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89篇 |
免费 | 1039篇 |
国内免费 | 6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5篇 |
农学 | 744篇 |
基础科学 | 659篇 |
1205篇 | |
综合类 | 2890篇 |
农作物 | 439篇 |
水产渔业 | 304篇 |
畜牧兽医 | 1098篇 |
园艺 | 364篇 |
植物保护 | 4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61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549篇 |
2021年 | 534篇 |
2020年 | 504篇 |
2019年 | 463篇 |
2018年 | 312篇 |
2017年 | 411篇 |
2016年 | 346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463篇 |
2012年 | 525篇 |
2011年 | 477篇 |
2010年 | 431篇 |
2009年 | 338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切入点,利用协调发展模型,探讨1992-2013年四川省农村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以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合理增长、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1992-2013年四川农村的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区域发展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2)1992-2013年受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和二者协调度等指标下降的影响,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发展;(3)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避免对土地过度依赖,加强政策导向,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实施产业帮扶,培育新型经营业态将成为目前四川省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4.
吡唑醚菌酯在香蕉中的低温贮藏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吡唑醚菌酯在香蕉中的低温贮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在香蕉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1~0.10 mg/kg添加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在香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97%,变异系数为1.3%~2.7%;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10~(-10)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通过样品添加和-20℃下低温贮藏的方法,设定采样间隔分别为0、1、3、6及12个月。取样检测显示,吡唑醚菌酯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农药在-20℃下的香蕉样品中至少贮藏12个月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5.
以现有Lidar获取的DEM (数字高程模型) 数据、CHM (冠层高模型) 和样地调查数据为辅助数据,基于干涉测高原理,以DEM差分法为例,分析该方法支持下TanDEM X数据在普洱研究区森林高度估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anDEM X数据在森林林分高度估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有高精度地表DEM数据支持下,采用该法获得估测结果与Lidar数据获取的CHM (冠层高度模型) 数据较接近,两者的RMSE为439m, R2为070。此外,相位噪声对估测精度有严重影响,相位噪声剔除前后,估测结果与Lidar获取的CHM数据的R2分别为023和070。 相似文献
86.
采用ALOS 1 PALSAR数据的强度信息、HV/HH极化比值信息和HV & HH相干系数与TM影像融合,以支持向量机 (SVM) 的方法对土地覆盖进行分类,对比了TM影像、TM+SAR强度影像、TM+HV/HH比值影像、TM+相干影像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分类精度由高到依次为TM+相干影像>TM+HV/HH比值影像>TM+SAR强度影像>TM影像;采用SAR数据与光学数据融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87.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季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1(传统翻耕)、T2(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T3(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T4(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T6(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期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为麦播提供较好的水分基础,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土壤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不足以对冬小麦发育进程产生影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能够有效降低耕层0~20cm和0~40cm的土壤容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处理的前3a,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从第4年开始较对照增产,2011—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2.02%、2.83%、10.93%、5.88%、1.97%。以上结果表明,通过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简耕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旨在研究东北地区低温冷害对春玉米灌浆的影响,确定春玉米灌浆期间冷害影响农业气象指标。用人工气候室通过模拟自然低温(平均15℃、17℃、19℃)方法,对灌浆初期盆栽春玉米进行(3、5、7天)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春玉米在灌浆初期经不同天数的低温处理后,穗粒数减少,穗粒重、百粒重和叶绿素降低,成熟期延迟,果穗秃尖长度和籽粒含水量增加,作物产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越严重。其中在15℃低温下处理7天后,玉米产量下降最大,较对照穗粒重减少了32.4%,百粒重减少9.2%。可见,灌浆初期低温对春玉米产量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结实率和籽粒干物质含量的双重降低。 相似文献
89.
东北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确定了15种化合物,鉴定组成占挥发油总量的986%,其主要组成是百里香醌(>70%)。东北藿香挥发油含量高(051%鲜重),香气持久独特、稳定性好,是很好的食用和日用香精。 相似文献
90.
【目的】农药复配可扩大防治谱、降低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开发能耗低、稳定性好的纳米乳剂,使农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剂型加工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果,提高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两种杀虫杀螨剂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评价两个药剂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法进行复配农药最佳配比筛选,最后对配比与共毒系数进行数学模型方程拟合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在获得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低能乳化法加工成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纳米乳剂特性及基本要求,进行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并通过接触角和黏附功的测定初步探究纳米乳剂的性能。【结果】药膜法测定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 h后LC_(50)分别为711.62、4.32 mg·L~(-1),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复配在质量比18﹕1和165﹕1之间具有增效作用,增效配比区间较宽,两者复配可行。共毒系数法结果表明,甲氰菊酯与丁氟螨酯的质量比为50﹕1时,共毒系数(CTC)最高,CTC=209.96。通过方程拟合,甲氰菊酯·丁氟螨酯配比与共毒系数的数学模型为y=-216.86x2+19201x-424807,R~2=0.864,理论最佳配比约为39﹕1(质量比),CTC=211.91,进一步通过共毒系数法对理论最佳配比验证得:甲氰菊酯﹕丁氟螨酯=39﹕1时,毒力回归方程为y=0.66x+3.8,r=0.9757,LC_(50)=60.96 mg·L~(-1),共毒系数(CTC)高达215.36。由以上结果可知理论最佳配比与实际最佳配比增效作用基本一致,说明筛选的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最佳配比具有实际可靠性。最终确定39﹕1(甲氰菊酯﹕丁氟螨酯质量比)为最佳配比进行纳米乳剂的研制。通过溶剂、乳化剂、水质的筛选,得到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配方为:甲氰菊酯7.8%,丁氟螨酯0.2%,溶剂10%(溶剂油S~(-1)50#﹕二甲苯=4﹕1),乳化剂9%—1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脂肪酸酯=2﹕3),丙三醇2%,水补足至100%。所研制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外观呈透明均相液体,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等指标均合格,稀释200倍呈淡蓝色均相透明液体且分散性良好。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与两种单剂相比接触角更小,黏附功大,纳米乳液雾滴与靶标结合得更加牢固,药液不容易从靶标上洒落,更有利于植物对药液的吸收,可提高药效。【结论】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与拟合方程相结合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其结果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二元复配剂的增效情况,对农药复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纳米乳剂的引入对于改善当前农药剂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