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不同早实类型核桃品种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以17个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核桃品种园内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果实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个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中‘金薄香6号’、‘礼品2号’的坚果性状表现突出。17个品种核桃仁中共同检测出6种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辽宁1号’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78.00%,‘薄丰’的最低仅59.40%;且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性。17个早实类型核桃品种中‘扎343’的油麻比最高达12.40%,‘金薄香4号’的最低为3.50%。‘金薄香1号’核桃仁中棕榈酸含量最高达7.30 g/100 g,‘礼品2号’的最低为5.10 g/100 g。在选育油料核桃品种时,要以出油率较高且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含量的品种为最佳试材。经综合比较,‘礼品2号’、‘金薄香6号’、‘扎343’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核桃油用品种,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2018年山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及收获后花生荚果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在烟台、青岛、临沂、泰安、枣庄及菏泽等花生主要产区进行土壤、花生荚果的采样,对土壤、荚果果壳、花生籽仁的黄曲霉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并对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33%~33.33%;花生果壳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10.89%~27.78%;花生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11%~11.56%;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为5.01~26.80 μg/kg。数据分析得出: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与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极强的相关性;与花生果壳和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中等程度相关。本研究对解析花生种植区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原因,精准预警与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建立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巢式PCR技术,建立高灵敏度PCV2检测平台,以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根据PCV2 ORF2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外2对巢式PCR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猪场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强,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μL,检出率达97.3%。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为快速、高效地检测PCV2以及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4.
按照党的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5.
泾源属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每年夏秋季节,时有毒蛇咬伤家畜的病例发病。自1992年以来,笔者共收治各类型毒蛇咬伤家畜病例7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方法,治愈59例,死亡12例,现报道如下,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6.
进行鸡粪和秸秆好氧堆肥,设置不接种菌剂CK、接种Tx菌剂和Tc菌剂共3个处理,研究鸡粪堆肥过程中理化参数、NH_3排放量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Tx和Tc处理加速了堆体升温且延长了高温期。与CK相比,Tx和Tc处理NH_3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28.9%和34.1%,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4.9%和23.7%。Tc菌剂对促进堆肥腐熟,除臭保氮有良好效果。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堆肥过程中主要的门类水平类群,接种微生物菌剂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RDA结果表明,温度和pH是造成鸡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建立了葡萄酒中7种常见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条件下7种有机酸均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各有机酸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低,加样回收率准确度较高。使用该方法对年份葡萄酒和品种葡萄酒进行分析,发现年份和品种均对(红/白)葡萄酒中有机酸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品种的影响较大,年份的影响较小,年份对于白葡萄酒的影响远大于红葡萄酒。此外,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有机酸组成也明显不同,红葡萄酒中主要为酒石酸和乳酸,柠檬酸含量很低;而白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和苹果酸,其次为酒石酸。进一步分析发现,北京市售葡萄酒中有机酸品质状况整体较好,所测103款葡萄酒样品中,柠檬酸超标仅有5例,超标检出率为4.9%。使用有机酸可以有效区分葡萄酒与非葡萄酒;使用柠檬酸总量,以及柠檬酸与有机酸总量比值,可以初步检测勾兑假葡萄酒,尤其是"三精一水"勾兑的低劣等葡萄酒。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不同产区葡萄酒、不同酒庄葡萄酒的有机酸特征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漫灌、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下马铃薯生物量、田间农艺性状、块茎商品特性等.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马铃薯苗期到淀粉积累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及收获时块茎产量、单株薯数、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喷灌和漫灌相比,滴灌(露地和膜下)下单株薯数、大薯比率、单株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升高,但还原糖降低.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下,节水、高产、质优.  相似文献   
99.
[目的]明确多种光谱特征值与滴灌马铃薯叶片氮累积量的定量关系.[方法]在大田滴灌模式下,选用不同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肥水平,分别为0、150、300、450、600 kg/hm2,测定了马铃薯各生长阶段光谱特征值与叶片氮累积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马铃薯各生长阶段光谱特征值红蓝边面积比值...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躅蝽(Arma chinensis)对萱草植物害虫印度修尾蚜(Indomegoura indica)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探究了躅蝽对印度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显示,躅蝽对印度修尾蚜的捕食行为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型,方程式为Na=0.1755Nt/(1+0.0025Nt),瞬时攻击率a为0.1755,捕食1头猎物的处理时间为0.01 d,最大捕食量为70.42头;躅蝽搜寻效应与印度修尾蚜密度的关系为S=0.1755/(1+0.0026Nt)。根据Holling-Ⅲ反应新模型Na=15.92exp((-25.02/Nt)),得到躅蝽对印度修尾蚜最佳搜寻密度为25.02头。研究表明,躅蝽对印度修尾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释放躅蝽成虫来控制2~3龄印度修尾蚜时,可按1∶25的益害比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