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2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1119篇
林业   1362篇
农学   1261篇
基础科学   733篇
  1634篇
综合类   4372篇
农作物   952篇
水产渔业   630篇
畜牧兽医   1842篇
园艺   441篇
植物保护   71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560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654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研究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海洋底栖生物的致死效应影响,采用长江口地区的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厚度掩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及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和双齿围沙蚕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63~125μm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6.8 cm(95%置信区间为2.8~10.7 cm);粒度为63μ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11.1 cm(95%置信区间为4.2~18.0 cm);而掩埋深度与双齿围沙蚕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不同底栖生物致死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202.
DNA甲基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遗传修饰,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的重要内容.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检测DNA甲基化中的优缺点,如MSAP检测方法、哑硫酸氢盐法、基因芯片技术等.随着对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DNA甲基化检测方法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将有利于科学工作者更快更好的检测出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203.
PCR扩增轮状病毒VP4基因和大肠杆菌LTB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ET32a载体上,构建pET32a-VP4-LTB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CR、酶切鉴定后进一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融合基因片段由2637 bp组成,为编码87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发现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118.9 KD,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经镍离子螯合次氨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结果所产生的抗体效价高于单独VP4蛋白的免疫结果但差异不显著(P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牛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4.
高表达牛气管防御素的真核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eBank中牛TAP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牛气管组织扩增牛TAP基因,并克隆到pEASY-T3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含有144 bp核苷酸,编码48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bTAP有1个氨基酸不同。该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FG9重组,经过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筛选牛TAP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使用脂质体法将FG9-TAP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斑点ELISA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高表达牛TA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转牛TAP基因奶牛培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5.
以转基因小麦Glu-1-RNAi为供体亲本、弱筋品种扬麦18和扬麦13为受体亲本进行常规杂交与回交,采用半籽粒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亲本、Fl、F2、F3、BClF1、BC1F2、BC2Fl世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的组成,研究由RNA干扰技术诱导的HMW-GS沉默效应在非转基因小麦品种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HMW-GS的沉默效应表现为显性遗传,在自交及回交后代中HMW-GS的沉默效应能够稳定遗传。HMW-GS的沉默效应在弱筋小麦培育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6.
以当地长期规模种植的早青西葫芦(美洲南瓜)为对照,选入口感好、商品价值高、具不同特性的中国南瓜品种参试.对各品种开花、结果习性和果实性状、小区产量及植株抗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福满88植株中蔓,抗病毒病,产量和商品价值都明显优于当前生产中普遍种植的(早青西葫芦),产值至少可提高1200 R,/667 m2.福满88可作为更替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7.
麻竹控制授粉种子播种品质及苗期生长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麻竹人工授粉种子的播种品质和实生苗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两次授粉所得麻竹种子带壳千粒重和去壳千粒重分别为 12 1 2 9、91 2 9g和 63 87、41 89g ,种子平均净度为 75 72 % ,母竹移植当年第 1次授粉种子含水量为 61 3 3 % ,种子平均生活力为 89 93 % ,场圃发芽率为 58 19% .麻竹实生苗在第 1次移苗时成活株数为 13 95株 ,成苗率为 69 2 6% ,平均苗高 19 5cm .麻竹实生苗分化较明显 ,存在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正常幼苗生长差异也较大 ,为开展麻竹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8.
为深入研究太湖鲢鱼的种群遗传结构及进化过程,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太湖鲢鱼种质资源,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太湖鲢鱼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到pMD19-T Vector进行序列鉴定测序,得到了520 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CLUSTAL X(1.83)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3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2个变异位点,包括1个碱基缺失、36个转换位点、15个颠换位点及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2、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1.24%0.35%和6.368.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鲢鱼的mtDNAD-loop个体序列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9.
用两种显色培养基检测弧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种培养基的比对,验证两种培养基的检出率。方法:对133份水产品经碱性蛋白胨水进行增茵后直接接种于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环凯弧菌显色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环凯弧茵显色培养基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无差异。结论:两者是同等质量的显色培养基,可以同时广泛应用于弧茵检测。  相似文献   
210.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定量反映大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表明: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亦庄地区生态足迹不断增加,大大高于目前的承受水平,生态赤字呈现加剧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