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5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7篇 |
农学 | 80篇 |
基础科学 | 106篇 |
58篇 | |
综合类 | 897篇 |
农作物 | 64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342篇 |
园艺 | 80篇 |
植物保护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乌鲁木齐市大道绿化常用的5种灌木为研究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观测了各个树种在不同CO2浓度水平下的气体交换参数,阐述了其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所测灌木树种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升高而线性增加,但不同灌木种类对高CO2浓度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5种灌木中紫叶矮樱、金叶榆和水蜡的羧化速率较高,紫丁香的最低,而CO2补偿点则以紫丁香最高。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会逐渐降低,其中金叶榆叶片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最大,而紫丁香叶片的蒸腾速率基本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02.
105.
<正>标杂A1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棉花多抗育种研究室培育的抗虫杂交棉品种。该品种为大株型,鸡爪叶。其早熟性表现:蕾期较短,常规棉从现蕾到开花要28天,而标杂A1现蕾到开花平均23天,短的 相似文献
106.
药用植物珍珠梅腋芽茎段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珠梅的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索不同杀菌时间、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和浓度对珍珠梅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溶液,加入Tween-20,灭菌5 min处理,外植体染菌率较低,为4.8%;初代培养基以MS+6-BA0.6 mg/L的萌芽率最好,达100%,增殖倍数最高,为3.7;珍珠梅继代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0.6 mg/L+NAA0.2 mg/L,其萌芽率、增殖倍数分别为82.4%,3.7;生根培养基以1/4MS+IBA0.2 mg/L+IAA0.2 mg/L较好,生根率、平均根数分别为85%,8,且多为实生根. 相似文献
107.
四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黑龙江省分离的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易感鸡接种,用病理学技术进行了致病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基保H3,H4株毒力高于H1,H2株,且有迅速致法氏囊萎缩的特性;H3,H4株引起试验鸡法氏囊指数显著下降(P〈0.05),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H3,H4株接种50日龄D78疫苗免疫病,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50%,60%,传统疫苗不能提供以分保护。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T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增加3.91%、4.79%和7.99%,CT+DT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T处理和CT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T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T处理相比,封顶40 d后DT处理和CT+DT处理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降低19.87%、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T>CT>CT+DT>DT处理的变化规律,DT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和CT处理减少4.13%和3.21%,MT处理和CT处理籽棉产量较DT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T处理和C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DT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T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