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383篇 |
免费 | 4671篇 |
国内免费 | 81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55篇 |
农学 | 5783篇 |
基础科学 | 4548篇 |
9601篇 | |
综合类 | 39349篇 |
农作物 | 5949篇 |
水产渔业 | 3410篇 |
畜牧兽医 | 13129篇 |
园艺 | 5527篇 |
植物保护 | 42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0篇 |
2023年 | 1690篇 |
2022年 | 3961篇 |
2021年 | 3788篇 |
2020年 | 3646篇 |
2019年 | 3715篇 |
2018年 | 2462篇 |
2017年 | 4099篇 |
2016年 | 2761篇 |
2015年 | 4191篇 |
2014年 | 4225篇 |
2013年 | 5158篇 |
2012年 | 6980篇 |
2011年 | 7199篇 |
2010年 | 6784篇 |
2009年 | 5830篇 |
2008年 | 5885篇 |
2007年 | 5646篇 |
2006年 | 4664篇 |
2005年 | 3783篇 |
2004年 | 2279篇 |
2003年 | 1476篇 |
2002年 | 1459篇 |
2001年 | 1391篇 |
2000年 | 1279篇 |
1999年 | 737篇 |
1998年 | 335篇 |
1997年 | 287篇 |
1996年 | 246篇 |
1995年 | 270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220篇 |
1992年 | 192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1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34篇 |
1955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关中黑猪是陕西省培育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繁殖力高、耐粗饲和肉质好等特点。由于国外瘦肉型猪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关中黑猪的市场环境日益下降,使得许多优良性状发生分离变化。本研究选取5种常用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剂,对关中黑猪精液保存最适宜温度及抗生素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中黑猪种公猪鲜精活力为0.85,畸形率16%,pH7.3,精子密度2.36亿/mL,平均采精量250mL,色泽为乳白色。在不同的稀释剂中,保存效果最好的是Ⅲ号稀释剂,可保存5d,活力为0.5,Ⅰ号稀释剂效果次之,Ⅱ号稀释液略好于Ⅳ、Ⅴ号稀释液。在短时间内(≦2d),Ⅰ号稀释剂与Ⅲ号稀释剂保存效果无明显差异,而Ⅰ号稀释剂成本更低,更适用于生产实践中关中黑猪精液短期保存。此外,添加青霉素、庆大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的混合液后保存效果没有差异。因此,关中黑猪精常温保存的最佳温度是15~20℃,本研究为关中黑猪人工授精技术及提高育种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罗曼粉鸡发病病原的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病死鸡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GZ2019,并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分离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的一致,但不溶血;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显示,分离菌为成双排列的阴性球杆菌,偶见单个存在或链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枸橼酸盐利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阳性,硝酸还原、氧化酶、葡萄糖发酵等反应为阴性,无运动性;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之间,与申氏不动杆菌LUH 4760株(GenBank登录号:AJ275041)、SNSK 752株(GenBank登录号:MG584984)、MCDA01株(GenBank登录号:KY385627)及RP1株(GenBank登录号:MG461636)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和痢特灵敏感,对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新霉素、环丙沙星、羧苄西林等17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隔离饲养1周仅死亡1只,死亡率为20%,表明该分离菌致病性较弱。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低致病性申氏不动杆菌GZ2019,可为鸡源申氏不动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中国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对2018年采集自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5个省份的350份疑似CSFV感染的病料进行E2和NS5B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50份样品中21份为CSFV阳性,共获得14株CSFV的E2基因序列和7株CSFV的部分NS5B基因序列。E2全基因、NS5B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1份阳性样品均属于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CSFV 2.1d亚型,且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与中国较早2.1d亚型CSF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不大,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分离株在E2基因的6个氨基酸(R31、S34、W182、K205、K303、A331)上具有相同的分子特征,E2蛋白中15个位点上的半胱氨酸均未发生变异。