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7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1464篇
林业   1106篇
农学   920篇
基础科学   725篇
  1607篇
综合类   8148篇
农作物   1292篇
水产渔业   829篇
畜牧兽医   2957篇
园艺   1222篇
植物保护   846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850篇
  2021年   805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843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995篇
  2012年   1495篇
  2011年   1513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249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124篇
  2006年   862篇
  2005年   718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匈牙利鹅、莱籽鹅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绒肉兼用鹅作基础素材,进行品系选育,采用三系或四系选出生长速度快、绒肉产量高、繁殖性能好、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肉鹅配套系。结果表明:与本地白鹅相比,A系♂×B♀、AB系♂×C系♀杂交后代70日龄体重提高了22.32%和16.67%,饲料转化率提高了7.3%和11.2%,育雏成活率提高了16.5%和15.5%。杂交鹅群体整齐度分别为83%和80%。  相似文献   
102.
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吉林省蛟河市对玉米进行"3414"肥效试脸,拟合了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三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kg/hm2)N-P2O5-K2O=212.24-57.0-78.3,对应的最高产量为10 551.5 kg/hm2;最佳施肥量(kg/hm2)N-P2O5-K2O=168.4-55.4-63.2,对应的产量为10 432.7kg/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212.1 kg/hm2、67.0 kg/hm2、64.0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184.1 kg/hm2、63.0 kg/hm2、60.3 kg/hm2。  相似文献   
103.
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肥模式对比试验,研究玉米生长发育、需肥特性、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构建吉林中部玉米高产施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产施肥模式:底肥深施优质有机肥,无机肥N、P2O5、K2O施肥水平分别为350 kg/hm2、150 kg/hm2和190 kg/hm2,补充施中、微量元素Zn、S、Mg、B、Mn等,采用底肥、口肥和分次追肥的施肥方式,玉米生育中后期不但追施氮肥,还要追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04.
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玉米6个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在4种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同杂交组合在同一环境下的F1杂种优势表现不尽相同,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也不尽相同。玉米自交系沈137是选育保绿性玉米杂交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的分析方法,研究多环境下玉米吐丝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保绿度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非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叶片保绿度在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遗传效应均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并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条件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吐丝后不同时期叶片保绿度表现的净遗传效应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玉米由抽丝期到成熟期发育进程基因表达净效应的选择越来越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不同施用方式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和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对干旱条件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浓度对萝卜、玉米和糜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作物出苗率并改善幼苗生长状况,但其效果因施用方式不同,差异较大。对萝卜而言,5cm施用深度下,沟施时对应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提高25.3~44.0个百分点,混施在浓度小于1.00%时,皆能提高出苗率,但提高幅度明显低于沟施;10cm施用深度下,混施时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左右,而沟施则不明显。对于玉米和糜子,混施浓度低于0.30%时,玉米出苗率提高5~7倍,糜子出苗率提高2~4倍。从幼苗生长看,萝卜在试验最低浓度0.10%,玉米和糜子在0.10%~0.30%,各处理株高明显优于对照。总体上保水剂和土壤混施优于沟施,施用深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在不同施用方式下不一致,这种差异与保水剂和土壤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邹远超  唐成  谢伟  严杰  李荣云  叶志祥  吴金明  黄先全  段辛斌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3(2):029308-1-029308-16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 (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本研究补充了沱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农业空间是包含固定物理载体与可流动生产要素在内的复杂地域系统,掌握其中流动要素在地域间的传导、辐射能力,使之与耕地要素达到适配状态,是实现全要素提质增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该研究针对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基础要素错配等问题,尝试依托\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现有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存在的夹持稳定性差、断茎率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立辊式玉米割台摘穗特点,设计了一种夹持输送间隙随植株茎秆粗细自适应调节的夹持输送装置。该装置由分禾机构和夹持输送机构组成,分禾机构保证玉米植株的单株有序喂入,并辅助往复式切割器完成植株根部的切割;夹持输送机构实现切断植株在立辊式割台上的有效夹持和输送。通过对拨禾喂入过程植株的运动分析以及夹持切割和夹持输送过程植株的姿态变化规律分析,确定夹持输送装置有效拨禾段链条长度为500 mm,夹持输送机构轨道长度为1 100 mm,割台最大夹持输送量为3株,夹持轨道间的垂直距离为40 mm,两夹持链条间的夹持间隙可调节范围为16~40 mm。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收获机前进速度、主动链轮转速、割台倾角和植株喂入角对夹持输送装置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收获机前进速度为2.8 m/s、主动链轮转速1 210 r/min、割台倾角18°、植株喂入角为60°时,果穗总损失率为0.83%,断茎率为0.12%;相比现有普通夹持输送装置,果穗总损失率和断茎率分别由2.80%和0.98%降低到0.83%和0.12%,分别降低了30%和12%。研究结果可为立辊式玉米收获割台的优化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死亡的影响,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微根管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 结果 表明: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增大了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其中以花生秆+稻草处理最优;但对活细根平均直径的促进作用却以黑地膜最为显著。4种覆盖处理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均大于对照;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3月和6-7月出现峰值;而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春季变化较平缓,而后缓慢上升。油茶细根的净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6月出现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夏季为油茶细根生长和死亡的高峰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根量和年净(根长)生产力的作用最显著,黑地膜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直径的增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