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6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441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304篇
  424篇
综合类   2185篇
农作物   221篇
水产渔业   260篇
畜牧兽医   1293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了解平茬对灌丛群落草本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平茬、一年平茬1次和一年平茬2次共3种处理,分析了平茬前后群落特征与植被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平茬相比,两种平茬处理下群落内禾本科植物密度均显著增加,平茬第二年禾本科生物量显著高于未平茬处理;平茬后两年内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平茬次数增加均有增加趋势,且一年平茬2次处理时,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未平茬处理;草本群落总生物量随平茬次数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平茬后植被C、N含量、C/N比无显著变化,但植被N/P比显著增加。可见,平茬处理改变了小叶锦鸡儿群落的结构特征,提高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禾本科植物的密度,有助于典型草原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9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工梭梭林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地区33年来人工梭梭林群落(依靠天然降水)的生态特征,本文对两种造林技术(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人工梭梭林地梭梭的长势、草本植物、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1)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梭梭至今生长良好,目前植株高度和冠幅均大于2 m和2 m~2,当年新生枝条长度均大于20 cm;初始造林梭梭存活率较高,分别为40%和63%;经过自然更新,现有密度均有所提高,人工林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林下生长有不同优势种的草本植物;土壤含水量均2.00%,能够满足梭梭生长。(2)由于两种造林技术的土地处理方式和初期水分供给量不同,导致两种林地梭梭生长、林下草本植物盖度和多样性以及天然更新梭梭植株数量均有很大差异,整体秋灌造林地的状况优于积雪-客沙造林地。(3)两种造林技术对于当地生态条件均有很好的适应性,虽然积雪-客沙造林密度相对较低,但优于自然植被状况,且造林成本低;秋灌造林密度较大,天然更新植株数量较多,但造林成本高,后期生长较缓慢,需要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调整密度。综上可知,积雪-客沙造林和秋灌造林梭梭目前生长均较稳定,后者对该区生态条件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3.
安淮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得到安淮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成功构建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以安淮山羊背最长肌肌肉组织为材料,采取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结合的二步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纯化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对骨骼肌卫星细胞中特异性基因Pax7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PCR扩增加以鉴定。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其形态为圆形,折光性强。培养一段时间后密度增大,细胞呈梭型。所得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具有较为一致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经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PCR鉴定发现细胞系中有Pax7基因的表达。通过上述材料和方法,可获得较纯的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并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盆栽紫花苜蓿实验,考察EDTA和柠檬酸(CA)对供试土壤中Ni各个形态分布、紫花苜蓿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施加EDTA/CA浓度为5.0/2.5 mmol·kg-1时,对土壤中Ni的活化效果较好,其水溶态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紫花苜蓿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232.0%;施加EDTA/CA浓度为2.5/5.0 mmol·kg-1时,紫花苜蓿转运系数最大,是对照组的194.3%;紫花苜蓿细胞通透性随螯合剂总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施加EDTA/CA浓度为5.0/10.0 mmol·kg-1时最大,比对照组增大206.3%;施加EDTA/CA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土壤蔗糖酶酶的激活率与CA施加量显著相关(P0.01)。研究认为,将EDTA/CA适当配比后施加,既可以减少螯合剂的用量,又可以较好地提高紫花苜蓿富集土壤中重金属Ni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土壤因子对莫索湾梭梭林林下植被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莫索湾地区天然梭梭林、天然—人工梭梭林、人工梭梭林林下植被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广义加型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6个土壤因子(共8个指标)与物种分布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土壤水分、电导率、pH值和生物结皮的发育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刺沙蓬和狭果鹤虱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较高的林地,细裂补血草分布在高pH值环境中,虫实分布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较低,同时生物结皮发育较好的林地,甘新念珠芥和滨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各生境均有分布,自然更新的梭梭幼苗分布随着土壤水分、电导率降低和生物结皮增加相对重要值逐渐增大;(2)土壤水分、电导率、pH值和土壤质地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和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和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土壤水分较低的环境条件下(2.19%~6.28%),土壤水分是影响多样性指数的最主要因子,当土壤水分8.0%时,多样性指数趋于稳定,同时,土壤pH值9.0时,多样性指数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梭梭林林下植被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是由土壤水分、电导率和土壤质地为主的多种土壤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本试验旨在比较颈静脉灌注酪蛋白模式和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产量、乳成分以及乳腺对氨基酸摄取利用的影响。选择8头泌乳中期[泌乳天数:(82±11)d]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颈静脉灌注160g/d酪蛋白模式(Casein组)和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R组)。