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322篇
农学   433篇
基础科学   74篇
  220篇
综合类   2314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国稻与美国稻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88对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中筛选出24对用于33份美国稻和13份中国稻的多态性分析,24对引物在4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8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7条,多态率高达93.65%。UPGMA聚类分析把46份材料分为两大类,28份美国稻组成Ⅰ类,另5份美国稻与13份中国稻组成Ⅱ类;在Ⅱ类中,美国稻与中国稻分别聚为Ⅱ-Ⅰ和Ⅱ一22个亚类。结果表明:美国稻与中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美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中国稻之间的遗传差异。美国稻与中国稻之间、部分美国稻之间遗传背景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2.
采用5(不育系)×3(恢复系)的 NCⅡ设计,对杂种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总氮同化量和生物产量与蛋白质产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显著,而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收获指数与产量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无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明显大于千粒重。克穗粒数、穗草比对穗粒数的作用大于花前同化物量;其中粒重的大小主要由灌浆速度所决定,与灌浆持续期关系不大;粒重优势主要是由于 F_1籽粒灌浆速度的提高所造成。  相似文献   
53.
与常规品种比较,杂种小麦总光合生物产量优势明显,但输入到籽粒中的光合产物比例较小,或产量结构不够理想,其产量优势不突出。因此,杂种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仍需寻找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常规小麦育种研究结果,提出杂种小麦、化学杂种小麦大幅度提高产量优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导了一个测定奶中多种元素的新方法。样品经450℃灰化后,用6当量盐酸容解残渣,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同时测定溶液中 Ca、Mg、Fe、Sr、Ba、Zn、Mn、Cu、和 Al 的含量。文中讨论了观察高度和正向功率对谱线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仪器工作的最佳折衷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奶中无机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55.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6.
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生境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四川省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中调查了 12种生态因子的 5 8种生境类型 ,利用Forageratio指数对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原始林 2 0 82个样方中发现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4 31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2 0 7% ;在 15 82个次生林样方中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15 2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9 6 % .研究结果表明 :①原始林中大熊猫回避大于坡度 4 0°的生境类型 ,而在次生林生境中对坡度没有表现明显的偏好 .②坡向和乔木郁闭度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没有明显影响 .③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大熊猫都偏好针阔混交林 ,但在次生林中还把选择范围扩大到针叶林和阔叶林 .④原始林中大熊猫偏好乔木胸径 30~ 5 0cm的生境 ,次生林中降至 2 0cm以上 .⑤大熊猫在原始林中回避竹类植物盖度低于 5 0 %的生境 ,在次生林则随机选择这类生境 .⑥大熊猫明显偏好原始林 .在全部 12个生态因子中 ,大熊猫对 11个因子的选择发生了改变 ,改变程度各不相同 .大熊猫在原始林中要回避的 9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随机选择 ;在原始林中随机选择的 6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偏好 .上述结果说明 ,对于原始林中回避或随机选择的生境特征 ,次生林中的大熊猫变成随机选择或偏好 .因此 ,大?  相似文献   
57.
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植被水文效应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研究现有土地覆盖下水文分布的空间格局,及不同植被类型集水区内降雨与径流间的关系,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与水文动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为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构建岷江流域植被水文模型.模型以水文子模块TOPMODEL为中心,由山地小气候模型MTCLIM和林冠截留模型为其提供水文学参数,研究中水文循环过程涉及植被截留、(实际)蒸散发、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动态等.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岷江上游典型支流——杂古脑流域,对其1995年7—9月的径流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7—9月日径流量总体趋势表现为逐渐降低,径流量对降水响应敏感,基本反映了杂古脑流域雨季的径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8.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油锯人机界面几何参数对操作者主观施力及对其身体生理负荷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出了高把油锯和矮把油锯的人机界面几何参数与评价指标 (最大有效扭矩、力损耗因子、肌肉收缩强度 )之间存在的定量化方程 .建立了油锯的人机界面几何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 ,并求出了高把油锯和矮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高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把手横轴距为 5 40mm ;把手与地面垂轴距为 6 88mm ;把手与油箱后部纵轴距为 186mm ;把手直径为 30mm ;把手倾角为 33° .矮把油锯的最佳几何参数 :把手横轴距为 14mm ;把手纵轴距为 40 0mm ;把手垂轴距为 5 0mm ;把手直径为 2 8mm ;把手倾角为 2 3  相似文献   
59.
棉红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3个不同用药水平的棉区棉红铃虫初孵幼虫为试虫、采用滤纸药膜法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进行了抗药性初步研究,建立了4种药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对3个地方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发现:江陵种群对四胺磷、久效磷已出现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丙溴磷和对硫磷暂处敏感性变动 阶段;鄂州种群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处基本敏感水平;只有武昌种群最为敏感。以相对敏感基线的LC99值检测3个地方种群的实际死亡率,结果与理论率的  相似文献   
60.
大豆孢囊线虫病研究进展及其抗病育种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大豆孢囊线虫的分布与危害、寄主范围、抗源筛选与利用、生化抗性机制;论述了研究该病的意义。在综述了抗病育种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注意综合农艺性状改进,合理组配杂交,加强抗性鉴定,注重抗病性持久性等问题;还提出了深化抗病分子研究,开展基因转移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抗病育种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