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19篇
  免费   1266篇
  国内免费   2035篇
林业   1657篇
农学   1232篇
基础科学   1079篇
  2217篇
综合类   11106篇
农作物   1859篇
水产渔业   947篇
畜牧兽医   2886篇
园艺   1659篇
植物保护   978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1073篇
  2021年   1034篇
  2020年   983篇
  2019年   961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1052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1060篇
  2014年   1207篇
  2013年   1411篇
  2012年   1787篇
  2011年   1851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582篇
  2008年   1523篇
  2007年   1439篇
  2006年   1324篇
  2005年   978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6年生的‘晚秋黄梨’为试验材料,从初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1次氨基酸硒叶面肥,浓度为300、500、600倍,直到果实成熟前15 d停止。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硒叶面肥极显著地提高梨果实硒元素含量,提高果实钾、钙和铁等矿质元素的含量,从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富硒梨。同时,氨基酸硒叶面肥还可以增加梨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达到提高梨果品质的目的。从喷施效果和经济成本综合考虑,氨基酸硒叶面肥600倍是生产富硒梨的适宜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182.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发酵饲料对蛋鸡小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和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发酵饲料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豆粕和麸皮作为发酵底料,采用复合益生菌进行好氧和厌氧发酵,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前后饲料菌群结构的变化。选取360只健康、体况和产蛋性能基本一致的22周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4%、6%和8%,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9周,其中预试期4周,正试期25周。35和50周龄时测定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试验期末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并检测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表明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发酵后饲料优势菌群发生改变,在门上水平优势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与对照组相比,6%和8%发酵饲料添加组蛋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 <0.05)...  相似文献   
183.
将苏铁珊瑚状根及根周围的土壤中分离的蓝细菌分离物与福建苏铁(Cycas revoluta)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重组。通过比较重组前后蓝细菌分离物的STRR指纹图谱和16S rRNA的序列得蓝细菌分离物RZHA4能重新侵染苏铁的珊瑚状根。通过NCBI比对,蓝细菌分离物RZHA4的16S rRNA序列与蓝细菌NostocaceaeIL13-1的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184.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异烟酸铜配合物,考察了铜源、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以醋酸铜为铜源,反应时间为2 h,醋酸铜∶异烟酸=1∶2(摩尔比).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抑菌活性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耶尔森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5.
γ-Gliadin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heat seed storage proteins. Four novel γ-gliadin genes (Gli-ngl to Gli-ng4) were cloned from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nd Aegilops species. The novel γ-gliadins were much smaller in molecular size when compared to the typical γ-gliadins, which was caused by deletion of the non-repetitive domain, glutamine-rich region, 3" part of the repetitive domain, and 5' part of the C-terminal, possibly due to 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 between the repetitive domain and the C-terminal. As a result, Gli-ngl and Gli-ng4 only contained two and three cysteine residues, respectively. Gli-ngl,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ovel γ-gliadin genes, has been sub-cloned into an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on system. SDS- PAGE indicated that the both cysteine residues of Gli-ngl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molecular disulphide bonds in vitro. Successful cloning of Gli-ngl from seed cDNA of T.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 suggested that these novel γ-gliadin genes were normally transcrib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eds. Phylogen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our novel γ-gliadin genes had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from the B (S) genome of wheat.  相似文献   
186.
为探讨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速效磷空间分布的规律,在棉花不同生育期采用 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测定棉田土壤速效磷(Olsen-P).研究分析后认为:垂直方向上,在棉花各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水平方向上,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的变化呈随着与滴灌带距离的增大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水平方向土壤速效磷变化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7.
为探索黄龙病防治途径,开展微波热处理对黄龙病的防控效果研究。该研究搭建了微波热处理平台,对长春花微波热处理参数(转盘转速、单个磁控管的微波功率、磁控管数量)进行优化,并用优化后的参数组合对感病长春花进行热处理,处理后90 d内跟踪检测长春花叶片中黄龙病菌的浓度、淀粉和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春花微波热处理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单个磁控管的微波功率150 W、3个磁控管、转速15 r/min;热处理90 d后,感病长春花叶片中的黄龙病菌Ct值(阈值循环数,该值低于32时为阳性)由阳性(17.01±0.97)转至近阴性(31.91±2.35),病菌浓度下降了99.98%,淀粉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植株的活性恢复较好。研究表明,微波热处理有效抑制植物体内的黄龙病菌,可为黄龙病的规模化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8.
