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92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7篇
  48篇
综合类   339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羊按 10 g/ ( kg· d)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干粉 ,定期采血 ,进行血液 RBC、Hb、PCV、WBC、白细胞分类记数和全血淋巴细胞空泡变性的测定 ,并计算 MCH、MCV、MCHC。结果表明 ,RBC、Hb、PCV、MCH、MCV、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中毒羊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抵抗力降低 ,贫血属小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32.
水稻白叶枯病菌拮抗细菌B56菌株的拮抗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56 菌株经30 ℃振荡培养去菌体,其上清液经2 m ol/L 硫酸铵沉淀获得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拮抗活性的初提液。该初提液具有耐热性,经一定强度热处理后仍保持强的抑菌能力;抑菌效果在pH3~9 之间无明显差异;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 等处理后拮抗活性无明显变化。利用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色谱柱和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柱分离B56 菌株初提液, 得到一个具有拮抗活性的洗脱峰。该洗脱峰经SDS-PAGE检测发现具有一条分子量约为36 kD 的蛋白带。质粒提取和检测发现B56菌株存在一个稳定的内源质粒。  相似文献   
33.
利用简并引物,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小菜蛾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亚基的cDNA片段进行克隆,并对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包含了nAChRα亚基的3种亚型(分别命名为Pxαl,Pxα2,Pxα3)。都具有典型的α亚基的结构;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由2个半胱氨酸之间二硫键形成包含15个氨基酸的胞外环,与烟碱和α银环蛇毒素结合有关的氨基酸残基,克隆的基因片段在氨基酸序列上和其他昆虫nAChRα亚基基因之间有高达65%-99%的同源性,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是小菜蛾nAChRα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34.
由猪囊胚内细胞团分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PMEF为饲养层培养猪 7~ 9日龄囊胚分离 ES细胞 ,ICM初次传代时间为 4~ 7d,ES细胞传代时间为 4~ 5 d,ES细胞传至 1~ 5代的胚胎数分别为 1 2 (1 8.8% ) ,8(1 2 .5 % ) ,5 (7.8% ) ,3(4 .7% ) ,2 (3.1 % ) ,并进行体外分化和 AKP染色鉴定。对影响猪 ES细胞分离与克隆的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 ) 9和 1 4日龄小鼠胎儿 PMEF饲养层培养 9日龄猪囊胚 ,贴壁率 (83.3% ,88,9% ) ,ICM形成率 (75 .0 % ,77.8% )和 1代 ES细胞克隆率(2 5 .0 % ,2 2 .2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 ) 7,8和 9日龄胚胎随胚龄增加 ,胚胎贴壁率 (5 .9% ,5 7.1 % ,87,9% )和 ICM形成率 (0 .0 % ,2 8.6 % ,81 .8% )升高 ,差异显著 (P<0 .0 1 )。(3) 9日龄囊胚直径 0 .8~ 1 .2 m m培养36~ 4 8h贴壁 ,贴壁率 1 0 0 % ,ICM形成率 1 0 0 % ;直径 >1 .2 mm囊胚贴壁时间为 4 8~ 72 h,贴壁率 5 7.1 % ,ICM形成率 5 7.1 % ,差异显著 (P<0 .0 5 )。去除直径 >1 .2 m m囊胚部分滋养层细胞培养 36~ 4 8h,贴壁率 91 .7% ,ICM形成率 83.3% ;(4 )添加外源 L IF没有提高贴壁率 (86 .4 % ,90 .9% ;P>0 .0 5 )和 ICM形成率 (81 .8% ,81 .8% ;P>0 .0 5 )  相似文献   
35.
中国境内外来杂草的特点危害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有外来杂草23科、76属、108种。我国外来杂草的特点表现为来源广泛,以一年生种类为主,近年来入侵的种类较多。外来杂草入侵的原因主要与生境相似度、外来杂草的生态位宽度、繁殖能力以及遗传多样性的改变有关。外来杂草入侵已经对我国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明显损害。针对我国外来杂草的危害现状,本文提出了有效治理外来杂草的策略。  相似文献   
36.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主栽品种SSR多态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 2 4个SSR标记对 8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 8份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4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 75个等位变异 ,每一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 1到 6个 ,平均 3 1个 ;其中 2 1个SSR位点 (87 5 % )能够揭示材料间的多态性。根据SSR标记数据计算四川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其变化范围为 0 5 44到 0 892 ,平均值为 0 6 99。从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来看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而主栽小麦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从UPGMA聚类关系来看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首先聚在一起 ;其中“中国春”与“成都光头”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进一步证实“中国春”是“成都光头”的一个选系  相似文献   
37.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8.
大麦幼苗叶片脯氨酸代谢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 0~ 30 0mmol·L-1NaCl浓度范围内 ,大麦叶片内催化脯氨酸 (Pro)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 5 羧酸合成酶 (P5CS)、精氨酸酶、鸟氨酸转氨酶 (OAT)和谷氨酸脱氢酶 (GDH)的活性均明显提高 ,脯氨酸脱氢酶 (ProDH)活性略有下降 ,与之相对应 ,叶片内Pro含量上升 4~ 11倍。 2 0 0mmol·L-1NaCl以下浓度处理 ,Pro合成主要是通过谷氨酸 (Glu)途径(关键酶为P5CS) ,2 0 0mmol·L-1以上NaCl胁迫下鸟氨酸 (Orn)途径 (关键酶为OAT)受激。ΔGR/ΔNaCl (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植株生长速率的下降值 )可以代表植物的耐盐性 ,植物耐盐性越强该比值越小。统计表明 ,大麦ΔGR/ΔNaCl与叶片ΔPro/(Arg +Glu)·Δ1/NaCl (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叶片内Pro/(Arg +Glu)的上升值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一定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K+ /Na+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盐处理后Arg和Glu向Pro的转化有利于大麦耐盐性的提高。在 10 0mmol·L-1NaCl处理时 ,ΔGR/ΔNaCl值与Pro对植株渗透势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盐胁迫下Pro积累具有渗透保护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9.
砂地柏杀虫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概述了杀虫植物砂地柏 (Sabina vulgaris Ant.)中杀虫活性物质的化学特性、活性强度、作用方式、作用机理、构效关系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及进展。通过对砂地柏杀虫作用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为其开发和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浙江省长柄双花木数量分布与林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柄双花木为我国特产种 ,产于浙、赣、湘三省 ,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首次报道了该种在浙江的分布数量 ,共计 3 6 72 0丛 ,数量居三省之首。纠正了前人报道的一些谬误 :①文献认为该种在开化已灭绝 ,经查证分析 ,系前人将分布点龙洞误为龙潭之故 ,本次调查在开化重新找到了该种 ,且发现了大面积分布。②文献记载龙泉分布点海拔为 10 0 0m ,经调查实际为 6 5 0~ 80 0m。③文献记载该种为阴性树种 ,经实地观察 ,认为应属中性树种。调查发现该种在浙江的分布特点与其他两省有所不同 ,一是海拔较低 ,二是生境以沟谷为主。详尽记述了该种在浙江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以及群落学特征 ,分析了群落的演替趋势 ,并就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参 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