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76篇
  免费   3991篇
  国内免费   6585篇
林业   5126篇
农学   3851篇
基础科学   3257篇
  7082篇
综合类   35432篇
农作物   5223篇
水产渔业   2912篇
畜牧兽医   11416篇
园艺   5144篇
植物保护   3309篇
  2024年   618篇
  2023年   1522篇
  2022年   3556篇
  2021年   3220篇
  2020年   3146篇
  2019年   3191篇
  2018年   2152篇
  2017年   3589篇
  2016年   2318篇
  2015年   3552篇
  2014年   3660篇
  2013年   4456篇
  2012年   6135篇
  2011年   6338篇
  2010年   5945篇
  2009年   5047篇
  2008年   5161篇
  2007年   4845篇
  2006年   3925篇
  2005年   3107篇
  2004年   1954篇
  2003年   1250篇
  2002年   1233篇
  2001年   1158篇
  2000年   1024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部分地区牛支原体肺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庆等4省市从外省引进的肉牛群发生以严重肺炎和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的病变主要集中于肺脏,其组织学变化主要是间质增生,纤维素渗出,干酪样坏死,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PCR检测病牛肺脏显示牛支原体阳性,而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牛分支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阴性。从肺等组织中分离到牛支原体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烟曲霉,没有分离到巴氏杆菌。结果显示本病是以牛支原体感染为主引起的牛支原体肺炎和关节炎,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是该病突发的重要诱因,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继发感染加重了病情。  相似文献   
102.
应用PCR诊断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建立了一种诊断人及牛等哺乳动物隐孢子虫病的方法。试验采用甘油漂浮 G3 耐酸漏斗过滤法纯化隐孢子虫卵囊,以液氮冻融法制备模板 D N A,根据隐孢子虫 18 Sr R N A 序列设计 P C R 引物建立其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检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 oridium m uris)和小球隐孢子虫( C.parvum )卵囊;敏感性高,每克粪便可检出 400 个卵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 P C R 方法适合于人、牛等哺乳动物隐孢子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3.
2006-2007年期间,山东6地区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出现母狐空怀、流产,幼狐呼吸困难,鼻孔出血,气喘并伴有腹泻、死亡等症状,为探明病因,对发病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送检的236份病料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dinosa)、沙门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共感染所致.这4种细菌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和四重感染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0%、45.8%、3.8%和0.4 0%.在分离的4种细菌中以绿脓杆菌的分离率为最高,达到86%,对该痛原又进行(G+C)mol%、16SrR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包括9株邻近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绿脓杆菌(AJ249451)同源性最高,为99.2%,进一步确定该病原菌属于假单胞菌属中绿脓杆菌.本研究为目前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蓝狐病的原因提出了新的思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杨振海 《草地学报》2011,19(6):893-897
草原是我国陆地最大的绿色植被系统,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意义重大。最近,国家对新时期牧区工作做出重大部署,草原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合2011年出台的草原相关新政策,提出了今后草原保护建设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5.
从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角度论述了建立养殖场追溯体系的必要性,以出口兔肉备案养殖场为例,对建立追溯体系的步骤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讨。养殖场在设施合理、制度健全的前提下,确定追溯信息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并作好信息衔接和代码标识,才可使追溯体系有效实施。同时对追溯体系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做了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血清2型猪链球菌(S.suis2)河南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型及cps2j全基因突变情况,本研究扩增S.suis2毒力基因gdh、cps2j、mrp、ef 、sly、orf2和fbps,并对s.suis2的cps2j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gdh、cps2j、mrp、ef、sly、orf2和fbps基因在8个S.suis2分离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8)、100%(8/8)、62.5%(5/8)、75%(6/8)、87.5%(7/8)、100%(8/8)和100%(8/8);其中cps2j全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来源不同的S.suis2分离株同源性分别达98%和97%以上,以该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8株S.suis2河南分离株与国内外不同参考株同源性高,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7.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早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RT-LAMP),针对PRRSV的ORF5基因片段设计了4条引物,利用Bst DNA聚合酶在65 ℃恒温条件下进行逆转录扩增,通过1.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加入SYBR Green Ⅰ染料肉眼判断结果,建立了PRRSV RT-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病毒如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无交叉反应,较普通RT-PCR灵敏性高100倍。采用RT-LAMP和RT-PCR分别对10份临床样本同时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是一种可适用于临床PRRSV检测的快速、简单、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植被根系的分布特征是其适应和改变环境能力的体现,研究植被根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不同海拔梯度的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技术探讨根系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根系对季节变化响应敏感,约有80%的根系分布在0~25 cm的土层,且分布较均匀,细根在土壤中所占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海拔越高,根系越往土壤较浅层分布,特征参数呈现降低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温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时,两者主要通过影响根径大于0.5 mm的根来影响根系参数;呈负相关关系时,根系在土壤表层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不同翻压量细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在非淹水土壤中的腐解过程差异,以玻璃纤维滤纸与尼龙网袋结合的方法开展翻压模拟试验,研究了3个翻压量(萍土质量比为5 g·kg-1,10 g·kg-1和15 g·kg-1)下细叶满江红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翻压量细叶满江红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均为前期(0~10 d)快、后期(20~60 d)慢,最终(60 d后)的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随翻压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养分释放总量随之增加,各翻压量养分释放率均为磷>钾>碳>氮。养分释放率(y)和释放速率(v)与腐解时间(x)的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y=axb(P<0.001)和指数衰减模型v=voe-kx(P<0.05)。回归分析表明,增加翻压量可延缓细叶满江红养分的释放,且延缓效果为氮>碳>钾>磷;随着翻压量的增加,各养分的最大释放速率均显著提升(P<0.05),但速率衰减速度也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110.
将编码人雄激素受体(hAR)的雄素结合区(LBD)的cDNA片段(1005bp)克隆到由P1启动子控制的硫氧还蛋白表达载体pTrxFus上,构建了表达质粒pTrxAR,并转化到大肠杆菌G1724中,经色氨酸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可观察到一高效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此融合蛋白 分子了量与理论值相吻合,氨基酸组分分析证明了LBD目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