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677篇 |
免费 | 2818篇 |
国内免费 | 52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67篇 |
农学 | 2788篇 |
基础科学 | 2737篇 |
5329篇 | |
综合类 | 25303篇 |
农作物 | 3578篇 |
水产渔业 | 1778篇 |
畜牧兽医 | 9209篇 |
园艺 | 3994篇 |
植物保护 | 26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5篇 |
2023年 | 1228篇 |
2022年 | 2720篇 |
2021年 | 2495篇 |
2020年 | 2328篇 |
2019年 | 2354篇 |
2018年 | 1718篇 |
2017年 | 2608篇 |
2016年 | 1725篇 |
2015年 | 2634篇 |
2014年 | 2772篇 |
2013年 | 3181篇 |
2012年 | 4493篇 |
2011年 | 4539篇 |
2010年 | 4390篇 |
2009年 | 3886篇 |
2008年 | 3975篇 |
2007年 | 3447篇 |
2006年 | 2703篇 |
2005年 | 2082篇 |
2004年 | 1402篇 |
2003年 | 787篇 |
2002年 | 835篇 |
2001年 | 773篇 |
2000年 | 743篇 |
1999年 | 25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62年 | 10篇 |
1956年 | 25篇 |
195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病。能引起禽类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烈性传染病。禽类感染后病死率很高,但对野生禽类多为不显性感染。自从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首次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类并引起死亡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报道各种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人禽流感的关注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全球共有三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一些地区的疫情呈现蔓延的趋势,并且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禽流感不仅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更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全面地介绍了禽流感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72.
F. YANG N. SUN Y. X. SUN Q. SHAN H. Y. ZHAO D. P. ZENG Z. L. ZENG 《Journal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3,36(2):192-200
Yang, F., Sun, N., Sun, Y. X., Shan, Q., Zhao, H. Y., Zeng, D. P., Zeng, Z. L.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 model for florfenicol in crucian carp and oral‐to‐intramuscular extrapolation. J. vet. Pharmacol. Therap. 36 , 192–200. In this study, an oral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 (PBPK)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florfenicol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Subsequently, oral‐to‐intramuscular extrapola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two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edible tissues of crucian carp. The oral model gave good predictions in most tissues, except for kidney and liver in which the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were underestimated at the later time points. In contrast, using the intramuscular model,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kidney were overestimated at the later time points. Both models had the best predictive ability in the main edible tissue, the muscle. The oral model also accurately predicted the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muscle after multiple dose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predicting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edible tissues of crucian carp using a route‐to‐route extrapol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73.
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actase-phlorizin hydrolase,LPH)是肠组织上皮细胞微绒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对乳糖和根皮苷有水解活性。鉴定了家蚕基因组中的一个LPH基因,命名为BmLPH014192。该基因CDS长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0.8 kD,等电点(pI)为5.35。将该基因的cDNA与家蚕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其具有7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处均符合GT-AG规则。将BmLPH014192与哺乳动物人、褐鼠、家兔和昆虫黑腹果蝇、冈比亚按蚊、二化螟、佛罗里达弓背蚁、大红斑蝶等的LPH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相似度都在60%左右;聚类分析中BmLPH014192与昆虫类LPH聚在一起。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BmLPH014192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9个组织中,只在中肠中有表达,并且表达量很高。在绿茧品种大造和白茧品种19-710幼虫的中肠中扩增到的特异性条带其长度分别为1 000 bp和750 bp,存在序列选择性剪接;在其它白茧品种的中肠中没有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推测BmLPH014192的特殊表达方式可能与其在不同家蚕品种中肠组织中的特异性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微生物检定法(管碟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生物效价试验中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采用不确定度分析,将影响因素归纳为称量、稀释、加样、测定、平行试验,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评估各因素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牛津杯加样体积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大,提示试验中应尽可能精确控制加样体积。 相似文献
75.
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种子产量、产量组分及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组分、产量以及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90 kg N·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92.26 kg·hm-2,氮肥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施90 kg P·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680.61kg·hm-2,磷肥主要通过影响分蘖数、生殖枝数和小穗数来提高产量;氮磷互作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不施肥时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根生长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根表面积和总根长均先减小后增加,氮肥对老芒麦根平均直径无显著影响;返青期至抽穗期根系生长速 相似文献
76.
新疆三种主要草地植被类型的高光谱反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新疆部分天然草地类型及植物进行了实地光谱测量,分析和比较了3种草地类型的光谱反射特征。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干荒漠类草甸植被,除角果黎外,其冠层反射率要低于低地山地草甸和蒿属荒漠草地。而在近红外波段,角果黎、骆驼蓬、梭梭冠层光谱反射率明显高于低地山地草甸植被和部分蒿属荒漠草甸植被。同一类型草地中,由于植被类别间的差异以及叶片内部结构的不同,冠层光谱反射率差异较大。3类草地类型不同植被的红边特征参数表现为干荒漠类草甸的梭梭红边位置最高,低地山地草甸的博洛塔绢蒿红边位置最低;蒿属荒漠类草甸的骆驼蓬的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最大,低地山地草甸的苔草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最小。对6种代表性的植被指数分析得出,PRI、OSAVI、MCARI指数均表现为蒿属荒漠类草甸<低地山地草甸<干荒漠类草甸。NDVI植被指数则表现为低地山地草甸最大,而干荒漠类草甸最小。GNDVI指数表现为低地山地草甸最大,蒿属荒漠类草甸最小。总之,高光谱遥感对于草地植被的分类监测和遥感反演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光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光照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日龄北京油鸡162只,随机分为三个处理(1、2、3),每处理54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1~3日龄均采用23L∶1D的光周期,4日龄起三个处理的光周期分别设置为8L∶16D、12L∶12D、16L∶8D,自雏鸡2周龄开始试验,6~7周龄观察记录各处理目标鸡的采食行为,并记录2~7周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采食频次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2、3比处理1呈增加趋势;采食行为的最大、最小与平均持续时间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P<0.05),处理1和处理2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食在所有观测行为中所占时间比例均表现为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P<0.05),3个处理分别为18.41%、21.5%和24.74%。5周龄后采食量均为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2(P<0.05),7周龄日增重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2(P<0.05),而料肉比则在第6~7周龄时处理1显著低于处理3(P<0.05),其它各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北京油鸡雏鸡(7周龄前)在16L∶8D光周期下比12L∶12D、8L∶16D的采食时间长,利于雏鸡的采食量和体重的增加,但8L∶16D时的饲料利用效率比16L∶8D高。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