16.67%;该区域蕨类植物总体性质为温带.  相似文献   
186.
何林 《甘肃农业》2010,(2):13-14
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先从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国有制经济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可能性,然后论述了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7.
番荔枝枯果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干腐僵硬,发病株率100%,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孢子器在树上僵果中越冬,高湿对病菌入侵,扩展,流行有利,及时摘除僵果,幼果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7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可控制枯果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8.
芒果扁喙叶蝉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扁喙叶蝉在元江1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枝叶或树皮缝中越冬、全年有两个发生危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4月初至5月中旬,第二个高峰在7月初至8月上旬。成虫、若虫常群集吸食芒果的幼牙、嫩梢、叶片、花穗和幼果的汁液,虫体排出的蜜露可引致烟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芒果的生长和产量,若虫盛发期用1000-2000倍液的速灭杀丁、敌杀死、速扑杀和功夫交替喷雾、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9.
朱砂叶螨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抗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 2种用药策略。笔者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 ,研究了朱砂叶螨对 3种新型杀螨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以及杀螨剂轮用、混用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的效果。分别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单一汰选 2 8、30和 31代后 ,朱砂叶螨对上述 3种杀螨剂的抗性分别达 6 5 .6、7.2和 1.2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率明显快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 ;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 (抗性指数为 6 5 .6 )对哒螨灵、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1和 0 .7倍 ;抗阿维菌素品系(抗性指数为 7.2 )对哒螨灵、甲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 1.2和 1.2倍 ;抗哒螨灵品系 (抗性指数为 1.2 )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0和 1.2倍。表明朱砂叶螨对 3种杀螨剂无明显交互抗性。轮换用药、混和用药抗性品系培育及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混用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两者轮用不能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反而加速了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 ;哒螨灵与阿维菌素混用、轮用都能有效地延缓朱砂叶螨对二者的抗性进化。  相似文献   
190.
欧美速生杨的离体繁殖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欧美速生杨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其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欧美速生杨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05mg·L-1,诱导率可达96.7%;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1.5mg·L-1+NAA0.05mg·L-1,诱导率也达96.7%;诱导不定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1.0mg·L-1,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