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97篇
  免费   8909篇
  国内免费   15755篇
林业   11166篇
农学   8624篇
基础科学   8469篇
  16725篇
综合类   79892篇
农作物   11509篇
水产渔业   7065篇
畜牧兽医   26763篇
园艺   12678篇
植物保护   7770篇
  2024年   1430篇
  2023年   3627篇
  2022年   7711篇
  2021年   7544篇
  2020年   7026篇
  2019年   7011篇
  2018年   5182篇
  2017年   7886篇
  2016年   5293篇
  2015年   7993篇
  2014年   8403篇
  2013年   10160篇
  2012年   14018篇
  2011年   14447篇
  2010年   13919篇
  2009年   12224篇
  2008年   12521篇
  2007年   11266篇
  2006年   9068篇
  2005年   7096篇
  2004年   4589篇
  2003年   2798篇
  2002年   2860篇
  2001年   2609篇
  2000年   2470篇
  1999年   84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7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4篇
  1955年   28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内蒙古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瘟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进行了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区在较大范围内以非典型的猪瘟为主,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仔猪,且以局部流行为主,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个别地区仍有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急性典型猪瘟,发病猪场不同程度上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疑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测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进行确诊,并对猪瘟野毒进行了分离。本研究不仅为内蒙古地区进一步作好猪瘟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猪瘟野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2.
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讷16、克新13、克新17、克新18、花525和波C共6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影响,并对马铃薯花药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型中波C和讷16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MS+NAA0.5 mg.L-1+2,4-D0.5mg·L-1+KT0.5 mg·L-1适合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培养基为MS+NAA0.2 mg·L-1+6-BA2.0 mg.L-1+ZT1.0 mg·L-1;蔗糖浓度为6%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与对照相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43.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陕北坡地产流产沙的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雨强下,裸地径流总量是草地的1.15倍,是PAM地的1.46倍,是秸秆覆盖的2.64倍。裸地产沙总量是草地的1.3倍,是PAM地的1.5倍,是秸秆覆盖的44.4倍,秸秆覆盖的蓄水保沙效果最为显著;同一下垫面的累积产沙量与累积径流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5以上;根据短历时Philip公式建立的修正降雨产流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其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修正的Philip模型可反映裸地、草地、PAM地的降雨产流特征,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0%以内,满足精度要求,但对于秸秆覆盖地其适用性不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将土壤吸湿率S参数推求方法推广应用于草地以及PAM地,得到的土壤有效传导度与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为:草地K=0.90 KS,PAM地K=0.98 KS。该研究成果对于拟定不同黄土坡地的保水保肥措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44.
黄土坡面片蚀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片蚀过程是坡面径流侵蚀过程的第一阶段和侵蚀方式演变的初始形态,阐明坡面片蚀过程可为坡面侵蚀过程模型建立和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黄土坡面片蚀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及不同坡度下,坡面片蚀率皆随降雨历时的增长呈先急剧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变化的转折点为产流后的5min左右;坡面片蚀模数随雨强和坡度的增大均呈显著的增加,可分别用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描述;雨强和坡度对片蚀模数的综合影响可以用二元幂函数方程描述,其中,坡度的影响大于雨强;水流功率是试验条件下与坡面片蚀动力学过程关系最密切的水动力学参数,坡面片蚀动力学过程的发生发展根源于坡面薄层径流的水流功率的动力作用。采取有关水保措施减低地面坡度,增加地面入渗,降低坡面径流流速可以有效地减少坡面片蚀。  相似文献   
845.
研究了岷江上游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川滇高山栎次生林、人工刺槐林、灌木林地、灌丛地、经济林和农耕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碳。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川滇高山栎次生林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土地类型(p<0.05),以农耕地低于或显著低于其他土地类型(p<0.05)。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13.65g/kg)低于同区域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17 g/kg)。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易氧化碳占有机碳的比率分别介于1.36%~2.35%,0.82%~1.34%和7.77%~10.50%之间。研究结果说明交错带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且活性大,容易转化。因此,减少人为干扰对于维持和增加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6.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壤侵蚀磁性示踪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及小白菜生理特性、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示踪剂提高了土壤pH、电导率值以及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小白菜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的利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p<0.05),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学性状。低浓度(5%)的磁性示踪剂提高了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有效改善了小白菜叶片的光合性能。磁性示踪剂还显著提高了小白菜SOD、POD活性及MDA含量(p<0.05),对CAT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另外,磁性示踪剂降低了小白菜的产量,但低浓度(5%)处理改善了小白菜的品质,且Cu、Pb和Cd含量均在国家蔬菜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847.
边才苗  王锦文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1):242-244,248
研究了镧对酸雨胁迫下西葫芦种子萌发状况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经12mg/L LaCl3浸种后,可明显缓解酸雨对西葫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pH3.5时效应最显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升高,并接近于对照;pH3.0时也有明显改善,但达不到对照水平;在pH2.5时,发芽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仍只有少数种子能萌发。同时,镧处理能显著减少强酸雨对抗氧化酶的破坏,缓和MDA的积累。上述结果表明,镧浸种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酸雨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但活性氧代谢的改进必须达到其阈值,否则就没有生长促进效应。因此,这类指标的数值不能直接用于抗逆性评价。  相似文献   
848.
不同改良剂对铬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改良剂对铬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监测在不同浓度的铬污染的土壤中小白菜(Brassica parichinensis)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铬污染土壤中,3种改良剂添加使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发生变化并高于对照组而POD酶活性降低,使铬对CAT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得到缓解。石灰、石灰+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使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活性炭的施入减少MDA的含量。通过比较,3种改良剂的改良效果为活性炭>石灰+活性炭>石灰。  相似文献   
849.
灌溉与施氮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氮素吸收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0,140,221,300 kg/hm^2)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植株吸氮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留茬免耕农田中,灌溉量从196 mm增加到327 mm,小麦籽粒含氮量从1.55%增加到1.71%,植株吸氮量从134 kg/hm^2增加到190kg/hm^2。当施氮量超过221 kg/hm^2时,籽粒含氮量、秸秆含氮量、植株吸氮量不再显著增加。施氮300,221,140 kg/hm^2处理的植株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的分别提高47%,37%和18%;在春小麦收获期,土壤表层(0-60 cm)NO3^--N含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灌溉和施氮对60 cm以下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明显。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300,221,140 kg/hm^2的氮肥损失分别为186,137,94 kg/hm^2。  相似文献   
850.
在丹江口库区习惯施肥条件下,比较坡耕地不同轮作系统的作物生产力及农田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种轮作模式中,作物生产力水平以"小麦-玉米"轮作最高,生产效益以"油菜-玉米"轮作最高;农田产流量、土壤侵蚀量和磷钾养分流失量均以"小麦-玉米"轮作最小,"小麦-芝麻"轮作最大;而氮流失量以"油菜-玉米"轮作最小,以"小麦-芝麻"轮作最大。因此,"小麦-玉米"轮作为丹江口库区坡耕地适宜的环保型作物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