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83篇
  207篇
综合类   425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种子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剂浸种对棉子活力的作用因浸种时间,浓度及棉花品种而异,三种调节剂最适浸种浓度。时间分别为丰收宝100mg/kg,12h棉多收100~150mg/kg,8h丰产灵100mg/kg,4h。在最适浸种条件下,调节剂浸种能增强种子活力,提高棉子物质转运率及田间出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962.
作物蒸散量测量与估算在农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对于作物蒸散量的估算主要以试验的方式进行,有一定局限性,且测量面积小,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在已有24座小型称重式蒸渗仪基础上,集成RGB成像传感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和二维激光扫描仪于一体,配合龙门架进行移动控制,构建称重式蒸渗仪植物表型监测系统,实现18 m~2植物生长过程中的RGB、红(668 nm)、绿(560 nm)、蓝(475 nm)、红边(717 nm)、近红外(840 nm)图像信息和植株高度信息的自动监测。最后通过试验,在已设定好的常用速度下,系统单趟运行用时142 s,可采集28组RGB、多光谱图像及所有植株高度信息,速度相对误差在1.8%~6.0%之间。通过对获取的夏玉米多光谱图像和激光扫描仪数据信息分析,系统能够可靠获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等作物指数及植株高度信息。并结合气象站数据,对冬小麦主要耗水期的RGB图像进行分析,对其蒸散量进行了估计,与蒸渗仪获取的实际蒸散量对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6.62%。该系统为大面积作物蒸散量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诊断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研究提供有效技术与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963.
濮科花3号(原代号濮花18号)是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南繁加代、多年定向单株选择培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64.
通过对湘杂棉8号在不同密度下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间的成本差别主要表现在与密度有关的人工费用和种子成本上,密度越大,成本越高,在各处理中以30ooo株,hm^2的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965.
烤烟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烤烟品种G80上、中、下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鲜烟叶进行石蜡切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提高,单位面积细胞数、单位长度栅栏细胞数、单位长度海绵细胞均呈减少趋势,而细胞间空隙率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单位长度栅栏细胞数和细胞间空隙率可作为度量烟叶成熟度档次和确定适熟采收标准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966.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中部山区不同林龄(3 a 生和 5 a 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 统计和分析了桉树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与分布)和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3 a 生桉树林下植被共 记录维管束植物23 科 31 属 33 种,5 a 生桉树林林下植被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24 科 32 属 35 种,不同林龄 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乔木幼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均明显不同;(2)林龄对 桉树林下植被丰富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较大;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下降,其中灌木层下降幅度大于草本层。总体而言,林龄对林下植被的 种类组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林下植被的结构与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7.
为探讨稻田在翻压等量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化肥减量施用对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MV+100%F、MV+80%F、MV+60%F、MV+40%F)对水稻收获期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翻压紫云英可以替代20%~40%氮肥;与单施化肥(100%F)和紫云英配施化肥(MV+100%F)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20%~60%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为5.5%~17.8%,并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15.0%~26.0%。单施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水稻产量较对照不施肥提高30.0%~39.6%,以紫云英配施80%化肥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配施减量20%~40%化肥水稻产量较配施化肥100%增加2.7%~7.1%。分析产量主要构成发现,紫云英配施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等水稻可持续发展因素,豫南稻区紫云英翻压量22500 kg/hm2时,化肥减施20%~40%均可在此地推广,以化肥减施20%为最优。  相似文献   
968.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一个大系统,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相结合,采用目标规划的模型,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9.
淮北平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是我国涝渍灾害严重的典型区域之一。针对涝渍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本区进行的综合防御涝渍灾害的组合排水技术采用了统筹防御,连续控制的综合措施,实行涝渍兼治。经过二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明沟与暗管、沟井洞、地下排灌、工程与生物措施等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可因地制宜选择。  相似文献   
970.
Lucerne (Medicago sativa L.) is an important temperate legume for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Lucerne requires a recovery period after a defoliation event so that taproot energy and nutrient stores can be replenished. A field experiment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recovery period management following defoliation, on lucerne herbage production and nutritive value at two contrasting sites in Victoria, Australia. Sites were established at Rutherglen and Hamilton, using established SARDI Seven lucerne stands. Treatments were short recovery (SR; plots cut at 21‐day intervals), long recovery (LR; plots cut at 42‐day intervals), new shoots (NS; plots cut when new shoots from the crown were at least 2 cm long) and new shoots + flowering (NSF; as for NS but plots were left to grow to reach late flowering from late summer to mid‐autumn). At each defoliatio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f phenology,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herbag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crude protein, metabolisable energy and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 %). Persistence was measured at approximately 6‐month intervals. At both sites, lucerne persisted equally well in all treatments although SR showed some decline at Hamilton at the final measurement. LR led to a more productive pasture (in terms of cumulative dry matter,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crude protein, metabolisable energy and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 %) than the three other treat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enological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allow lucerne to replenish reserves through late summer and autumn are unnecessary in mild winter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