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69篇 |
免费 | 1547篇 |
国内免费 | 25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10篇 |
农学 | 1657篇 |
基础科学 | 1411篇 |
2906篇 | |
综合类 | 12624篇 |
农作物 | 1779篇 |
水产渔业 | 932篇 |
畜牧兽医 | 4428篇 |
园艺 | 1774篇 |
植物保护 | 12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573篇 |
2022年 | 1223篇 |
2021年 | 1247篇 |
2020年 | 1192篇 |
2019年 | 1131篇 |
2018年 | 770篇 |
2017年 | 1320篇 |
2016年 | 818篇 |
2015年 | 1335篇 |
2014年 | 1356篇 |
2013年 | 1568篇 |
2012年 | 2294篇 |
2011年 | 2301篇 |
2010年 | 2179篇 |
2009年 | 2019篇 |
2008年 | 1897篇 |
2007年 | 1690篇 |
2006年 | 1402篇 |
2005年 | 1155篇 |
2004年 | 685篇 |
2003年 | 432篇 |
2002年 | 421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387篇 |
1999年 | 171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72头130日龄、健康且初始体重相近((76.0±0.5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4%(4%组)和8%(8%组)的黑水虻幼虫粉,通过调整日粮配方,3组日粮的蛋白含量和代谢能一致。于正式试验的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食糜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revotella、Clostridium cluster IV和Roseburia的数量(P<0.05),而降低了Escherichia coli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Prevotella和Bifidobacterium的数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和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中乳酸、总短链脂肪酸和乙酸的浓度(P<0.05),同时,日粮添加8%黑水虻幼虫粉还降低了戊酸的浓度(P<0.05);对于氮代谢产物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总生物胺、尸胺、腐胺、精胺、对甲酚和苯酚的浓度(P<0.05),而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尸胺和苯酚的浓度(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可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部分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有益代谢物的浓度,降低潜在致病菌的数量和氮代谢化合物的浓度,表明一定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838头荷斯坦奶牛的休息时间及对应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环境温湿度数据,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等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休息时间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奶牛平均休息时间为397.39 min/d,范围为87.74~707.03 min/d,变异系数为26%;休息时间随季节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最低,冬季最高;随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产犊和发病对休息时间均有较大影响,产犊和发病当天奶牛休息时间均存在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测定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份对休息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随休息时间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利用自动化记录设备探究奶牛的行为规律及利用连续测定的休息时间数据提高牛群的精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45.
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苜蓿的果胶含量及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采用4×5两因子设计,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营养期、孕蕾期、开花初期和开花盛期)和不同品种(陇东、新疆大叶、L 173、Derby和Super 7)苜蓿中的果胶含量及与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钙和磷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苜蓿中果胶的含量逐渐降低,营养期、孕蕾期、开花初期和开花盛期5个品种的平均(干物质基础)果胶含量分别为11.2%,9.23%,9.07%和8.28%;2)苜蓿中果胶含量与其他各养分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粗蛋白质(r=0.952,P=0.04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物质(r=-0.961,P=0.039)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不同品种苜蓿间果胶及其他各养分含量(4个生育期平均,干物质基础,下同)存在显著差异,Super 7的果胶含量显著高于L 173(P<0.05);陇东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新疆大叶、Super 7和L 173(P<0.05);Derby的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Super 7(P<0.01)、L 173(P<0.05)和新疆大叶(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Super 7(P<0.05);而Super 7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P<0.05);Super 7的钙含量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品种间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ORF3和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福建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毒株ORF3和M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4个不同规模猪场发生仔猪“顽固性腹泻”疾病的病料中扩增到4株PEDV的ORF3和M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 ORF3基因均含有675个碱基,编码22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代表性PED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9.7%~100.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4.7%~99.6%,其中FJPT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CV777 truncated毒株最低,仅为89.7%,FJNP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中国北方流行的CH ZKFG 11毒株最高,达100.0%.M基因含有681个碱基,编码226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代表性PEDV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8%~100.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4.8%~99.6%,其中FJPT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日本D89752毒株最低,仅为94.8%,FJNP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与韩国CPF193、泰国毒株最高,达100.0%.4株PEDV毒株均与国内外流行强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attenuate DR13弱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7.
蛋氨酸螯合锌是一种新型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剂,被称为第3代微量元素添加剂;由于其稳定性好、生物效价高、易消化吸收、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并在各种动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蛋氨酸锌在奶牛实际生产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疫苗在小鼠攻毒试验中的免疫保护效果,以PCV-2 GXWZ-1株为模板,扩增出ORF2基因及其截短基因8个片段(A(ORF2)、B(51-100aa)、C(101-150aa)、D(181-235aa)、E(151-200aa)、F(51-150aa)、G(101-235aa)、H(51-235aa)),将其插入到pcDNA3.0载体中,构建出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至PK-15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瞬时表达情况。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9组,其中免疫组7组,阴阳性对照各1组,将纯化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进行组合免疫;二免后,用经处理过的PCV-2 GXWZ-2株阳性病料悬液腹腔注射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小鼠,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后进行体重记录、病理切片制作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6个真核表达质粒成功在PK-15细胞中表达。在攻毒后的3周内,阳性对照组小鼠PCR诊断均为阳性;免疫组中,部分组小鼠在攻毒后第1周或在第2周为阳性,到第3周时各免疫组小鼠全部为阴性;阴性对照组始终为阴性。免疫组在病理保护学方面明显优于非免疫对照组,非免疫对照组的体重增长速率略低于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由此可见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疫苗在小鼠攻毒试验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研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检测氟罗沙星标准品的检测条件,绘制标准曲线,为实际检测提供依据。试验中采用氨基偶联法对芯片(SM5)活化及固定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对抗原在芯片表面的固定条件及抗体浓度的选择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芯片活化及抗原固定时,选用pH 4.5的醋酸缓冲液及50 mmol/L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固定响应值;试验中绘制标准曲线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mL,检测范围为0~20 ng/mL。抗体1∶400稀释时可达到较低的检测限,为实际样品检测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