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36篇
  免费   3564篇
  国内免费   9300篇
林业   10049篇
农学   13692篇
基础科学   7820篇
  14120篇
综合类   23263篇
农作物   3988篇
水产渔业   2456篇
畜牧兽医   10228篇
园艺   2579篇
植物保护   5405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780篇
  2022年   2148篇
  2021年   3067篇
  2020年   2852篇
  2019年   2778篇
  2018年   1973篇
  2017年   2819篇
  2016年   2718篇
  2015年   3567篇
  2014年   3379篇
  2013年   4242篇
  2012年   4915篇
  2011年   5357篇
  2010年   5144篇
  2009年   4689篇
  2008年   4454篇
  2007年   4852篇
  2006年   4535篇
  2005年   4149篇
  2004年   1974篇
  2003年   1694篇
  2002年   1375篇
  2001年   1551篇
  2000年   1865篇
  1999年   2215篇
  1998年   2135篇
  1997年   1780篇
  1996年   1648篇
  1995年   1574篇
  1994年   1363篇
  1993年   1287篇
  1992年   1073篇
  1991年   894篇
  1990年   743篇
  1989年   537篇
  1988年   454篇
  1987年   319篇
  1986年   153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德南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解析影响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进化树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德南牛的遗传结构和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德南牛与德国黄牛、南阳牛群体固定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π ratio)、复合似然比(CLR)、XP-EHH等多种选择信号指标,以筛选出德南牛基因组上受到选择的信号,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 德南牛具有欧洲普通牛(0.789)、东亚牛(0.176)、中国瘤牛(0.035)的混合血统。在θπ和CLR方法中鉴定出93个共有基因,使用FST和XP-EHH方法鉴定出17个共有基因。进行富集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后,发现这些基因可能与生殖性能(TUBB3、NSD2、GRM1、ERBB4)、生长性状(RFX3、FGFR3、GABRB1、PDE4D)、环境适应性(PGR、GRIA4)和免疫系统反应(P2RY12、P2RY13、GPR87、P2RY14、GPR171)有关。[结论]本项研究发现德南牛血统受德国黄牛影响较多,且挖掘了德南牛基因组内可能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相关的选择特征,为德南牛种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现阶段海原县肉牛繁育现状进行总结,即基础母牛饲养量逐年增加,品种趋向良种化;养殖模式由单一散养户逐渐转向规模场(户);养殖技术由原始粗放逐渐转向科学精细化;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配套体系逐渐健全。并分析了几个制约肉牛良繁的问题:即中大规模养牛场出现本交现象;饲养管理不精准导致“一年一胎”难实现;犊牛成活率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冷配繁育技术、母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提高犊牛成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跨膜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和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一直受到广泛研究。本文将介绍一种重要的跨膜蛋白——体积调节阴离子通道(Volume Regulated Anion Channel, VRAC),并全面综述其分子结构特征和多个生理功能,旨在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彩色小麦因为富含各种微量营养元素而成为解决隐性饥饿的研究热点,为了对彩色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微量营养元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来自黄淮麦区的 19 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和 1 个对照白粒小麦籽粒中的 16 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参试彩色小麦各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铁 > 锰 > 锌 > 锶 > 铜 > 铬 > 镍 > 钼 > 钛 > 锡 > 砷 > 硒 > 钒 > 钴 > 银 > 镉;19 个彩色小麦籽粒中锰、砷、钛、钴、铜、锶、钼、铬、镉、锡、铁共 11 个微量元素与对照白粒小麦差异显著;大多数紫(黑)粒小麦的微量营养元素都高于蓝粒小麦和白粒小麦,蓝粒小麦的铜、锌、锶、钼、锡含量高于大部分紫(黑)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白粒小麦的钼和锡含量最高;蓝粒小麦砷含量普遍较低;中黑麦 6 号等 11 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没有检测出镉含量,是宝贵的抗镉金属污染的小麦种质资源。以上结果可以为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微量营养的科学利用和保障人类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Microalgae host varied microbial consortium harboring cross-kingdom interactions with fundamental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aquatic ecosystems. Revealing the complex biofunctions of the cultivable bacteria of phycosphere microbiota is one vital basis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se dynamic associations. In this study, a new light-yellow pigmented bacterial strain LZ-28 was isolated from the highly-toxic and harmful algal bloom-forming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catenella LZT09. Collective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profiles were obtained to confidently identify this strain as a new Mameliella alba member.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ain LZ-28 shared highly similar functional features with other four marine algae-derived M. alba strains in spite of their distinctive isolation sources. Based on the bioactivity assaying, the mutual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between bacterial strain LZ-28 and algal strain LZT09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strain LZ-28 demonstrated an extraordinary production ability for its bioflocculanting exopolysaccharides (EPS). Moreover, the portions of two monosaccharides glucose and fucose of the EPS were found to posi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bioflocculanting capacity.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similar genomic features among the selected M. alba strains, and it also reveals the potential pharmaceutical, environmental and bio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active EPS produced by this new Mameliella alba strain LZ-28 recovered from toxic bloom-forming marine dinoflagellate.  相似文献   
16.
