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林业   306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157篇
  313篇
综合类   1731篇
农作物   255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778篇
园艺   242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查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致病性大幅增高的机制,进而研制用于防治流行PRRSV变异株的高效疫苗无疑是兽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弱毒株APRRS的全长感染性克隆pAPRRS以及我室构建的高致病性HP PRRSV感染性克隆pJX143的基础上,构建了nsp2替换的强弱毒PRRSV嵌合感染性克隆.将构建的嵌合克隆转染MA104,4d后观察到典型的CPE.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证明获得了一系列强弱毒株之间的嵌合病毒.这些嵌合病毒的构建成功和相应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及应用,为研发预防HP PRRSV的高效嵌合疫苗奠定了基础.该类嵌合感染性cDNA克隆也为解析目前流行的HP PRRSV毒力因子和高致病力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研究表明:在松林内,14种松毛虫卵寄生蜂中有9种能寄生柞蚕卵。利用柞蚕卵作为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的补充寄主是可行的。补充寄主的林地,卵蜂种群密度比对照提高0.68~1.43倍,而长年补充又比阶段补充增加1.37倍,比对照区增加2倍。林间补充寄主后提高了平腹小蜂和白角小蜂的种群密度。第一代松毛虫卵期总寄生率补充寄主区较对照区提高5.16~28.96%,第二代提高3.62~24.97%;第三代提高8~17.99%。根据卵蜂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消长规律,补充寄主的方法应有所不同,在地被物稀少的松林中补充寄主的次数应多一些,而在地被物丰富的松林中,补充寄主的次数可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63.
从鸡胸腺、脾脏、哈德氏腺、外周血液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中分离淋巴细胞,应用RT-PCR对这些免疫器官中鸡CD4分子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用RT-PCR对鸡脾淋巴细胞CD4分子c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上述器官中,法氏囊淋巴细胞不表达鸡CD4分子mRNA,其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序列分析表明,本试验扩增得到的基因为编码鸡CD4分子的基因。  相似文献   
64.
为了寻找新的高生物活性农药,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芳氧乙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9个新的芳氧乙酰基硫脲,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2c、2d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其生长促进率分别为26.9%和27.2%.  相似文献   
65.
通过2-氨基-5- -1,3,4-噻二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 个新的芳酰基硫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 2c、2j 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其促进率分别为26.6%与26.9%,但不及对照β-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66.
苦马豆素人工抗原免疫山羊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通过分析疯草毒素人工抗原(疫苗)SW BSA免疫山羊时对机体肝功、肾功的影响,进行安全性评价。将30只羊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免疫A组(12只)、免疫B组(12只),免疫组依次进行基础免疫、首免、加强免疫,每次免疫前进行采血,分析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素氮(BUN)、α苷露糖苷酶(AMA)、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同时检测尿液中有无SW。结果表明,免疫组与对照组的血清GPT、GOT、BUN、AMA、AKP、LDH差异均不显著(P>0.05),尿液中未检查出SW。  相似文献   
67.
盐酸金刚烷胺是治疗流感的常用药物,但流感病毒极易产生耐药性并发生变异.本文仅就使用盐酸金刚烷胺后流感病毒M2基因的变异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重组表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apxⅠ、apxⅡ、apxⅢ、apxⅣ、apfa和omp,以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和rOMP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I组,重组蛋白rApxⅠ、rApxⅡ、rApxⅢr、OMPr、ApxⅣ和rApfa组合免疫小鼠作为试验Ⅱ组,PBS为对照组,分3次免疫小鼠,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0.2 mL/只,3免后1周分别以APP1型菌Shope 4074株(5×109cfu)和APP2型菌S1536株(5×1010cfu)进行攻毒试验。通过小鼠保护率与抗体效价的相关性研究、肺部病理变化及肺脏细菌的分布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验Ⅰ组4种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APP1型菌攻毒的保护率(9/10)明显高于试验Ⅱ组(5/10)和对照组(0/8),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与抗体效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该组对APP2型菌攻毒的保护作用(无肺脏损伤)也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典型肺部损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试验Ⅰ组对肺脏细菌的清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本试验揭示试验Ⅰ组对不同血清型APP攻击能够提供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利用PCR扩增出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将抗体分子DNA片断如Fab或单链抗体(ScFv)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PⅢ或PVⅢ连接,使融合蛋白表达于噬菌体颗粒的表面,经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富集筛选特异性抗体。这一技术将抗体基因型和表型联系在一起,使识别抗原的能力和噬菌体的可扩增性统一起来,较好的模拟了体内的抗体产生的过程,成为一种高效的筛选体系。本文就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原理、构建、筛选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IBDMB43弱毒疫苗联合接种SPF鸡,研究重组鸡IFN-γ对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rFPV—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FPV-IFN-)")及rl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IFN-γ)在免疫后第2周即可检出ELISA抗体,比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早1周。用IBDVGx株攻击后,MB43+rFPV-IFN-γ组和MB43+rIFN-γ组免疫鸡的脾只有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核崩解,少数滤泡萎缩变性坏死;胸腺损伤程度轻于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1周,3个免疫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含量变化不明显;攻毒后第2周,3个疫苗免疫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升高,各组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证实,rFPV—IFN-γ和rIFN-γ可加强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