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5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828篇
基础科学   502篇
  981篇
综合类   1873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258篇
畜牧兽医   1007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40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菜蛾敏感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并分析了小菜蛾敏感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23士0.5)℃,RH85%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895;周限增长率λ为1.2086/d,净增殖率R0为22.7262,平均世代周期T为16.4852d;种群增长1倍所需时间t为3.66d,其存活曲线为DeeveyI型,即死亡率是年龄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52.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异常样本的存在严重影响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和适配性。基于 X / Y 联合的ODXY异常样本识别和剔除方法,提出并证明了一种专用于多组分分析的MODXY异常样本识别方法。实验采用80组玉米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不同异常样本识别方法剔除异常样本后建立玉米含水率、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4种组分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采用预测均方差和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所建模型的性能,检验MODXY方法在多组分分析中的异常样本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多组分分析中,MODXY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异常样本识别能力;MODXY方法和ODXY方法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们更适合于相应组分化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53.
 本文用6个亲本组配成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普通小麦苗期慢叶锈性的配合力及基因效应。结果表明,F1代不同组合间苗期叶锈潜育期存在明显差别,多数组合表现正向杂种优势。该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准。不同亲本之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80-5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第一位,含有的有利显性基因也最多。选择配合力好的亲本进行组配是选育抗叶锈品种的积极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从安徽某发病鸭场分离鉴定出1株副粘病毒Y03株,采用RT-PCR法扩增出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部分F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各基因型代表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断长度为385 bp;Y03株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并且具有第101位的K(赖氨酸)和121位的V(缬氨酸),为基因Ⅶ型副粘病毒强毒株的特征序列;Y03株与NDV代表毒株间的同源性在80.3%至97.4%,与国内标准强毒F48E9的同源性只有83.6%,差异达到18.1%。  相似文献   
55.
为拓展蒲公英抗菌肽在抗菌类新药领域的开发应用,利用酶解法制备蒲公英抗菌肽对比蒲公英蛋白大于10 kD组分、3~10 kD组分、1~3 kD组分、小于1 kD组分的抑菌活性,根据筛选结果对抑菌活性较强的组分使用LC-MS技术进行结构解析来分析药效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各组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活性顺序为酶解肽>小于1 kD组分>1~3 kD组分>3~10 kD组分>大于10 kD组分>空白对照。推断分析小于1 kD组分结构发现3个寡肽:PGYGT-T1的结构为NH2-Asp-Val-COOH,PGYGT-T2的结构为NH2-Asn-Glu-COOH,PGYGT-T3的结构为NH2-Val-Arg-COOH;推断分析酶解肽结构发现3个寡肽:PGYGT-M1的结构为NH2-PHe-Lys-COOH或NH2-PHe-Gln-COOH,PGYGT-M2的结构为NH2-His-Cys-COOH,PGYGT-M3的结构为NH2-Val-Arg-COOH,结果说明蒲公英抑菌活性最好的酶解肽组分和小于1 kD组分药效物质均为寡肽类成分。该研究为蒲公英蛋白肽的开发利用及蒲公英抗菌肽新药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6.
M. L. Wang    Y. Zhao    F. Chen  X. C. Yin 《Plant Breeding》2004,123(5):449-453
A dwarf mutant ‘NDF‐1′, approximately 70 cm high, was derived from a 200‐cm high doubled haploid (DH) line ‘3529’ (Brassica napus), seeds of which were jointly treated with chemical inducers and bombardment of fast neutron. The leaves of the ‘NDF‐1’ mutant were wrinkled and thicker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control. The mutant had much lower values than its original parents for all agronomic traits, except for its seed weight. A 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warfism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major gene (designated as ndf1) with a mainly additive effect and non‐significant dominance effect. Because of the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to lodging, breeding programmes for double low dwarf oilseed rape and heterosis utilization were initiated. Some new dwarf strains with improved agronomic performance were developed. The hybrid of the cross between the tall parent and the dwarf line showed increased harvest index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ed yield than the tall parent or the control variety ‘Zhongyou 821’ and presented an estimated heterosis vigour rate as high as 12.5–25.8%. The dwarf trait will be a promising marker for a simple, economic and efficient way to control the purity of F1 hybrid varieties in hybrid production of B. napus.  相似文献   
57.
淡水浮游藻类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原始生产者,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几年的深入研究表明,淡水浮游藻类在池塘养殖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8.
2009年8月对圆明园九州景区水体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密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大型水生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水治理的途径,旨在为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9.
氨基酸螯合微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03-6405
[目的]探索氨基酸螯合微肥对蔬菜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不同浓度氨基酸螯合微肥(稀释100、500和700倍)3种处理和不同微肥4个处理分别对芹菜和小白菜叶面喷施,进行氨基酸螯合微肥施用效果试验。[结果]3种浓度处理中,氨基酸螯合微肥稀释500倍和700倍喷施于芹菜的处理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稀释500倍液的效果最为显著,施肥的最佳时期为蔬菜生长营养期。4种微肥处理中,氨基酸螯合微肥的肥效显著高于氨基酸、氯化铵和微量元素肥料,说明氨基酸螯合微肥中的氯化铵、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这些成分被作物吸收后出现了互补增效现象。[结论]氨基酸螯合微肥在促进芹菜和小白菜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0.
试验采用含钙0.88%和1.78%的玉米—豆饼型基础饲粮(含锌29ppm,添加0.10和40ppm锌(ZnSO_4·7H_2O)。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雏鸡增重显著提高(P<0.01),这种效应随着雏鸡周龄的增长愈趋明显。饲粮高钙使雏鸡前期增重显著降低(P<0.01),后期效应愈趋缓解。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1),饲粮高钙使之显著降低(P<0.01)。饲粮加锌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加锌组(P<0.05),饲粮高钙使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使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而血清总蛋白含量不受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P>0.05)。肝脏(P<0.05)、肾脏(P<0.01)、胰脏(P<0.01)、胫骨(P<0.01)以及粪便排泄物(P<0.01)中锌含量随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肺脏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饲粮高钙使肾脏(P<0.05)、肺脏(P<0.01)、胫骨(P<0.05)锌含量显著降低,使粪便排泄物中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含锌29ppm,不能满足雏鸡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饲粮高钙时,饲粮总锌69pp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