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7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1452篇
林业   1359篇
农学   1676篇
基础科学   770篇
  1604篇
综合类   4488篇
农作物   997篇
水产渔业   645篇
畜牧兽医   1902篇
园艺   467篇
植物保护   73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809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591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日本政府于2004年6月颁布了《外来入侵物种法》,10月环境省制定的《预防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的基本政策》通过内阁决议,该法案于2005年6月1日起生效。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外来生物管理有关策略和基本政策,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外来物种管理立法及科研方面的建议:(1)成立国家级外来物种管理委员会及外来物种专家委员会,统筹外来物种管理工作;(2)对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系统评估,加强外来物种管理立法;(3)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建设;(4)进一步加强建立国家级、一站式的外来物种数据库和外来物种数据交换所,促进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02.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相似文献   
103.
从重庆黔江烟草田间分离获得一株烟草青枯菌拮抗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wu31 2(简称swu31 2)。采用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方法,筛选获得了抗链霉素300 μg/mL对烟草青枯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swu31 2突变菌株。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其在烟草根、茎和叶表面及内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swu31 2能在烟草各组织的表面及内部定殖。该菌株在烟草各组织内部的数量均表现为“由增到减”的趋势。在接种后第8天定殖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到第20天各组织内的数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105 cfu/g 以上)。同时,在接种20 d后,烟草的根、茎和叶的表面仍然可以检测到swu31 2的存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wu31 2的菌液和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先施swu31 2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好于农用链霉素(51.25%),分别为60.87%和 60.32%,而后施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也分别达39.50%和20.90%。  相似文献   
104.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抗生反应及植株体内化学成分与抗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反应中,抗性品种Ptb33、N22、Mudgo、包选2号、南京14、HA79317使白背飞虱取食量减少、成活率降低、繁殖少、发育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和白背飞虱取食率极相关,相关系数为0.809-0.916。抗、感植株体内单宁、草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次生代谢物苯酚含量却差异明显。因此,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等含量低和苯酚含量高可能是抗生性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辽宁省玉米镰孢穗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辽宁省玉米镰孢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2015年9月采自辽宁省13个地区的84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依据镰孢菌分离频率确定其在辽宁省玉米生态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辽宁省84个玉米穗腐病样分离物中鉴定出3个种,即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分别为67、9和8株,占79.77%、10.71%和9.52%。按照柯赫式法则,验证了3种镰孢菌代表菌株FV-39、FG-1和FP-2是玉米品种郑单958穗腐病的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为辽宁省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辽东、辽南、辽中、辽北和辽西5个玉米生态区,分别占16.67%、11.90%、21.42%、10.72%和19.05%;禾谷镰孢菌主要分布于辽西地区,层出镰孢菌主要分布于辽中和辽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近年来在浙江省葫芦科作物上发生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基因组特征及其发生分布情况,从浙江省及上海地区的甜瓜、西瓜和瓠瓜上采集疑似样品进行RT-PCR鉴定,通过分段扩增测序的方法拼接获得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CG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制备CGMMV CP抗血清进行Western-blot和Dot-ELISA检测。结果显示,来自甜瓜、西瓜和瓠瓜的3个CGMMV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均具有烟草花叶病毒属典型基因组结构特征,全部由6 423 nt构成;3个全序列间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11%~99.67%,编码的CP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发现,CGMMV不同分离物形成2个进化相关群体,3个浙江的CGMMV分离物均位于第I组内,与已报道的中国CGMMV分离物和韩国CGMMV分离物亲缘性较高。Western-blot检测表明CGMMV CP抗血清可以与感病植株中的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可用于CGMMV鉴定;Dot-ELISA检测发现CGMMV在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葫芦科作物上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7.
水稻病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评估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笔者在早稻、晚稻生长期间进行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全程不防治平均减产51.26%,常规防治平均增产113.14%,常规防治平均收益4498.58元/hm2,比全程不防治增86.12%,平均投入产出比1:5.18。拟合出单虫或单病在定局时的发生量(或发生率)与其危害损失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稻飞虱每丛虫量(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8.7654+0.0881X;稻纵卷叶螟卷叶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1.9341+0.2851X;二化螟发生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1.4182+1.0407X;稻瘟病白穗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0.3765+0.9004X;纹枯病病株率(X)与损失率(Y)之间关系式为Y=-2.4469+0.2829X,相关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将3株香蕉枯萎病生防菌bio-B、bio-d4和bio-d5分别与杀虫剂福气多、乐斯本、绿色金通混合,测定其混合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杀虫剂对生防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乐斯本和绿色金通对生防菌Bio-B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而福气多减弱bio-B的抑菌作用;福气多、乐斯本和绿色金通对bio-d4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乐斯本和绿色金通对生防菌Bio-d5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而福气多减弱bio-d5的抑菌作用;杀虫剂绿色金通对生防菌bio-B的生长影响最大,bio-B与绿色金通混合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明显小于对照;杀虫剂福气多对生防菌bio-d5的生长影响最小,bio-d5与福气多混合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明显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9.
Indoor an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pplying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to the aerial parts of rapeseed plants at the flowering stage to control sclerotinia diseases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 petal inocul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nidial suspensions of C. minitans on suppression of sclerotinia leaf blight. Results showed that C. minitans was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infection initiated by ascospores of S. sclerotiorum on flower petals by restricting mycelial growth of the pathogen. Suppression of lesion development was related to the conidial concentration of C. minitans, with larger lesions at low concentration (5×103conidia ml−1), but smaller lesions at high concentration (5×104 conidia ml−1 or higher). When C. minitans-treated rapeseed leaves were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S. sclerotiorum, C. minitans failed to prevent infection of leaves, but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number of sclerotia produced on the diseased leav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acy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isolates of C. minitans, LRC 2137 and Chy-1, on the two rapeseed cultivars, Westar (spring type) and Zhongyou 821 (winter type). Results of field trial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stem rot of rapeseed in four (1997, 1999, 2003 and 2004) out of five years by aerial application of C. minitan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ppressive efficacy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reatments of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 benomyl (50 μg ml−1) and benomyl (100 μg ml−1) in 2003, and between the treatments of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C. minitans (106 conidia ml−1) + vinclozolin (100 μg ml−1) and vinclozolin (500 μg ml−1) in 2004. Sclerotia of S. sclerotiorum collected from diseased plants in plots treated with C. minitans in 1999, 2000 and 2003, or with C. minitans + benomyl in 2003 were infected by C. minitans at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21.3 to 54.5%.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aerial spraying of C. minita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clerotinia diseases of rapeseed.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性诱剂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性诱剂对成虫的引诱效果及对幼虫虫口密度的降低作用,在全国主要花生产区开展了田间诱捕试验,调查诱捕成虫数、幼虫减退率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表明:一台诱捕器一天内诱到的最大成虫数为977头;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78.8%,保果效果最高可达68.6%。表明暗黑鳃金龟性诱剂对成虫有很强的引诱效果,并能明显减轻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