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83篇
  免费   4671篇
  国内免费   8138篇
林业   6655篇
农学   5783篇
基础科学   4548篇
  9601篇
综合类   39349篇
农作物   5949篇
水产渔业   3410篇
畜牧兽医   13129篇
园艺   5527篇
植物保护   4241篇
  2024年   670篇
  2023年   1690篇
  2022年   3961篇
  2021年   3788篇
  2020年   3646篇
  2019年   3715篇
  2018年   2462篇
  2017年   4099篇
  2016年   2761篇
  2015年   4191篇
  2014年   4225篇
  2013年   5158篇
  2012年   6980篇
  2011年   7199篇
  2010年   6784篇
  2009年   5830篇
  2008年   5885篇
  2007年   5646篇
  2006年   4664篇
  2005年   3783篇
  2004年   2279篇
  2003年   1476篇
  2002年   1459篇
  2001年   1391篇
  2000年   1279篇
  1999年   737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光呼吸通过清除2-磷酸乙醇酸(2-PG)使氧合光合作用成为可能,该过程对C3植物至关重要。H-蛋白是光呼吸过程中将甘氨酸转化为丝氨酸的甘氨酸脱羧酶(GDC)的关键组成蛋白之一。本研究克隆了紫花苜蓿MsGDCH1,该基因编码166个氨基酸,具有1个硫辛酰基附着位点保守结构域和1个N6-硫辛酰赖氨酸保守位点。进化分析表明,MsGDC-H1蛋白与双子叶植物的甘氨酸脱羧酶H-蛋白(GDC-H)亲缘关系近。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sGDC-H1在苜蓿叶中表达丰度高,且受光诱导。为了探究MsGDC-H1基因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分别使用光诱导的茎叶特异性启动子ST-LS1和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驱动MsGDC-H1(ST-LS1::MsGDC-H1;CaMV35S::MsGDC-H1)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检测过表达植株生物量、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光合速率。数据分析显示,CaMV 35S::MsGDC-H1过表达拟南芥(G系列植株)生长受阻,淀粉含量比ST-LS1::MsGDC-H1特异性表达拟南芥(GS系列植株)增加了34%~67%,比野生型(WT)增加了7。3%~33。7%;可溶性糖含量比GS系列降低了36%~38%,比WT增加了44。3%~49。7%;与WT相比,GS系列植株生长更快,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MsGDC-H1基因在调控拟南芥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合成以及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可作为提高苜蓿产量的基因工程育种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12.
通过实验探讨了三倍体毛白杨低硬度NaOH-AQ浆(卡伯值13.5,粘度851mL/g。白度37%,ISO)H2O2强化氧脱木质素(QOP)的工艺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QOP、QP全无氯漂白的漂序,此漂序可以把该纸浆漂至82.0%(ISO),粘度保持在716mL/g,漂后纸浆得率91.78%,而且该漂序可操作性强,是一种适合低硬度NaOH-AQ浆的全无氯漂白新工艺。  相似文献   
913.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和100 mg.L-1稀土低温各天数后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大于0 d,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显著小于0 d。各稀土浓度处理的幼苗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大于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小于0 d,叶绿素含量多大于0 d。0和1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大于0 d或与0 d无显著差异。500和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各低温天数的丙二醛含量与0 d相近或小于0 d。0 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各天数的SOD活性显著小于0 d,100 mg.L-1处理的波动,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各天数的SOD活性与0 d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低温胁迫下,500和1 000 mg.L-1的稀土处理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14.
