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揭示在低盐浓度条件下榨菜不同盐度腌制体系细菌种群分布及优势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类型与榨菜腌制质量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微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方法,对5%和7%盐度条件下榨菜腌制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5%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种群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7%盐度腌制体系的中前期优势乳酸菌为希腊魏斯氏菌(Weissella hellenica);腌制后期,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变成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5%盐度腌制条件下pH下降较快,在第10天最低达3.79;而7%盐度条件下,pH变化相对较慢在第20天达最低为4.49,相对应其乳酸菌数量前者生长较快,在第10天达到3.22×108 CFU/mL,而在7%盐度条件下乳酸菌数量减少相差近100倍;经腌制3个月的半成品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在320 mg•kg-1和2.9 mg•kg-1。【结论】 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可检测榨菜低盐腌制过程微生物多样性。低盐条件下腌制pH始终呈下降趋势最后稳定在3.9-4.0;5%盐度腌制较适合乳酸菌的生长,其早期优势菌主要有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和魏斯氏菌属;7%盐度时腌制前期优势菌种为希腊魏斯氏菌;最后起主导作用的种群均为植物乳杆菌。低盐腌制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高盐腌制工艺,其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为了区分鉴别8种根茎类作物,通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小波变换(WI)、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的方法,测试研究了8种根茎类作物40个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8种样品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800~7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连续小波变换的第15层系数和离散小波变换的第5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12%、89.7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最终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区分鉴别不同种的根茎类作物。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为了解光合菌(PSB)对欧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以欧李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光合菌(PSB)对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细胞膜伤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欧李幼苗叶片的膜系统受到了伤害,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和光能在2个光系统之间的分配发生了改变.叶面喷施0.5×109 CFU/mL和2.0×109 ...  相似文献   
27.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贵州省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HGUP_(17)355;该菌菌丝白色、羊绒状,菌落中心隆起呈淡黄色、背面枫叶红色,大型分生孢子窄镰刀形,3~8个分隔,未见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1~2个分隔;在以ITS、EF-1α、β-tubulin三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HGUP_(17)355与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将其鉴定为燕麦镰刀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为6,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麦芽糖为碳源、以L-苯丙氨酸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致死温度为45℃,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29.
基于遗传算法的番茄幼苗光合作用优化调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光合速率优劣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与品质,而其光合速率主要受温度和光子通量密度影响,因此如何实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饱和点信息动态获取,是光环境调控技术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番茄幼苗光合作用优化调控模型。其利用光合速率双因素嵌套试验获取多维数据,构建温度、光子通量密度耦合的光合速率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光合速率模型寻优方法,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饱和点,继而建立以光饱和点为目标值的番茄幼苗光合优化调控模型。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动态获取不同温度条件下光饱和点,光饱和点实测值与计算值决定系数为0.920,最大相对误差小于6%,具有较高精度,对提高设施光环境调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阐明梅花(Prunus mume)ERF基因的功能,采用RT-PCR技术从梅花品种‘雪梅’中克隆获得1个PmERF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842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为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PmERF4蛋白包含1个AP2/ERF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梅花PmERF4蛋白与李亚科李属植物的ERF蛋白高度同源。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mERF4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结果表明:PmERF4基因受低温、氧化胁迫的诱导,但响应程度不同,它能够持续且强烈地响应低温胁迫,对甘露醇、MeJA、SA处理不敏感,而高盐和ABA则抑制其表达;PmERF4基因可能在梅花低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