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6篇
  免费   1544篇
  国内免费   2675篇
林业   2953篇
农学   3212篇
基础科学   1880篇
  4326篇
综合类   9833篇
农作物   1780篇
水产渔业   1108篇
畜牧兽医   4101篇
园艺   1188篇
植物保护   1534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1278篇
  2020年   1188篇
  2019年   1215篇
  2018年   812篇
  2017年   1234篇
  2016年   993篇
  2015年   1209篇
  2014年   1342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1937篇
  2011年   1978篇
  2010年   1886篇
  2009年   1768篇
  2008年   1535篇
  2007年   1540篇
  2006年   1282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736篇
  2001年   687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376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为揭示维持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林区40,80和110年生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1)、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2)、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3)、稳定有机碳(F4))含量、pH、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粒径分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难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3和F4)占总有机碳的70%以上,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高;易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1和F2)占总有机碳的30%以下,随林龄的增大占比总体降低。40,80和110年生油松林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系数分别为2.69,5.77和6.60,在10~20 cm土层分别为3.42,5.90和6.36。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呈增大趋势;在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大趋势。地表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F4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稳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1主要受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2主要受pH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3主要受粉粒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4主要受pH、全氮、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总有机碳主要受pH、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综合影响。【结论】当油松林林龄为40~110年时,随林龄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均得到改善,林龄越高,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越强,土壤有机碳库越稳定。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能够同时快速地检测和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PCV2和PCV3),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PCV2和PCV3基因组序列,针对其保守区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能快速检测和鉴别PCV2/PCV3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 表明,PCV2和PCV3的R2分别为0.999、0.9993,E值分别为3.5731、3.3734.该方法能同时特异地检测PCV2和PCV3,而对其他5种猪病原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PCV2和PCV3的最低检测值分别为41.1 copies·μL-1、27.0 copies·μL-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PCV2和PCV3的阳性率分别为62.12%(41/66)、48.48%(32/66),二者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46.96%(31/66).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和可靠等特点,该方法为PCV2和PCV3单独或者混合感染的早期诊断、定量检测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对甘蓝型油菜不同级别育性植株进行自交和异交结实试验,检验陕2ACMS系统中0~6级花株之间的育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不育(0、1级),半不育(2、3、4级)和可育(5、6级)三类。根据陕2A转育系与保持系及恢复系之间的复交试验育性分离比率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半不育系洛川181A的半不育受半不育基因控制,相对不育基因为显性,恢复基因则为隐性。  相似文献   
994.
该实验采用循环潮水式灌施营养液法对适合白桦容器育苗栽培用的营养液浓度进行了比较试验 .对不同营养液处理的试材白桦生长状况 (包括植株生长量、叶绿素合量、光合能力及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 )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处理的欧洲盆花标准营养液Sonneveld液中 ,以 1S浓度处理的白桦小苗生长表现最佳 .用山崎肯哉公式计算得出 ,适合白桦容器育苗栽培的最佳营养液配方为大量元素 (mmol·L- 1 ) :N 9 16 ,P 3 48,K 3 78,Ca3 2 5 ,Mg 0 79.  相似文献   
995.
对田间不同水分条件种植下的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开花期兴合速率(Pn)无明显判别,而在旱处理条件下,开花期光合速率差别很大,幅度在7-23umol.m^-2.s^-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33,河农85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冀麦3235,中麦9号开花期兴合速率受到很大抑制,可能是使其抗旱系数(DRC)和抗旱指数(DRI)较小并使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昌乐5号,温麦6号虽然在开花期强的光合速率,但其DRC和DRI都很低, 简明开花期的光合速率对其影响并不大,其抗旱性差可能是开花期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小麦种质资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不同的抗旱机制。  相似文献   
996.
怀头鲶血液学常数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8 0尾怀头鲶为材料 ,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比积、白细胞分类计数值及各类血细胞大小值。按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 ,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进行估计。此外 ,对怀头鲶的血液指标与其他鱼类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腊八豆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利用从腐乳胚中分离筛选出来的毛霉菌株,人工接种于熟化的大豆,结果表明,人工接种0.5%的纯种毛霉,在卫生条件控制较为严格的情况下恒温发酵,只需2-3d便于可获得理想的霉豆坯,经7-10d的后发酵后便可获得品质鲜美的腊八豆,比传统的制作腊八豆的生产周期缩短近1个月,并可进入批量生产,经分析,除大豆异黄酮含量略有损失外,其余有效成分比原大豆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998.
间接竞争性ELISA检测甲胺磷残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制备的兔抗血清建立了甲胺磷(methamidophos,MTP)残留的间接竞争性ELISA方法,证明了抗血清的特异性较好,并确立了测定参数:抗血清与包被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3000和1:5000;最适检测范围为0.01-0.1μg/ml;批内变异系数7.56%,批间变异系数5.70%。  相似文献   
999.
N、P、K三要素对水稻的蛋白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肥料N、P、K对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单因素效应,双因素效应、边际效应。得出三因素对糙米蛋白质含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N1.9744、P2O5 1.339、K2O1.2285;N和P互作明显,高N、高P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供氮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培条件下 ,设计 0、1 4、2 8、42 mg/kg4个供氮浓度 ,研究其对扬稻 6号不同生育时期、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依对氮素反应而言 ,根系性状可分为 3大类 :第 1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的性状 ,如每株不定根数 ;第 2类为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显著下降的性状 ,包括每条不定根长、不定根粗、不定根重和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等 ;第 3类根系性状 ,在一定的氮素供应范围内 ,其生长量随供氮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供氮浓度进一步增加其增幅变小 ,如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2抽穗期根系性状中 ,每株不定根数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有效分蘖期 ,再次为拔节长穗期 ;每株根干重和不定根总长度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 ,其次是拔节长穗期 ,再次为有效分蘖期。3无效分蘖期是影响每株根干重、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总长度生长的主要生育阶段 ,根系增加量的不同是由其生长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