目的 确定采自元谋地区自然表现丛枝病的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植株是否感染植原体。 方法 通过利用植原体16S组和亚组通用或半通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植原体16S rRNArpsecY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此外还对secY蛋白的蛋白特性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结果 本研究获得了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248 bp的16S rRNA基因(nested PCR)、1 171 bp 的rp基因和1 425 bp的secY基因。基于rpsecY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构建的进化树推断的植原体遗传分化关系几乎与16S rRNA基因的推断相一致,均与植原体16S rII-A亚组各株系的遗传进化关系最为接近,但rpsecY基因序列比16S rRNA基因序列能够呈现出更大的遗传变异程度;此外,对secY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探讨,发现它具有10个明显且分布相对均匀的跨膜螺旋区域,无信号肽。 结论 小驳骨丛枝病(Gendarussa vulgaris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GvWB-YNym)是由植原体侵染而发生,该植原体株系被划分到16S rII-A亚组,相关的候选种为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secY蛋白生物信息参数的分析表明:secY蛋白在感病小驳骨植株中以疏水性稳定跨膜蛋白的形式存在,含10个明显的疏水跨膜区域,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  相似文献   
915.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蛋白质水平上对T2~T5代小麦转基因株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表达及其分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发现,外源1Dx5和1Dy10基因在T2代部分株系中表达;在有的株系中出现了原亚基(8亚基)的缺失或沉默和新亚基(暂定8^*)的产生,因而检测出2 5 10 12,2 5 7 8^* 10 12,5 7 10,2 7 10 12的多种类型。对2 5 10 12型株系进行了多代跟踪分析,发现其在T2~T5代陆续发生分离,存在于不同单株、不同单穗的子粒和同一单粒后代之间。经筛选,获得了天然不存在的亚基类型为2 5 10 12,2 10 12,2 5 12等稳定表达的种质创新株系。  相似文献   
916.
控释肥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残膜强化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残膜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以花生为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含量在0.008范围内,控释肥残膜可明显降低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保水性,随膜含量的增加,当达到0.010时,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却明显降低,透水明显加快,土壤保水性也随之降低。另外随土壤中膜含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比重变化不大,土壤孔隙度明显增加。强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一定的土壤残膜含量范围内,随膜含量的增加,花生生长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最适宜花生生长的土壤膜含量范围为0.00426-0.00574。控释肥残膜在一定范围内对土壤和作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17.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害虫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害虫自动识别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机器视觉技术在害虫识别上的应用促进了害虫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为此,针对国内外在农业害虫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害虫识别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同时,阐述了利用数学形态学法、二叉树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识别害虫的理论依据、研究情况及关键问题,指出了实现自动识别的前景及难点,以期促进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18.
C. XIE  Q. SUN  Z. NI  T. YANG  E. NEVO  T. FAHIMA 《Plant Breeding》2004,123(2):198-200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designed for the sequences of know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were used to amplify resistance gene analogues (RGAs) from wheat genomic DNA.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in 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o screen for the RGA markers linked to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31, introgressed into common wheat from wild emmer. Two RGA markers (RGA200 and RGA390) were found to be closely linked to Pm31 and completely co‐segregating with the marker allele of Xpsp3029 linked to Pm31, with a genetic distance of 0.6 cM. These two RGA markers were then integrated into the formerly established microsatellite map of Pm31 region. The result show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GA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and demonstrated the efficiency of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 for detect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lymorphism.  相似文献   
919.
AIM:To develop an anti-lymphoblastic leukemia TCR idiotypic DNA vaccine, analyze its transfer activity into K562 cells and to detect its expression in vitro. METHODS:The TCR Vβ2 gene segment, which was identified from an idiotypic TCR Vβ2 clone-Molt4 cell line, was amplified using RT-PCR,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then cloned into pIRES vecto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erred into K562 cells. The condition of idiotypic protein expression was tested by indirect immunophenotyping fluorescein dyeing,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The recombinant DNA plasmid, pIRES-TCR Vβ2,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 The expression of TCR Vβ2 was identified on the surface of K562 cells. A 15 kD protein, which bound to TCR Vβ2 antibody specifically, were identified from pIRES-TCR Vβ2 transfected K562 cells by Western blotting, indicating that TCR Vβ2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vitro. 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IRES-TCR Vβ2 DNA vaccine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 which was expressed TCR Vβ2 protein specifically in transfected K562 cells.  相似文献   
920.
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黑龙江省乳业发展与战略选择.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乳业在奶源、产业基础、宏观政策和技术整合方面具有优势,农村地区乳品消费需求的增长、"禁鲜令"的废止和"三聚氰胺"事件也为黑龙江省乳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由于现有的奶源利用效率较低、技术设备水平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整合缓慢和人才外流等问题,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