针对名优茶智能采摘中茶叶嫩梢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YOLOv8n模型进行优化。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动态蛇形卷积(dynamic snake convolution,DSConv),增强模型对茶叶嫩梢形状信息的捕捉能力;其次,将颈部的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强化模型的特征融合效能;最后,在颈部网络的每个C2F模块后增设了无参注意力模块(simple attention module,SimAM),提升模型对茶叶嫩梢的识别关注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始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P)、召回率(recall,R)、平均精确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F1得分(F1 score,F1)分别提升了4.2、2.9、3.7和3.3个百分点,推理速度为42 帧/s,模型大小为6.7 MB,满足低算力移动设备的部署条件。与Faster-RCNN、YOLOv5n、YOLOv7n和YOLOv8n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改进模型精确率分别高出57.4、4.4、4.7和4.2个百分点,召回率分别高出53.0、3.6、2.8和2.9个百分点,平均精确率均值分别高出58.9、5.0、4.6和3.7个百分点,F1得分分别高出了56.8、3.9、3.7和3.3个百分点,在茶叶嫩梢检测任务中展现出了更高的精确度和更低的漏检率,能够为名优茶的智能采摘提供算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9.
为了给变温干燥工艺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实现基于含水率变化的干燥温度自适应控制,该研究设计了具有物料含水率在线检测功能的温度自适应控制系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以质量检测值、气流冲击速度、称重传感器弹性基体温度、气流冲击距离为输入,物料真实质量为输出的含水率在线检测模型。进行了含水率在线检测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变温干燥工艺中含水率在线检测的精度要求,5组含水率在线检测模型验证试验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依次为0.9934和1.20%。该文设计了改进神经网络-PID(improved neural network-PID,INN-PID)控制器来实现变温干燥工艺中的温度控制。在MATLAB软件中以单位阶跃信号为输入对PID、神经网络-PID(neural network-PID,NN-PID)和INN-PID控制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对3种控制器分别进行了50~55 ℃的干燥温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仿真试验中,INN-PID控制器的控制稳定性和调节时间均显著优于另外两种控制器;干燥温度控制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存在近似相同的规律,INN-PID控制器的峰值时间是208.00 s,调节时间是120.59 s,最大超调量是4.87 %,满足变温干燥过程中温度控制的要求。该研究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中搭建了温度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了基于含水率变化的温度自适应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基于含水率变化的变温干燥工艺中的干燥温度进行快速且有效的调节。该研究对提高干燥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开发新的变温干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领域的多信息融合检测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针对设施园艺特殊作业场景对电驱移动平台灵活作业与高操纵稳定性需求,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分布式设施园艺电驱移动平台,并提出了一种可提高转向灵活性与稳定性的自适应防滑控制策略。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构建电驱移动平台动力学模型与Ackermann差速转向模型,结合速度瞬心原理及轮胎侧偏角确定各车轮转向目标转速;其次,为提高电驱移动平台对时变附着系数的适应能力,采用改进的强跟踪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复杂路面识别器,实现对路面附着系数准确估计;最后,设计基于自适应滑模算法的防滑控制器,根据路面附着系数估计值确定车轮相对最佳滑转率并实时控制滑转率。为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开展了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与分布式设施园艺电驱移动平台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准确估计复杂道路下路面附着系数,降低车轮滑转率误差;在不变路面、对接路面与对开路面3种工况下,左侧车轮滑转率误差分别为0.031、0.015和0.038,右侧车轮滑转率误差分别为0.026、0.005和0.028;在不变路边随机路面实测路况下,电驱移动平台路面附着系分别数约为0.44和0.47,最大滑转率分别约为0.69和0.68,有效抑制了轮胎转向时的过度滑转,提高了电驱移动平台的行驶稳定性。研究可为设施园艺车辆驱动防滑控制提供具体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