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13篇
  免费   3899篇
  国内免费   7336篇
林业   8677篇
农学   12018篇
基础科学   6163篇
  13718篇
综合类   20169篇
农作物   3824篇
水产渔业   3092篇
畜牧兽医   17166篇
园艺   2321篇
植物保护   5900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92篇
  2022年   1727篇
  2021年   2561篇
  2020年   2438篇
  2019年   2363篇
  2018年   1993篇
  2017年   2605篇
  2016年   2583篇
  2015年   3141篇
  2014年   3029篇
  2013年   4090篇
  2012年   4516篇
  2011年   4943篇
  2010年   4583篇
  2009年   4160篇
  2008年   4153篇
  2007年   4590篇
  2006年   4202篇
  2005年   3937篇
  2004年   2082篇
  2003年   1902篇
  2002年   1500篇
  2001年   2074篇
  2000年   2308篇
  1999年   2467篇
  1998年   1893篇
  1997年   1627篇
  1996年   1467篇
  1995年   1429篇
  1994年   1276篇
  1993年   1188篇
  1992年   1259篇
  1991年   1100篇
  1990年   977篇
  1989年   781篇
  1988年   703篇
  1987年   636篇
  1986年   441篇
  1985年   305篇
  1984年   282篇
  1983年   250篇
  1982年   168篇
  1981年   172篇
  1980年   146篇
  1979年   220篇
  1978年   142篇
  1975年   129篇
  1974年   140篇
  1973年   1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多菌灵是植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化学杀菌剂,野生型哈茨木霉对多菌灵比较敏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哈茨木霉菌应用于实践,本试验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实现哈茨木霉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改良。试验共获得315株正向突变菌株,其中hcb-35菌株抗性能力较强。利用毒力测定方法检测了多菌灵对hcb-35有效抑菌中浓度,及hcb-35对多菌灵的抗药遗传稳定性;并利用对峙试验及显微观察检测其抑菌能力。结果显示,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多菌灵对哈茨木霉突变株hcb-35菌株的有效抑菌中浓度提升285%;连续转接12代后,hcb-35菌株抗药性相对稳定且抑菌效果较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表明应用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遗传稳定的耐多菌灵突变株。  相似文献   
922.
为准确快速筛查进境油葵种子中携带的向日葵黑茎病菌Plenodomus lindquistii,采用常规PCR方法比较了3对向日葵黑茎病菌PCR检测引物320FOR/320RVE、LEPB/LEPF和LLF/LLR的灵敏度,对哈萨克斯坦进境120批油葵种子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产物序列测定及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引物320FOR/320RVE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可达10-5ng/μL,引物LEPB/LEPF和LLF/LLR分别为10-4ng/μL和10-3ng/μL。利用引物320FOR/320RVE、LEPB/LEPF和LLF/LLR对120批进境油葵种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50%和45%,阳性检出率高低与引物的检测灵敏度相一致。阳性样品扩增的产物序列与Gen Bank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离的病原菌菌落为乳白色至灰白色,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并产生透明状分生孢子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肾型、两端有油球,与已报道的向日葵黑茎病菌的病原特征描述一致,初步鉴定哈萨克斯坦进境油葵种子中存在向日葵黑茎病菌。  相似文献   
923.
北京地区三裂叶豚草封锁除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金良  徐泽海 《植物检疫》1997,11(5):265-268
经4年来对三裂叶豚草在北京地区发生、发育等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及药剂防治效果的试验,明确了该草在北京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药剂的防治效果,提出了防治该草的最佳时期,即7月8~16日,株高50~70cm。用72%2,4-D丁酯100ml/667m2或20%百草枯200~250ml/667m2进行防治并结合人工拔除。1993~1996年采用此项技术,消灭了顺义县马坡乡10个自然村约20km2范围内的三裂叶豚草,有力地促进了马坡乡旅游业的发展。通县、昌平等零星发生区也应用此项技术消灭了该草。  相似文献   
924.
采用95%乙醇浸提紫苏和薄荷获得其提取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测定提取物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状态。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40 mg/m L浓度下,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紫苏提取物在48 h内抑制率达100%,对其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4.28%。显微观察发现,各浓度下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畸变,紫苏提取物浓度越高畸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925.
巴拉那根结线虫(Meloidogyne paranaensis)是咖啡上最具有毁灭性的根结线虫之一,可造成咖啡减产高达50%,目前主要发生在巴西、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我国没有分布。本文介绍了巴拉那根结线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926.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我国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根据该病原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和核酸试纸条检测技术。菌体DNA检测灵敏度可达0.55 ng,纯菌直接检测灵敏度基本可达到单个细菌。所测试的5株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和染病黄瓜叶片均为阳性,其他13株对照菌株均为阴性。该方法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等,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927.
在18℃、RH为60%~70%室内恒温条件下,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装载量的松木片的熏蒸结果表明:松木片含水量对溴甲烷熏蒸处理效果影响明显。在18℃、8g/m3处理24h,松材线虫死亡率(y)与碎木片含水量(x)之间关系式为:y=129.654-1.062x(R=0.967);碎木片对溴甲烷的吸附随水分含量升高而增加,58%、55%、49%含水率的碎木片对溴甲烷的吸附与含水率为30%、37%碎木片的吸附差异显著。载量对溴甲烷熏蒸处理松木片中松材线虫影响显著,松材线虫死亡率(y)与松木片载量(x)之间关系式为:y=105.809-0.247x(R=0.973);随实验碎木片载量的增加,对溴甲烷的吸附量也加大。  相似文献   
928.
蔬菜保护地木霉菌rDNA-ITS序列和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ITS序列比对的方法,研究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分布和遗传多样性。木霉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共获得397株木霉菌,鉴定出11个种,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atro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粘绿木霉T.viren、微孢木霉T.minutisporum、拟康木霉T.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aureoviride、非钩木霉T.inhamat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长孢木霉T.longipile和螺旋木霉T.helicum。经ITS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后,将木霉菌分为5个组。用5条通用引物经UP-PCR扩增后,扩增出4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占总条带数的93.5%。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80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9个组。UP-PCR与ITS序列相比,更能体现木霉菌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可以作为木霉菌分类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29.
新侵入害虫蔗扁蛾的寄主范围正在扩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重要检疫害虫,给花卉生产、园林绿化和华南的经济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辉蛾科Hieroxestidae,扁蛾属Opogona,广谱钻蛀性贪食者,已记载的寄主植物达22科49种,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名贵观赏植物如巴西木[香龙血树Dracena fragrans(L.)]、发财树和经济作物如甘蔗、香蕉等。该虫在南美巴巴多斯为害甘蔗的程度超过蔗螟Diatraea saccharalis,在非洲加那利群岛对香蕉造成毁灭性为害。因此,许多国家将其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我国1997年正式报道在北京发现此虫,虫源是广州北运的巴西木。笔者在广州及其附近县市的初步调查表明,该虫除主要为害巴西木和发财树外,其寄主范围已扩大至  相似文献   
930.
用转基因方法进行抗线虫农作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农作物中,植物寄生线虫引起重大损失。有幸的是,某些植物对线虫有抗性,而且存在于栽培种和其近亲野生种中的抗性基因,可以用分子标记方法建立图谱。标记辅助的选择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育种工作中,两种抗线虫的基因已经通过定位克隆技术分离出来,并成功地在栽培作物中得到表达。建立线虫抗性的另一个方法是将具有杀线剂效应的基因导入植物中,该方法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