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明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下植株氮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设置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和玉米花生间作(IMP)三种种植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并采用16S/ITS测序技术明确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边行优势明显,地下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间作玉米中间行。间作玉米和间作交互区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而间作花生根际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其中变形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等有益菌最为显著富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变形菌门与子囊菌门正相关。间作丰富了物种功能多样性,参与氨基酸运输、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细菌和腐生营养型真菌的显著富集,改善了植物养分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可见,玉米花生间作可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为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氮营养互促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从全国各地引进的109个花生品种(系)中筛选出的5个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高产品种,分别为徐花5号、R03-3、唐油4号、丰花5号和汕油101,比较研究这5个品种在辽宁地区的开花特性。结果表明,5个花生品种在辽宁地区出苗后27~36d进入始花期;唐油4号始花期较早(6月18日),花期较长(50d),单株总开花量(258朵)和有效花量(87朵)较多;丰花5号和汕油101各指标居中;而徐花5号和R03-3始花期较晚(6月28日),花期较短(37d和41d),单株总开花量较少(160朵和185朵)。徐花5号第1、2对侧枝开花总量占全株总花量的比例最高,为86.8%;汕油101所占比例最低,为74.9%。5个品种侧枝上第1、2节位开花量较多,其余各节位开花数量较少,仅开2~4朵花。徐花5号、R03-3和丰花5号整个花期的每5d开花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唐油4号和汕油101呈双峰曲线变化,高峰期过后,各品种每5d开花量均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品质形成规律,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粒型品种花育22、中粒型品种铁引花2号和小粒型品种农花16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荚果成熟过程中含水量逐渐下降,大粒型品种籽仁含水量大于中粒型和小粒型,差异显著(P<0.05);籽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逐渐积累,中粒型品种粗蛋白含量始终高于小粒型品种和大粒型品种,而粗脂肪含量是小粒型品种高于其它两品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荚期花生荚果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小粒型品种淀粉含量高于中粒型和大粒型,差异显著(P<0.05)。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荚果的发育过程中,籽仁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结果可为选育优质专用花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低钾胁迫对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大田筛选的钾高效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品系铁95068-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钾浓度的降低,2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有所增加,但沈农6号增加幅度不大,而铁95068-5则增幅较大。在每个生育时期,2个品种各保护酶活性均随着钾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说明适度低钾胁迫会激发大豆的保护酶活性;不同钾浓度下,沈农6号和铁95068-5叶片SOD活性均随着大豆的生长发育逐渐下降;CAT和POD活性先逐渐增强,随后下降:2个品种CAT活性到开花盛期(R2)达到峰值,POD活性分别在鼓粒期(R6)和盛荚期(R4)达到峰值。沈农6号各生育时期SOD、CAT和POD活性均高于同期的铁95068-5,表明大豆钾效率的高低与其体内保护酶系统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5.
土壤干旱对玉米叶片膜透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干旱可使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电镜观察发现:叶肉细胞叶绿体在形态上膨胀变圆,脂类小滴增多增大;叶绿体被膜逐渐膨散乃至断裂,叶绿体片层结构帕韭我整齐变为混乱,且间质片层对干旱胁迫较敏感。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受到上述变化影响较小。复后,抗旱性强的品种较易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56.
低钾胁迫对不同耐低钾玉米自交系钾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4个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在低钾和正常供钾处理下的钾素吸收和积累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玉米对钾素的吸收缓慢.但耐低钾玉米自交系钾素吸收和积累量明显高于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玉米对钾告素的吸收和积累高峰在抽雄开花期,此时钾积累量为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2/3,但因品种类型和处理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体内钾吸收和积累能力的差异显著,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的干物重增加相对稳定,在低钾胁迫下能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57.
不同基因型大豆吸收利用钾素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分别为36.5mg/株和36.4mg/株,铁950719—2分别为28.2mg/株和21.4mg/株);钾素利用效率和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沈农6号均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分别为64.8g·g^-1和78.3g·g^-1,铁95079—2分别为57.8g·g^-1和68.2g·g^-1)。 相似文献
58.
不同比例玉米花生间作对花生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玉米和花生10:10间作(T1)、8:16间作(T2)和花生单作(CK1)、玉米单作(CK2)4个处理,在减轻花生田土壤风蚀程度的同时,研究不同间作比例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下花生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和第二对侧枝长均表现为T1>T2>CK1,单株叶面积为CK1>T2 >T1,叶绿素a+b总量为CK1> T2> T1.花生的经济系数、单株总果数、出仁率和百仁重均表现为CK1>T2> T1,蛋白质含量为CK1>T2> T1,脂肪含量T1>T2> CK1;玉米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表现为T2 >T1>CK2;LER表现为T2 >T1,差异显著.由试验结果可知,T2间作处理的花生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品质均优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59.
耐低钾玉米自交系主要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天然低钾大田种植,对玉米耐低钾的主要根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遗传率较高,其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3.05%和44.47%,两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鼍性状.存在主效基因作用.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千重和根含钾量的遗传率均较低,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0.
缺磷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磷高效大豆基因型BX10和磷低效基因型BD2,缺磷胁迫15d后测定其光合、光呼吸、暗呼吸的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上述过程的原因。结果表明:缺磷使两基因型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BX10仍高于BD2(尤其在上午);缺磷对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无规律可循,与Pn的相关性也不显著;缺磷显著降低大豆气孔导度(Gs).并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3。P〈0.001)。暗呼吸(Rd)与Pn日变化趋势相近(r=0.706,P〈0.01),但缺磷对其影响不大;缺磷下光呼吸(Pr)显著下降,而Pr/(Pn+Pr)在BX10中却相对提高。光呼吸相对加强可能有助于磷高效基因型同补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的无机磷(P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