2个试验组分别以各自灌注前作为空白对照组(C1组为Casein组的空白对照组,C2组为R组的空白对照组)。预试期14d,灌注期5d。试验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以玉米、豆粕、棉籽粕、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和羊草为主要原料,参照NRC(2001)奶牛饲养标准配制。结果表明:灌注酪蛋白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乳蛋白产量和含量较灌注前呈上升趋势(乳蛋白产量上升7.14%,P=0.078;乳蛋白含量上升3.27%,P=0.072);并且,奶牛动脉血浆中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和组氨酸(His)的浓度较灌注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Ile的浓度提高31.5%,P=0.097;Leu的浓度提高65.9%,P=0.041;Lys的浓度提高36.9%,P=0.088;His的浓度提高40.1%,P=0.010),而苏氨酸(Thr)、缬氨酸(Val)、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和精氨酸(Arg)的浓度在数值上虽较灌注前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灌注酪蛋白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奶牛乳腺对天冬氨酸(Asp)和半胱氨酸(Cys)的摄取率显著升高(Asp的摄取率提高95.2%,P=0.031;Cys的摄取率提高49.6%,P=0.031),而奶牛乳腺对甘氨酸(Gly)的摄取率显著降低(降低158.3%,P=0.041)。灌注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乳蛋白含量比灌注前有上升趋势(提高5.78%,P=0.064),而乳脂产量显著低于灌注前(降低8.57%,P=0.015);并且,奶牛动脉血浆中Arg的浓度有上升趋势(提高18.0%,P=0.093),而酪氨酸(Tyr)的浓度呈下降趋势(降低47.8%,P=0.074)。灌注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后,奶牛乳腺对谷氨酸(Glu)、Cys和Ile的摄取率显著上升(Glu的摄取率提高118.7%,P=0.015;Cys的摄取率提高77.4%,P=0.032;Ile的摄取率提高46.0%,P=0.012),而奶牛乳腺对Ser的摄取率呈下降趋势(降低56.2%,P=0.052)。灌注氨基酸混合物后,Casein组乳脂产量增量显著高于R组(P=0.012),且Casein组的乳产量增量(P=0.095)和乳糖产量增量(P=0.091)较R组有升高的趋势,而2组间其他指标增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颈静脉灌注酪蛋白模式和理想模式的氨基酸混合物均可提高泌乳奶牛的乳蛋白含量,而灌注酪蛋白模式氨基酸混合物同时可以促进乳蛋白产量的升高,因此,颈静脉灌注酪蛋白模式氨基酸混合物的效果优于灌注理想模式氨基酸混合物。  相似文献   
997.
磷肥后移与减量对水稻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磷肥后移及磷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通过对比分析配方施肥与磷肥后移及减量条件下水稻磷素吸收累积量、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磷水平下,与磷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磷肥后移30%处理(m_(基肥)∶m_(穗肥)=7∶3)使水稻成熟期磷素含量提高了4.3%,磷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2%和25.6%,磷肥贡献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吸收利用率提高了27.7%、33.6%、8.2%和27.3%,水稻产量提高了8.2%;而磷肥减量30%后移30%处理和磷肥减量50%后移30%处理的水稻产量则分别减少了1.8%和6.5%,但皆差异性不显著(P0.05)。配方施肥条件下,磷肥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生育后期磷素含量、净吸收量和磷素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磷肥适当减量可维持水稻正常产量。  相似文献   
998.
杂交稻甬优7850秧龄与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进行3个密度、3个秧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850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最佳秧龄为 25 d,移栽密度为 15.0万·hm-2,此时能达到最高产量和理想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揭示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西北3省(区)风雪流发生的可能性,为风雪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1—2010年3省(区)130个区站地面气象资料,划分风雪流发生可能性等级。[结果](1)研究区65.4%的地区有发生风雪流灾害的可能性,其中16.9%的地区发生风雪流可能性的等级较高;(2)研究区风雪流灾害最严重的月份为3和12月,少数地区受地形影响有所差异;(3)研究区30a间气象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风雪灾害发生可能性没有减弱趋势。[结论]西北3省(区)需重视风雪灾害防治,尤其是3和12月应重点防护;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降低风雪灾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以穴盘育苗番茄为试材,研究分析了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b-4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应用潜力,为该菌在番茄穴盘育苗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以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b-4在PYJ培养基中培养48 h的发酵液为接种剂,设置不接种 (CK) 和接种20 (T20)、60 (T60)、100 (T100) 和200 (T200) mL/L 基质5个处理,番茄幼苗四叶一心时取样分析其生理指标。【结果】1) Pb-4显著促进了番茄幼苗地上部的生长,其中T100处理的促生作用最强,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地上部干重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28.5%、23.9%、57.4%和42.4%,而T200处理的促生作用下降;Pb-4促进了番茄幼苗根系的生长,显著增加了根系直径大于0.5 mm的根长占总根长的比重,T20处理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最大,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16.9%和34.2%,但与T1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 Pb-4显著增加了番茄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其中T100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CK处理最低,T20、T60、T100和T200处理分别较CK处理增加5.8%、9.4%、12.6%和7.6%;Pb-4提高了番茄幼苗茎、叶中IAA和GA3的含量,而对根中IAA和GA3的含量没有影响。3) 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茎中IAA、GA3以及叶片中GA3的含量显著相关,而根系干重与光合色素含量、茎中IAA含量显著相关,根表面积与叶片IAA以及根系中GA3的含量显著相关,根体积与叶片中IAA含量显著相关。【结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b-4可促进番茄幼苗地上部生长,改变根系形态特征,提高番茄叶片光合色素以及不同器官中IAA和GA3含量,其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在施用量为100 mL/L基质时最佳,超过该施用量促生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