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41篇 |
免费 | 1094篇 |
国内免费 | 17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92篇 |
农学 | 835篇 |
基础科学 | 716篇 |
1909篇 | |
综合类 | 9394篇 |
农作物 | 1418篇 |
水产渔业 | 875篇 |
畜牧兽医 | 2400篇 |
园艺 | 1376篇 |
植物保护 | 7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391篇 |
2022年 | 772篇 |
2021年 | 800篇 |
2020年 | 698篇 |
2019年 | 693篇 |
2018年 | 577篇 |
2017年 | 855篇 |
2016年 | 597篇 |
2015年 | 856篇 |
2014年 | 912篇 |
2013年 | 1102篇 |
2012年 | 1615篇 |
2011年 | 1629篇 |
2010年 | 1554篇 |
2009年 | 1296篇 |
2008年 | 1393篇 |
2007年 | 1227篇 |
2006年 | 1047篇 |
2005年 | 850篇 |
2004年 | 502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328篇 |
2001年 | 318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采用细菌分离技术、病理组织学观察、PCR鉴定及致病性试验对临床一例疑似雏蛋鸡皮肤型鸡痘混合感染进行了确诊。结果显示,病鸡眼分泌物及脚趾结痂处均分离到大肠埃希菌,内脏器官未分离到细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皮肤痘痂和眼睑组织内发现上皮细胞呈水泡变性,空泡化,胞质内出现圆形嗜酸性包涵体,腺胃胃壁增厚,复管腺腺腔内可见局灶性的淋巴细胞样细胞聚集,肺脏淤血,散在的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其他内脏器官未出现明显病变。体表病灶内PCR扩增出1 358bp的禽痘病毒的特异性片段。将痘痂病料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可致鸡胚死亡,呈暗红色。确诊该起病例为皮肤型鸡痘伴大肠埃希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92.
93.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麋鹿生长激素的变化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79只健康麋鹿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年龄和性别不同的群体,血清生长激素分泌水平有所不同.麋鹿1岁时生长激素分泌最高,数值最大的个体也出现在1岁,值为1.52 μg/L,说明从整体上来看麋鹿1岁时生长最为旺盛.雄性生长激素分泌均值高于雌性,雄性生长激素平均值为0.6321 μg/L±0.06151 μg/L,雌性为0.6158μg/L±0.05743 μg/L,生长激素含量在1岁与2岁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血清生长激素分泌的因素. 相似文献
94.
为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并同时区分出H9、N2亚型的方法,本试验根据基因库中H9亚型AIV的HA基因、N2亚型AIV的NA基因及AIV的M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针对这3种基因保守序列的引物,建立了AIV H9N2亚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目的条带,分别为313 bp (HA基因)、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亚型的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出现2条特异性扩增条带,即451 bp (NA基因)和667 bp(M基因);对非H9、N2亚型AIV模板进行扩增则只出现一条目的条带,即667 bp(M基因);对其他禽呼吸道病原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此三重PCR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2 ng/μL。应用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12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各项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对于禽流感病毒尤其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快捷、特异、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96.
为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和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围产期奶水牛,随机分为3组,进行为期45 d的饲养试验,饲料配方参考NRC(2001)进行调整。对照组粗蛋白(CP)水平为17.5%,Ⅰ组CP水平为16.5%,Ⅱ组CP水平为18.5%。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干物质采食量(DMI)提高12.89%,Ⅱ组降低12.41%,差异显著(P<0.05)。Ⅰ组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02%、19.85%和24.89%,差异不显著(P>0.05)。(2)3.5%标准乳(FCM)产量和饲料转化率(FE),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分别降低1.67%和14.81%,Ⅱ组分别降低29.97%和21.16%,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含量Ⅱ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产后15、30 d促卵泡素(FSH)、孕酮(PROG1)、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该试验饲粮结构下,饲粮CP水平为17.5%时产奶量和FE最高,更适宜围产期奶水... 相似文献
98.
兽药对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意义重大,但由于某些药物味苦、对胃黏膜刺激性大、稳定性差和药理作用部位靶向性差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包衣技术在改善药物适口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和实现药物控缓释和靶向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者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包衣技术在改善药物适口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制备控缓释剂型和高效靶向释药剂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包衣膜的形成原理,剖析了几种常见包衣技术的优缺点和其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包衣技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基于包衣技术的兽药新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100.
为了探讨高精料饲喂产生LPS对奶山羊血浆游离氨基酸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选用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的日粮,交叉试验设计,分2期进行,每期14d。在试验第3周测定瘤胃液pH、血液中LPS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自第3周,高精料组山羊开始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周血液中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中各氨基酸含量均发生变化,表现为Glu、Al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ln、Arg、Thr、Lys、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总生糖氨基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血浆氨基酸发生重分配,其机理可能与瘤胃pH下降和血液中LPS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