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4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323篇
农学   431篇
基础科学   74篇
  219篇
综合类   2283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 sand cultur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eawater (5% and 10%) treatments on plant growth,inorganic ions,indole alkaloid concentrations and yields of Catharanthus roseus,in an effort to increase the alkaloid yield by artificial cultivation.The total fresh and dry weights and tissue K +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but Na +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the plant roots,stems and leaves of C.roseus under seawater stres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The concentrations and yields of...  相似文献   
92.
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林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要实现这个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 ,为此 ,应在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的基础上 ,优化林业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重点是培育林产加工业这一林业主导产业 ,并通过主导产业影响作用的发挥 ,既拉动林业第一产业发展 ,又推动第三产业增长 ,从而推进整个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并最终达到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我国4种红鲤群体的生化遗传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8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结果发现,荷包红鲤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21.05%),瓯江彩鲤和玻璃红鲤相等(15.79%),兴国红鲤最低(10.53%);群体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0458~O0742,平均杂合度观察值为0.0440~0.0748;聚类分析表明,兴国红鲤、玻璃红鲤和瓯江彩鲤为同一分支,荷包红鲤为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94.
水分亏缺下水稻的光化学和抗氧化应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缺水对两个水稻品种光化学参数,SOD、CAT、POD的活性的影响.经过14 d的停水处理后,土壤的含水量均降到了田间持水量的约40%,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保持不变.品种IR 1552的光化学猝灭参数(qP)和PSⅡ电子传递的实际量子产额(ФPSI)与对照充足灌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别,但在干旱条件下,其SOD、CAT和POD活性上升;品种Azucena在停水处理后光化学参数显著低于对照,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两个品种存在不同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5.
96.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小叶杨(Populussimonii)小孢子母细胞中超数核仁的发生和动态变化过程。超数核仁出现于减数分裂前(棉花)和减数分裂前期Ⅰ早期(小叶杨),产生部位是核仁组织者区域。超数核仁与主核仁有类似的染色特性,但体积小,数量丰富。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超数核仁通过下述主要方式进入细胞质:一是在分裂中期和后期核膜暂时解体时进入细胞质中;另一是在核膜完整时通过状态的变化经核膜孔进入细胞质或以整体形式通过核膜外突并缢出进入细胞质中。小孢子母细胞中超数核仁的发生可能是大量迅速补给细胞质核糖体数量的一种机制,与孢子体转向配子体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7.
采用 RAPD 方法对水牛梭形住内孢子虫、待定种及黄牛枯氏住内孢子虫缓殖子基因组 DNA 进行了分析,待定种 PCR 产物的电泳带型与枯氏住肉孢子虫的差异较梭形住内孢子虫大,这与二者表型性状一致的研究结果不吻合.对3种包囊种特异性的 PCR 指纹进行了筛选,回收和纯化了3种包囊种特异性的 DNA 片段,待定种0.7kb 片段经α-~(32)PdATP 标记后用作探针,只与同源 DNA 杂交,不与其它包囊、宿主细胞和艾美耳球虫杂交,用 pGEM-T Easy Vector 对该片段克隆成功,并测出其全长序列,为进一步设计特异引物建立标准 PCR 诊断方法和用作核酸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利用玉米85个 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玉米自交系7922与5003杂交 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8.33%的标记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而表现偏分离,发现了2个偏分离的染色体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的 umc128-umc107和第3染色体上的 asg24-asg48,其偏分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配子体选择。  相似文献   
99.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 15 5科 ,6 89属 ,1375种 ,8亚种 ,10 7变种 ,10变型 .其中裸子植物 7科 ,16属 ,18种 ,1变种 ;被子植物 148科 ,6 73属 ,136 7种 ,8亚种 ,10 6变种 ,10变型 ;栽培植物 6科 ,41属 ,6 9种 ,4变种 ,1变型 .扣除栽培种类 ,则古田山的自然分布种子植物有 149科 ,6 48属 ,142 6种 (包括种下分类等级 ) .根据地史资料和自然条件 ,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 ,并与周邻植物区系种类比较 ,认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丰富 ,珍稀特有植物多 ,起源古老 ,区系成分复杂 ,与华南、华中和西南、华北、台湾及日本国的植物区系均有密切的联系 ;古田山位于华东植物区系的南缘  相似文献   
100.
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生境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四川省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中调查了 12种生态因子的 5 8种生境类型 ,利用Forageratio指数对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原始林 2 0 82个样方中发现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4 31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2 0 7% ;在 15 82个次生林样方中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15 2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9 6 % .研究结果表明 :①原始林中大熊猫回避大于坡度 4 0°的生境类型 ,而在次生林生境中对坡度没有表现明显的偏好 .②坡向和乔木郁闭度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没有明显影响 .③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大熊猫都偏好针阔混交林 ,但在次生林中还把选择范围扩大到针叶林和阔叶林 .④原始林中大熊猫偏好乔木胸径 30~ 5 0cm的生境 ,次生林中降至 2 0cm以上 .⑤大熊猫在原始林中回避竹类植物盖度低于 5 0 %的生境 ,在次生林则随机选择这类生境 .⑥大熊猫明显偏好原始林 .在全部 12个生态因子中 ,大熊猫对 11个因子的选择发生了改变 ,改变程度各不相同 .大熊猫在原始林中要回避的 9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随机选择 ;在原始林中随机选择的 6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偏好 .上述结果说明 ,对于原始林中回避或随机选择的生境特征 ,次生林中的大熊猫变成随机选择或偏好 .因此 ,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