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2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林业   1169篇
农学   1193篇
基础科学   892篇
  1828篇
综合类   5556篇
农作物   828篇
水产渔业   691篇
畜牧兽医   2112篇
园艺   701篇
植物保护   71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1054篇
  2011年   997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854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梅州地区主要能源草分布及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梅州地区高大能源草五节芒和类芦的分布、生长及生物量等情况,结果表明,这2种草在梅州地区普遍分布,低山地的五节芒地上部干物量达到33.4 t/hm2,类芦干物量达29.0 t/hm2,具有作为能源草开发的价值;此外,五节芒的干物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而类芦的干物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也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五节芒相对喜水,类芦相对耐旱。指出在山地开发种植芒草类能源草、建立能源农场、生产清洁能源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2.
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文倩  关欣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4-438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它的形成与稳定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即受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作和种植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团聚体的形成原因及土壤环境条件不同,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土壤肥力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3.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3和19 d的卵巢面积。结果显示,4%氮含量食物处理试虫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较1%和7%氮含量处理的增加了88.02%和109.33%;4%和7%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成虫的后翅宽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羽化后7 d,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的意大利蝗卵巢面积出现显著差异,羽化后19 d,4%氮含量食物处理的卵巢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表明中等氮含量(4%氮含量)适宜意大利蝗生长。  相似文献   
124.
植物相关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相关细菌生物膜。综述了有关生物膜结构、形成和微生物与陆生植物结合所形成生物膜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表面环境、细菌在植物表面主动和被动的沉积作用等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宁夏地区夏季不同模式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采集了当地棚塘接力养殖(PT)、稻渔种养(DY)、土池养殖(TC) 3种模式的池塘水体样品,分析了其浮游微藻群落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27属,总数量为1.52×104~2.39×108 ind./L,生物量为0.16~97.78 mg/L,数量多样性为0.03~3.31,生物量多样性为0.29~3.58。不同模式池塘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T模式池塘的微藻群落无明显共性特征,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硅藻(Bacillariophyta)占优势情况均有出现,如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鱼腥藻(Anabaen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卵囊藻(Oocysti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等;TC模式池塘的微藻优势属单一,分别以盘星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优势;DY模式池塘的微藻多样性丰富,以小球藻、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卵囊藻、刚毛藻(Cladophora sp.)等绿藻和小环藻、菱形藻(Nitzschia sp.)等硅藻为优势藻。蓝藻生物量与水体中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宁夏地区夏季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池塘水体中C、N营养高,易形成以微囊藻、拟鱼腥藻等有害蓝藻优势种群;调控池塘水质时应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之一,防控有害藻华暴发而导致减产降效的不良状况发生。  相似文献   
126.
鹅禽流感免疫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制定鹅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进行了5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雏鹅首免后3周可测定出AI-HI抗体,4周达到高峰,AI-HI抗体为4.8log2,6周开始下降.产蛋鹅免疫后4周抗体达到高峰9~11 log2,直到8个月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7~9 log2.1日龄雏鹩母源抗体AI-HI价为9.3log2,28日龄降至4 log2以下.试验所用的3个厂家的疫苗首次免疫雏鹅的抗体水平上升无明显差异,二次免疫抗体水平上升有明显差异.二次免疫的免疫鹅体内抗体消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以每只1.5mL的免疫效果最好,免疫持续期可达8个月.  相似文献   
127.
基于二叉树结构聚类算法的彩色图像分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结构的彩色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对待分割图像采用最优阈值化方法获取R,G,B 3个颜色空间的最佳阈值,然后通过构造自适用二叉树进行一次粗分割提取目标区域,最后采用C-均值聚类算法对二叉树的每个叶子节点进行精确分割.试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保留原图像中大部分的信息的基础上,对目标物体进行有效的分割.  相似文献   
128.
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m niger)、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 sp.)及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4种真菌诱导子中,以黑曲霉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最好,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第14天加入100mg/L的黑曲霉诱导子,引入后第6天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比对照高2.25倍。黑曲霉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积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烯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催芽水稻种子实施浸种处理,通过发芽盒试验,以研究烯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浸种(5 mg·L-1)可以适当降低水稻幼苗株高,增加茎基宽、根长、根条数和根干重,提高根冠比和充实度,增强植株生理代谢,达到壮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0.
旋转式微喷头的研制和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组合双曲面折射,研制了一系列旋转式微喷头,由插杆、接头、微管和喷头4个部件组成,采用标准尺寸联接,各个部件均可更替和改装;通过改变喷嘴的尺寸可生成多种流量、规格的系列产品;变换转轮的流道设计,可生成多种型号的旋转微喷头。解决了微喷头品种单一、产品配套性差的问题。新研制的旋转式微喷头具有喷洒均匀度高、可扩展性强、耐久可靠等优点。通过27组单喷头喷洒试验和14组组合喷洒试验,初步建立了压力、流量、安装高度、组合间距与射程及喷洒均匀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