型钢拱架日光温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长细比大,暴雪等极端灾害天气下易引发结构失稳灾变。针对此问题,该研究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建立型钢拱架日光温室结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开展雪荷载下日光温室稳定性能分析;通过对型钢截面类型(平椭圆形截面、箱形截面和几字形截面)、温室跨度(8、10和12 m)、雪荷载分布形态(分布厚度不均匀和分布区域不对称)等参数下进行日光温室失稳全过程分析,分别确定日光温室稳定承载力,揭示雪荷载分布对日光温室稳定承载力的量化影响;结合日光温室的荷载系数-位移全过程曲线和不同加载时刻点的变形图、应力图、轴力图与弯矩图,从直观现象和内在本质两个层面深入探明日光温室的静力失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不发生平面外整体失稳的前提下,当型钢截面面积和翼缘宽度相同时,相较于箱形截面型钢、几字形截面型钢,采用平椭圆形截面型钢拱架的日光温室稳定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9.2%和44.2%;跨度对日光温室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较大,与8 m跨度相比,10、12 m跨度的日光温室的荷载系数分别下降了27.1%和57.9%;相较于均匀分布雪荷载,在非均匀分布雪荷载下日光温室的稳定承载力最大下降63.8%;相较于不设置拉杆和撑杆的情况,单独设置拉杆的日光温室稳定承载力最大可提高9.0%,单独设置撑杆的日光温室稳定承载力最大可提高66.8%。该研究得出的结果和给出的建议可为型钢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抗雪设计、稳定性研究和防灾分析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新型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锌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刚  张开诚 《饲料工业》2007,28(16):1-3
以氯化锌和氧化锌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锌[Zn5(OH)8Cl2·H2O,TBZC]。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液pH值、干燥温度对TBZC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氯化锌和氧化锌摩尔比1:4、反应液pH值5.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h、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2h,产率可达88%。借助XRD、IR、DSC确定其结构。通过对TBZC的吸水性、溶解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TBZC具有不吸湿、不溶于水、易溶于酸性和中性盐溶液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张华  邓效忠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0):150-153
利用局部综合法对非零正传动弧齿锥齿轮副进行大重合度加工参数设计,克服了非零正传动由于啮合角增大而使得重合度降低的不足。通过实例与常规设计的结果进行仿真与应力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载荷条件下,新设计比常规设计的小轮最大齿根拉伸应力减小27.6%,最大齿根压缩应力减小23.5%,最大齿面接触应力减小6.5%,同时大轮的齿根应力也有所降低,使得齿轮副具有更高的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参数简化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分割图像,进行了蝗虫图像分割实验,区域正确识别率达94%,为蝗虫自动侦测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计算机仿真表明,采用PCNN图像分割算法,图像中的目标(蝗虫)易于发现,分割效果明显好于采用开操作处理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