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64篇 |
免费 | 492篇 |
国内免费 | 10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66篇 |
农学 | 989篇 |
基础科学 | 532篇 |
1152篇 | |
综合类 | 3211篇 |
农作物 | 622篇 |
水产渔业 | 463篇 |
畜牧兽医 | 1297篇 |
园艺 | 412篇 |
植物保护 | 5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311篇 |
2021年 | 360篇 |
2020年 | 380篇 |
2019年 | 325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362篇 |
2016年 | 322篇 |
2015年 | 392篇 |
2014年 | 465篇 |
2013年 | 461篇 |
2012年 | 608篇 |
2011年 | 688篇 |
2010年 | 584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463篇 |
2007年 | 371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57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293篇 |
2002年 | 412篇 |
2001年 | 401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冬油菜茬后复种青贮玉米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辟饲料生产新途径,在冬油菜(Brassica napus)茬后复种青贮玉米(Zea mays),开展品种筛选试验。对9个参试品种生育期、植株形状、产草量等指标的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饲粮2号和文玉5号属中熟品种,茎秆最粗,且饲粮2号鲜草产量最高,为79 303.7 kg·hm-2,其干物质为18 855.9 kg·hm-2;文玉5号鲜草产量次之,其干物质产量最高,为20 127.6 kg·hm-2。综合分析认为,饲粮2号和文玉5号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适于在当地冬油菜茬后复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2.
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同一生境类型下具有不同交配系统特点和不同传粉者丰度的3种龙胆科植物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自花授粉)、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高昆虫访问异花授粉)和线叶龙胆(Gentiana farreri)(低昆虫访问异花授粉)为对象,研究其资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3种植物的花粉胚珠比例(P/O)存在显著差异(P0.05),湿生扁蕾的P/O显著低于另外两种异花授粉植物的(P0.05),祁连獐牙菜的P/O显著低于线叶龙胆的(P0.05);2)3种植物的繁殖分配比例存在差异,湿生扁蕾的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异花授粉植物的(P0.05),线叶龙胆的繁殖分配比例显著高于祁连獐牙菜的(P0.05);3)在繁殖分配比例与个体大小关系上,湿生扁蕾与其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而另外两种异花授粉植物则与其各自个体大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表明,交配系统类型和传粉者丰度与植物的资源分配模式有关,尽管3种植物的繁殖绝对投入量都与其个体大小显著正相关(P0.05),但自花授粉植物相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具有较高的繁殖分配比例,并且这种较高的繁殖分配比例不受个体大小影响,这种高繁殖投入的资源分配模式可能与自花授粉植物具有繁殖保障,从而降低其繁殖代价有关。 相似文献
73.
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能提高秸秆饲草品质的微生物发酵菌剂,本研究在前期获得2株具有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的基础上,将两者混配成复合菌剂,考察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描电镜(SEM)及气质联用色谱(GC/MS)等技术对玉米秸秆的微观结构及降解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复合菌剂可以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在发酵24 d时,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8.4%,30.5%和41.4%。FTIR和1H-NMR谱图中能观察到木质纤维素分子结构中主要连接共价键,如木质素单体间的β-O-4和β-β键、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连接键以及碳水化合物中糖环内的价键等明显断裂,木质纤维素被部分降解;SEM扫描电镜图则显示发酵后秸秆的组织结构出现松散和破坏。发酵后秸秆中小分子物质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包含苯丙胺和苯丙酸等保留苯丙烷结构单元的木质素单体衍生物以及苄醇和苯甲酸酯类等木质素单体被进一步降解后的芳香族化合物。玉米秸秆中碳水化合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可将玉米秸秆中的结构性多糖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降解成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及乳糖等还原性单糖。并利用这些还原性单糖生长代谢,进一步产生乙二醇、丙三醇及短链脂肪酸类等代谢产物。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在玉米秸秆饲草化利用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稻草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稻草青贮时,分别添加乳酸菌(L)、乳酸菌+糖蜜(LM)、乳酸菌+纤维素酶(LC)和乳酸菌+糖蜜+纤维素酶(LMC),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剂量分别为5×105 cfu/g、0.6 IU/g、20 mg/g,贮存90 d后开包检测。综合评定青贮稻草的青贮质量,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浸提液的p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并测定稻草的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L组、LM组、LC组和LMC组的总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LMC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剩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提高了乳酸的含量;LC和LMC组显著提高了乳酸的含量(P<0.05)。对照组的总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LC和LMC组(P<0.05),但是和L、LM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有氧稳定性和有氧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提高了乳酸的含量和综合评分;在乳酸菌的基础上,添加糖蜜或是与纤维素酶的组合,有利于提升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75.
