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5篇
  免费   1691篇
  国内免费   2761篇
林业   2432篇
农学   2413篇
基础科学   1737篇
  3279篇
综合类   11412篇
农作物   1986篇
水产渔业   1399篇
畜牧兽医   3903篇
园艺   1661篇
植物保护   1265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988篇
  2021年   1058篇
  2020年   1048篇
  2019年   1035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216篇
  2016年   971篇
  2015年   1357篇
  2014年   1398篇
  2013年   1669篇
  2012年   2207篇
  2011年   2347篇
  2010年   2132篇
  2009年   2018篇
  2008年   1864篇
  2007年   1805篇
  2006年   1525篇
  2005年   1175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645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新疆红枣裂果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研究新疆红枣裂果机理和有效控制裂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裂果机理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防治技术.[结果]不同果树品种的裂果敏感性是受遗传因素控制,其亲本裂果性状可通过遗传对后代产生影响;果实内部生长应变力和果皮应变力在裂果过程中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重要因素;果皮的细胞组织结构与厚度影响着果皮的强度,也影响着果实的裂果率;果实内含物质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会诱导果实裂果;裂果发生还与矿质营养平衡有关;降雨量、蒸汽压、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也影响裂果的发生.[结论]目前国内外对裂果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枣裂果机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自制的抗伏马毒素B1(FB1)多克隆抗体,建立定量检测玉米中FB1的化学发光间接竞争ELISA方法。通过化学偶联分别获得免疫抗原钥孔血蓝蛋白(KLH)-FB1和包被抗原卵清蛋白(OVA)-FB1。用KLH-FB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以OVA-FB1为包被抗原,FB1为竞争抗原,建立检测FB1的间接竞争化学发光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条件优化。该方法对FB1标品进行检测,得到回归方程为Y=0.602 5-0.370 7 X,相关系数R2为0.986 2,检测限为0.14ng/mL,线性关系良好的检测范围为0.14~33.3ng/mL,玉米样品加标回收率83.5%~102%。表明建立的化学发光ELISA法敏感性好、特异性高,能用于玉米中FB1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短信方式的农业个性化气象服务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强  郭雪梅  唐俊  徐静  沈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06-4509
在分析当前中国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本着探索解决农村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农村手机用户设计了以"农情气象"为业务品牌,包含"农时气象预测"、"农事天气预报"、"天气预警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等4种农业气象短信服务产品,利用电信运营商强大的市场优势,成功将其推广到100多万农村手机用户,为农村减灾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为比较不同树种对光的适应能力和耐荫性,探讨树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配置依据,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2010年秋季测定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15个浙江常见树种的光响应过程和光合日进程,并计算上述树种的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测15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②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分别是阔叶、针叶和灌木树种中光能利用率峰值较高的树种.③光饱和点苦槠最高,浙江楠Phoebe chekiongensis最低;光补偿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最高,红豆杉最低.④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进行聚类分析,认为马尾松,乌冈Quercus phillyraeoides,属于强阳性树种;苦槠,美丽胡枝子,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东南石栎归属于阳性树种;红花(槛)木Loropetalum chinense,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杜英,乌桕Sapium sebiferum,木荷,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竹柏Podocarpus nagi,红豆杉和浙江楠归类为耐荫树种,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995.
2010年4~10月对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4个样区的藤本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统计梵净山藤本植物18种,可开发的梵净山常见藤本植物53种;梵净山可开发藤本植物花果期长,海拔分布范围广,适应范围广;梵净山可开发藤本植物在各采样点分布差异较大,其人工栽培育种难度较大;梵净山藤本资源在药用、食用、工业、园林,手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其深入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壤降解。[方法]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研究和分析了转Bt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根、茎和叶片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毒蛋白的含量变化及转Bt基因抗虫棉(GK45)和非转基因棉花(新陆早36号)在根际土壤、表层土壤和后茬种植区土壤中Btcry1Ac毒蛋白的年平均含量变化。[结果]BtCry1Ac毒蛋白含量在抗虫棉生长过程中均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根中下降的速率最快,茎和叶片次之;棉花种植区土壤表层中均检测到Btcry1Ac毒蛋白,且后茬种植区中表层毒蛋白的含量增加,而根际土中含量极低。[结论]Btcry1Ac毒蛋白的含量检测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及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采收方式和成熟度对烤烟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采收方式研究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等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方式相比,顶1叶尚熟时集中采收上部6叶或上部各叶适熟时进行分次采收做法,所得上部叶整体质量较高,且更接近中部烟叶。采收方式对烟叶物理特性影响远大于成熟度对烟叶影响,集中采收能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单叶重和叶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相对疏松;成熟度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大于采收方式对烟叶的影响,成熟度提高后总糖、总氮、烟碱和还原糖含量下降,钾含量有所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提高,杂气和刺激性降低,可用性有所提高。集中采收可提高上部烟叶整体成熟度,但烟叶产量和产值因此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998.
基因捕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文章构建了水稻PolyA捕获载体pLJ19,该载体含有用于检测转化事件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及用于进行PolyA捕获的无终止子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RFP),在水稻转化愈伤组织阶段筛选同时含有GFP及RFP的转化愈伤组织并进行RFP插入位点T-DNA侧翼序列(FST)分析可获得水稻终止子序列。将pLJ19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的胚性愈伤组织,获得了17个具有PolyA捕获事件的愈伤组织。FST序列分析表明6个T-DNA插入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其中有5个T-DNA插入在水稻基因3’端附近。结果表明,pLJ19载体可用于水稻终止子捕获研究中,可为水稻终止子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999.
具有两种免疫来源的乙肝病毒模型的全局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免疫反应具有两种来源的乙肝病毒模型.通过对相应特征方程的分析,讨论了感染平衡态和未感染平衡态的局部稳定性,证明了基本再生数1时疾病的持续性.通过几何方法的应用,得到了感染平衡点全局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全球变暖和局部极端高温气候对雄性小型啮齿类动物繁殖能力的影响,建立小鼠热应激模型,设立5个温度组28、31、34、37和40℃,其中28℃组为对照组。在14d内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在、第10天和第14天检测小鼠的精子活力、精子顶体完整率、精子畸形率。结果显示,温度越高,精液质量下降越快;温度在较温和的范围内变动时,精液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有所回升;在极端温度(40℃)胁迫下,小鼠的精液质量持续下降而不能得到恢复。这说明,高温影响下,雄鼠的繁殖能力存在适应性生理调节过程,但影响是相当明显的,至少在短期内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由此可以推断,自然界中,较长的精液品质下降期和恢复期可能打破了与雌鼠发情周期的同步化(如果高温对雌鼠影响不大),在自然界中可能对雌鼠的受孕率产生明显影响。此外,即使雌鼠能在雄鼠精液品质恢复期之前受孕,精子损伤也会明显降低受孕率,还可能产生活力低下、畸形或存在其他生理缺陷的后代,进而影响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