韩国2.1d亚型CSFV在E2蛋白上具有3个独特的氨基酸(N97、K159、R205)特征,并且发现了韩国毒株YC11WB可能作为2.1b和2.1d亚型CSFV过渡毒株的证据,流行于中国和韩国的2.1d亚型CSFV可能分别来自于本国早期2.1b亚型CSFV的衍化。本研究证实,2018年中国及周边国家CSFV较为活跃,且流行毒株依然以2.1d亚型为主,为中国科学防控CSF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3种常见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转录PCR(RT-PCR)等方法,对2019年11个省(自治区)172个猪场送检的3 55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及伪狂犬病野毒(PRV-gE)抗体检测,对9个省(自治区)72个猪场送检的371份病料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75%、84.08%、31.86%,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62%、26.15%、1.67%。保育猪群CSFV抗体平均阻断率最低,为44.62%,抗体整齐度差,CV为58.26%,且CSFV抗原主要在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病料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3.57%、3.00%;除育肥猪群外,其他各阶段猪群的PRRSV抗体S/P平均值为1.0~2.0,抗体整齐度整体较差,且平均抗原阳性率较高(26.15%),其中保育阶段猪群病原检出率最高(37.68%);育肥猪、母猪、公猪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82%、35.31%、15.65%,病原主要从死胎/木乃伊胎和哺乳仔猪病料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8.70%和2.99%。结果表明,PRRSV对我国猪场不同阶段猪群均有较大威胁;保育猪群CSFV抗体水平不理想,暴发疫情风险较高;公猪、母猪及育肥猪群普遍存在PRV感染,尤其是母猪。提议各猪场采取免疫、监测、净化等综合措施,加强这3类常见猪群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997.
小檗碱是传统中药黄连等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可改善由炎症性肠病(IBD)导致的肠道屏障损伤。小檗碱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TLRs)/核转录因子κB(NF⁃κB)、Janus活化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和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信号通路,缓解IBD引起的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微生物屏障功能损伤。本文就小檗碱的来源及理化性质、IBD的病理特征、小檗碱对IBD肠道屏障的修复作用及其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生产中保护动物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细胞松弛素B浓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细胞松弛素 B浓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效果的影响。方法 常规超排 KM小鼠获卵母细胞 ,将有明显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放入含有 5× 10 - 3、1× 10 - 2 、2× 10 - 2 g/ L CB的成熟培养液中孵育 15 min,采用盲吸法去核 ,去核后的卵母细胞放入含 5× 10 - 3g/ L Hoechst33342的成熟培养液中染色 15 min,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去核的效率。结果 CB组去核率可达 88.2 % ,而对照组去核成功率仅达 2 9.7% ,两者的去核效果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同时 CB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去核的效果 ,使卵母细胞的破溃率升高。结论 CB有利于去核 ,同时卵胞膜可以借助磷脂双层的游动性而很快得到修复 ;高浓度的 CB对卵胞膜作用过于强烈 ,细胞骨架严重破坏 ,磷脂双层结构的弹性和粘性减弱 ,修复能力降低 ,影响胚胎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9.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Ⅶ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将一定量的黑麦草根系和地上留茬(统称黑麦草残留物)置于田间耕作层令其自然分解,分别于埋设后11,39,70,109,161和244 d收集尼龙网袋内的样品,洗净,烘干,称重后用于分析全量N、P、K、Ca、Mg、Mn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黑麦草残留物在大田中通过生物降解,将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在后作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解初期的释放量较高,埋设10 d后黑麦草残留物样品中近90%的Ca和37%~50%的C、N、P、K和Fe被释放,Mn和Mg则只有0.4%~13.4%被释放.在早稻生长过程中黑麦草残留物有74.9%被分解,C、N、Mn和Mg的矿化率均在80%以下,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效应.晚稻收获时各养分的释放率达到92%~99%.理论上黑麦草根系可以为0~20 cm土层贡献有机质、N、P、K、Fe、Mn、Mg和Ca分别达到865.42 g/kg,26.92 g/kg,1.75 g/kg,23.83 g/kg,2 741 mg/kg,75 mg/kg,162 mg/kg和46 mg/kg.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