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4篇
  163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418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究镉胁迫下施加镧对水稻中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缓解水稻镉毒害及降低环境中镉对作物的危害提供有效方法,也为利用稀土元素减轻水稻的镉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方大面积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湘早籼46、湘晚籼12、早籼788、早籼802、扬稻6、湘早143、中早27、赣晚籼34)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施入0.2 mmol/L氯化镧(LaCl3)的方法[对照(CK)未施LaCl3],对比分析施入镧后不同水稻品种在2μmol/L氯化镉(CaCl2)胁迫下根部和地上部对钙、铁、镁、锌和钾5种矿质元素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入LaCl3可促进多数水稻品种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其中湘早籼46的地上部铁含量升幅最高,较CK显著升高80.12%(P<0.05);施入LaCl3对多数水稻品种根部的钙、铁、锌吸收均起抑制作用,除扬稻6的钙含量、湘晚籼12的铁含量和中早27的锌含量高于CK外,其他品种的钙、铁、锌降幅分别为7.61%~35.84%、7.09%~42.01%和10.23%~55.27%.LaCl3处理提高了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大部分品种对钙、铁和锌元素的转运系数表现为LaCl3处理高于CK.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aCl3处理降低了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结论]镉胁迫下施加镧可抑制多数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对钙、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并降低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而缓解水稻的镉毒害.  相似文献   
22.
HJ-1A卫星CCD1数据具有免费、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大气的影响,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失真。为了提高CCD1数据的提取精度,就必须对其进行大气校正。本文利用6S模型对2013年9月30日的HJ-1A卫星CCD1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并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对比2个方面对校正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NDVI的标准差校正前为0.179866,校正后为0.247689,大气校正能够有效地降低大气对遥感图像造成的影响,图像的层次更加丰富;在滇池的建筑物、水体、植被3种地物中分别选取1个像元,获得CCD1数据和MODIS数据分别在这3个像元上的反射率值。3种地物的地表反射率在2种数据中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4个波段的误差均在15%左右。对于水体,波段3和波段4的误差较小(10%),建议在进行滇池水质参数反演时尽量选用3、4波段。利用经过大气校正后的CCD1数据计算NDVI并结合密度分割的方法对滇池蓝藻信息进行了提取,提取的结果与滇池蓝藻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703,说明利用HJ-1A卫星CCD1数据可以快速、动态地监测滇池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的工作原理,论述了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是如何通过调控光照周期、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光谱分布来实现对植物生长光环境的控制。文章给出两种应用于设施园艺的智能植物照明方案。  相似文献   
24.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冬小麦—夏高粱种植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两熟制系统,是山西省杂粮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为阐明该种植系统农田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对秸秆还田量的短期响应,试验基于麦粱种植系统,分析了不还田(CK)、半量还田(HR)和全量还田(WR)对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特征和稳定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能够显著降低0—30 cm土层 > 10 mm和 < 0.2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0.25~2 mm各亚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p < 0.05);全量秸秆还田后较半量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对10—20,20—30 cm土层改善效果逐渐减弱;全量还田相比半量还田,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2.2%,23.0%和5.3%,并显著提升了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和大团聚体(> 0.25 mm)含量,降低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p < 0.05)。此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水量和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综合表明,全量还田在短期年限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改善晋中区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5.
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T1)、施用普通有机肥(T2)、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3)、石灰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4)、石灰和碳铵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5),用DGGE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旨在探讨微生物有机肥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施用普通有机肥(T2)不仅不能防治烟草青枯病,还提高了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处理(T3、T4和T5)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7%~87.9%;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T2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较T1处理增加了1.1倍;T3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分别较T1处理增加了3.5倍和6.1倍,同时,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7倍和3.5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66.2%和70.1%;T5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3.6倍和5.1倍,真菌数量下降了75.0%;各处理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T1处理增加.初步研究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用石灰和碳铵预处理后再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和减缓连作生物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和降低病原菌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26.
垄作免耕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土壤团聚体、剖面和田块等尺度研究了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在垄作免耕下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含碳量在大团聚体(2~0.25mm)中最高,但有机碳总量主要分布在0.25~0.02mm。其次是0.02-0.002mm;垄作免耕下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富集在0—10cm土层的大团聚体(〉0.25mm)中(富集系数〉1.5),而常规平作、水旱轮作和垄作翻耕下,剖面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自上而下缓慢降低;实验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布呈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垄作免耕处最高,达30.71g kg^-1,在常规平作处最低,为16.50g kg^-1左右。长期垄作免耕会导致有机碳向土壤表层大团聚体的相对富集及在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异。  相似文献   
27.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中<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0.01mm有机微团聚体和>0.01mm铁、铝-有机微团聚体所占比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提高,>0.01mm元机微团聚体和钙、镁-有机微团聚体显著下降.免耕10年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达47.5g/kg,比常规平作高41.1%,比水旱轮作高51.3%,比试验前增加了89.0%;随着土壤层次的下移,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垄作免耕与常规平作和水旱轮作相比,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增加,稻田垄作免耕有利于土壤的定向培肥.  相似文献   
28.
东北三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达1.53×107hm2,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1×1 011kg。但是,东北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 0%,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燃烧掉,在浪费大量农业资源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解决中国因秸秆过剩而产生的堆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合理耕层构建中深耕改土、间隔耕作、秸秆还田农业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一次作业可完成防堵深松、清垄、混埋及镇压等多功能秸秆混埋还田联合作业机。通过对关键部件防堵深松装置、清垄装置和混埋装置等结构优化设计和运动分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以及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和整机性能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在前进速度为5km/h时,秸秆覆盖量为1.0kg/m2;秸秆混埋深度为15.43cm时,混埋率为95.06%,碎土率为96.02%。该机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东北平原构建合理耕层配套机具的设计、改进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29.
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水稻秧盘育秧图像无线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稻机械化秧盘精密播种育秧过程中需要人工实时监测,以保证秧盘播种性能,为解决传统人工长时间户外、低效的监测方式,设计了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水稻秧盘育秧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系统由嵌入式开发平台、无线Wi Fi网关、高清网络摄像头、红外传感模块、远程服务器等组成。嵌入式开发平台采用Tiny4412开发板,并在其上移植Linux系统、摄像头驱动、GPIO口驱动;采用Qt开发工具,完成图像采集、实时显示,并设计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利用Jpeglib静态库对图像进行数据压缩;利用无线Wi Fi局域网、嵌入式系统和远程服务器按照规定的协议通过Socket通信进行数据传输。远程服务器基于Netty框架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校验、实时显示和保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图像的无线传输速率均满足育秧流水线实时作业要求,JPEG格式的图像经过数据压缩,其传输速率大大提高;嵌入式采集终端能够稳定采集播种秧盘图像,并成功地上传到服务器,网络平均丢包率为0.23%,误码率为0.23%。  相似文献   
30.
土壤肥力状况对作物产量、品质及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迄今已有不少[1-4],但对作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则不多,对其相互联系方面的探讨则几乎没有[5]。本文研究了三种肥力紫色土对莴笋产量的效应、光合特性以及莴笋营养状况等的影响,以期通过研究,探明其相互间的关系和联系,同时也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施肥等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