76.
77.
低钙磷饲粮中添加耐热植酸酶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认经基因工程改造而以酵母发酵生产的植酸酶添加在饲粮中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文试验开展了黄羽肉仔鸡的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配制3种等蛋白质等能量等钙磷比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20.5%、12.15 MJ/kg和1.25),其中正对照饲粮含钙0.95%和磷0.76%,负对照饲粮含钙0.61%和磷0.50%,植酸酶组饲粮为在负对照饲粮基础上添加植酸酶(5000 U/g)的饲粮(添加量100 g/t).在饲养试验中,540只2日龄粤黄雏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分别饲喂3种试验饲粮,为期4周.在饲养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每个重复栏中选择2只接近其组平均体重的仔鸡进行屠宰,取出其胫骨测定相关指标.在代谢试验中,从饲养试验结束后的正对照组中选取45只仔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只),饥饿48 h后的3组分别自由采食3种试验料5 d,连续收集各重复鸡的排泄物7 d.分别测定试验饲粮和各排泄物烘干样的概略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1)3组间的软脚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酶组和正对照组的耗料量分别较负对照组提高了2%(P<0.05)和12%(P<0.05),增重分别较负对照组提高了5%和13%(P<0.05),植酸酶组的耗料增重较正和负对照的均降低了3%(P<0.05);(2)植酸酶组的脱脂胫骨灰分率、含钙率和含磷率均与正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负对照(P<0.05),分剐提高了19%、23%和27%;(3)植酸酶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氮存留率、钙表观消化率和磷表现消化率均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别比负对照组提高了1%、5%、29%(P<0.05)和12%.这表明,耐热植酸酶在低钙磷饲粮中添加可提高饲粮钙、磷、氮的利用率、耗料量和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8.
动物园部分动物舍内外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及其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菌落计数、细菌分离培养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部分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土壤、水共12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种动物舍内菌落总数均大于舍外菌落总数.从126份样品中分离到16个菌种127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有69株,占54.33%(69/127);肠杆菌有51株,占40.16%(51/127);链球菌有7株,占5.51%(7/127).通过动物试验得知,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臭鼻克雷伯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假结核耶氏菌、福氏志贺氏菌1-5型、聚团肠杆菌和血链球菌等8种致病性较强,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等4种致病性较弱,耳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施莱福葡萄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等无致病性.动物舍内外环境中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菌. 相似文献
79.
以猪精液稀释液主要成分为效应物,研究其对杜洛克猪精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Ⅱ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青霉素钾和硫酸链霉素对酶活力没有影响;EDTA·2Na和维生索C对酶活力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葡萄糖和蔗糖对酶活力有先扬后抑的作用;果糖、柠檬酸三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碳酸氢钠对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表现为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1为9.81mmol/L;碳酸氢钠则表现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_I和K_ID分别为111.18mmol/L和26.61mmol/L。 相似文献
80.
选取健康成年雌雄猕猴各3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R)在脾脏中的分布,观察猕猴脾脏中ER的表达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ER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脾脏红髓区,脾小结相对较少,而动脉周围淋巴鞘、血管内皮、脾小粱等组织结构内仅有少量分布.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部分存在于胞浆和胞膜上.雌性猕猴脾脏中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雄性,表达强度也较雄性强.这表明,ER参与雌激素对脾脏的免疫功能调控.ER阳性产物分布特点表明雌激素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经典基因组机制,同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而ER表达的明显性别差异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对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