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79篇
  免费   2881篇
  国内免费   7100篇
林业   7835篇
农学   11037篇
基础科学   5999篇
  10980篇
综合类   17719篇
农作物   3076篇
水产渔业   1903篇
畜牧兽医   7972篇
园艺   2069篇
植物保护   4270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1553篇
  2021年   2387篇
  2020年   2250篇
  2019年   2086篇
  2018年   1502篇
  2017年   2159篇
  2016年   2138篇
  2015年   2752篇
  2014年   2616篇
  2013年   3310篇
  2012年   3876篇
  2011年   4186篇
  2010年   3990篇
  2009年   3643篇
  2008年   3437篇
  2007年   3893篇
  2006年   3599篇
  2005年   3294篇
  2004年   1539篇
  2003年   1305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1142篇
  2000年   1479篇
  1999年   1741篇
  1998年   1671篇
  1997年   1415篇
  1996年   1300篇
  1995年   1242篇
  1994年   1090篇
  1993年   1030篇
  1992年   849篇
  1991年   668篇
  1990年   590篇
  1989年   418篇
  1988年   352篇
  1987年   250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阐述了船上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严重浸水后在修理时电动机的拆卸,不得通入电流进行干燥,一般只能采用灯泡(光热)干燥、烘房(烘箱)干燥和热风干燥这三种方法来进行烘干处理。  相似文献   
992.
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1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1.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细胞。由于单胞藻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敌害生物的数量不多,吞食量不大,则影响并不显著。但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后,吞食量也增大,则对藻类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轮虫的吞食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两三天内可以把藻细胞吃光,使藻液变清。1.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一些较小的敌害生物,如小白虫、微孢子虫等通过其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产生毒害作用。当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的量还较少时,培养藻类繁殖不快,生长不良。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抗生物质大量分泌后,即造成培养藻类下沉死亡,使培养失败。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的毒性大小,依不同种类而异,有些种类毒性大,虽然还未在培养液中达到大量繁殖的程度,已能使培养藻类严重受害。但一般情况下,当敌害生物在培养液中达到较大数量后,才会造成严重后果。一种生物对藻类的危害作用,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两个方面同时发...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单环刺螠无水保活运输的适宜密度和时间,通过分析对照组、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生理应激和品质指标,考察了在4°C条件下,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单环刺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时间点,3个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24 h后,持水力和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运输密度胁迫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较大,12~60 h,高密度组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而36和60 h,各密度组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趋势相同。在单环刺螠的保活运输过程中,推荐中运输密度<1.0 kg/L、运输时间<24 h,可以更好地保持单环刺螠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4.
995.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 crop species is crucial for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tolerant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varieti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responses of two rapeseed genotypes, P287 (drought-tolerant) and T88 (drought-sensitive) under three intensities of drought stress. All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drought accli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in both genotypes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At the fourth-leaf stage, 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chlorophyll content, protein content,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and catalase in P28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88, particularly under severe drought conditions. After rehydration, all physiological indexes recovered rapidly, especially in P287. In addi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compared with T88, P287 had thicker palisade tissue, thinner spongy tissue, higher ratio of chloroplast length to chloroplast width, higher stomatal density and stomatal closure rate. Overal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features improved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P287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以铜川市耀州区金圣生态养羊示范基地农户肉羊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三种规模养殖农户种植亚系统能量产投比与结构调整前相比分别提高了39.40%、39.50%和30.40%,向养殖亚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占养殖亚系统需能总量的96.61%,88.45%和80.55%;养殖亚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分别达到7.35%、8.00%和8.39%,输入到种植亚系统的粪尿能水平分别是调整前粪尿能输入水平(37.64×103 MJ/hm2)的1.57倍、1.84倍和2.07倍.整个系统的经济投入与产出比分别达到1.73、1.83和1.98,三种规模农户的纯收益比调整前分别增加1132.5元、2392.8元和3913.5元.表明农户肉羊生产系统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牧生态系统,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为定位水稻芽期耐冷QTL,本实验以双季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的双亲‘五丰B’和‘昌恢T02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为材料,对10℃低温处理的水稻幼芽的存活率、根数、根长和芽长进行了测定。利用QTL Icimapping v4.2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芽期耐冷性QTL:qRL1qRL2qBL6,分别位于第1、2、6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2.98,2.51和5.26,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54%,8.67%和14.0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昌恢T025’。这些QTL定位在6.75k~40.05 kb染色体区间,为后续利用这些QTL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芽期耐冷籼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此外,检测到13对影响水稻芽期耐冷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所有12条染色体,其中第3染色体与第8染色体之间互作位点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达到21.77%,表明上位性互作QTL在调控水稻芽期耐冷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近年来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整体情况,对2017—2019年黄淮冬麦区132个区试品种(系)在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及抗旱指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等性状及抗旱系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黄淮旱肥组、旱薄组、北部组区试品种(系)近年来品种的抗旱性趋势大体相同,胁迫情况下产量总的变化是旱肥组>旱薄组>北部组,且呈逐年稳中有升的趋势,从抗旱指数看,黄淮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整体还处于偏弱的水平;抗旱性状表现为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均以千粒重的受损程度最小,有效穗、穗粒数、株高受损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99.
王谢  张建华  唐甜 《农学学报》2020,10(4):53-59
为探索不同为微地形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工程技术对干热河谷区桑园果桑商品性状的影响,以盐边县刚成熟、正成熟和过成熟的鲜桑椹为研究对象,对比坡面雨养区(DN)、沟道两旁雨养区(WN)、坡面(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DF)和沟道两旁(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区(WF)桑椹的果长、果径、体积、质量、密度、果形指数和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灌溉施肥可以影响桑椹结果的物候特征,加速桑椹成熟。(2)灌溉施肥、微地形、灌溉施肥和微地形的交互作用对鲜桑椹的果长、果径、体积和果形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3)成熟度可以显著影响鲜桑椹的果长、果径和体积,但对鲜桑椹果形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4)在灌溉施肥条件(DF、WF)下,桑椹的成熟度越高,其密度和质量越高;在DN区,过成熟桑椹的密度和质量显著高于刚成熟和正成熟的桑椹;而在WN区,正成熟桑椹的密度质量显著高于过成熟和刚成熟的桑椹密度。(5)平均糖度最高的为WF区的过成熟桑椹,平均糖度高达18.01%,而最低的为WN区的刚成熟桑椹,平均糖度仅为11.76%。(6)DN区和WN区桑椹的商品性状的差异主要是外形和糖度的差异,WN区的桑椹比DN区糖度低、外形大。(7)WF区桑椹与DF区桑椹的商品性状差异不大。上述结果揭示了水分和养分供给调控桑椹商品性状的内在机制,即水分供应可促进鲜桑椹变大变重,施肥可让鲜桑椹口味更甜。  相似文献   
1000.
掌握面源污染现状是进行污染防治的前提。本研究概述了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施用高量低效并存、农药包装物污染、残膜污染持续以及秸秆综合利用衍生问题突出,是当前种植业面源污染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防治难点,从宣传普及、强化监测、健全法规、资金保障以及做好技术研发和推广等角度提出了较系统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