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54篇 |
免费 | 1206篇 |
国内免费 | 7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4篇 |
农学 | 593篇 |
基础科学 | 465篇 |
1017篇 | |
综合类 | 5062篇 |
农作物 | 728篇 |
水产渔业 | 462篇 |
畜牧兽医 | 1700篇 |
园艺 | 809篇 |
植物保护 | 5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276篇 |
2022年 | 519篇 |
2021年 | 552篇 |
2020年 | 479篇 |
2019年 | 463篇 |
2018年 | 353篇 |
2017年 | 559篇 |
2016年 | 311篇 |
2015年 | 516篇 |
2014年 | 518篇 |
2013年 | 642篇 |
2012年 | 845篇 |
2011年 | 890篇 |
2010年 | 871篇 |
2009年 | 765篇 |
2008年 | 686篇 |
2007年 | 648篇 |
2006年 | 543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探究陕北矿区沙土及高羊茅对煤气化渣堆肥基质的响应机理,本试验将煤气化渣和鸡粪好氧堆肥基质作为土壤调理剂,分析不同堆肥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高羊茅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配施煤气化渣堆肥基质可有效调节沙土pH,提升土壤养分,与沙土对照相比,PM2-M(鸡粪+秸秆+10%煤气化渣)处理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了101.49%、92.94%、188.53%、132.55%。配施煤气化渣堆肥基质可显著提高细菌群落的多样性,PM2-M处理组假单胞菌属、Devosia属、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35.8倍、1.56倍、9.47倍,可积极推动土壤中养分的转化效率,且pH值、有机质、碱解氮是影响细菌群落改变的主要因素。煤气化渣堆肥基质对矿区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其中PM2-M处理组效果最佳,提升了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了高羊茅生长。 相似文献
172.
【目的】阐明影响小麦籽粒淀粉基因/QTL的时空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运用条件QTL更好地揭示小麦籽粒淀粉动态积累的基因表达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群体为材料,在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分别在花后12 d、17 d、22 d、27 d和32 d取样,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条件和非条件QTL进行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7个非条件QTL和4个条件QTL,没有一个条件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7个非条件QTL分别分布在2A、3A、3B、4A、5D染色体上,其中QGsc4A在整个灌浆过程都能表达,5个时期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13.57%、16.57%、21.96%、22.53%、22.90%。4个条件QTL中,QGsc4A在花后12 d、17 d、32 d均能检测到,总贡献率为21.80%,对籽粒淀粉积累的净增长量起主要作用。其它非条件QTL和条件QTL只在一个或几个阶段出现且效应值较小,花后27 d没有检测到条件QTL。【结论】控制GSC积累的数量性状基因以一定的时空方式表达,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QTL动态分析,可以了解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遗传规律及其对小麦籽粒发育的影响,为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为考察巫山淫羊藿伴生的植物种类,采用样方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药用植物巫山淫羊藿(E pimedium wushanense)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常见的维管植物约有63种,隶属37科53属.植物地理分布以温带类型最多,有30属,占总属数的56.6%;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有16属,占30.19%.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地面芽植物占68.25%,地上芽植物占17.46%,高位芽植物占9.53%,一年生植物占1.59%.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分层不明显,只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少量的层间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群落中物种比较丰富;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均较低,说明与巫山淫羊藿伴生的植物种类分布无规律,其优势度显著集中在巫山淫羊藿上.结论:香纸沟喀斯特区域群落伴生植物种类组成尚不稳定,目前巫山淫羊藿处于种群建立时期. 相似文献
174.
10个木薯品种引种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贵州栽培木薯的适宜性,促进贵州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储备,于2010年引进10个木薯品种,以地方栽培品种SC201为对照,进行木薯引种适应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各引进品种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其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出苗率以GR3和SC205最好,产量以SC10号和NZ199最好,干物率以GR891和GR3最好,干品淀粉含量以NZ199和GR3最高,鲜薯淀粉含量以GR891和GR3较高,淀粉产量以GR891和NZ199最高.说明贵州适宜种植木薯. 相似文献
175.
176.
为了探明提取南天竹的最佳溶剂和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大葱紫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 fec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南天竹乙酸乙酯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强,对水稻纹枯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54%、73.71%、83.12%和82.81%,甲醇和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次之,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7.
不同处理下的麻栎扦插成活率和内含物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麻栎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插穗材料和处理方法对扦插成活率和内源激素等内含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栎枝条扦插具有明显的部位效应,插条中部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而梢部成活率最低。在硬枝扦插试验中,以1年生的苗木萌条作为插穗,其效果明显好于大树伐桩萌条,且经过2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2 h的扦插成活率高达40%。在嫩枝扦插试验中,大树伐桩萌条的扦插效果普遍较差,而苗木萌条扦插效果较好;在3个时期的扦插试验中,6月份的效果最好,且经过2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2 h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56.7%。麻栎扦插成活率与内源激素iPA、IAA、ZR及GA浓度呈正相关,与ABA浓度呈负相关。插穗中的AB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激素,这可能是导致麻栎扦插生根困难的重要原因。还讨论了麻栎扦插成活率与C、N、P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8.
在连续4 a观测松大蚜在辽南地区城市绿地发生情况基础上,记述了松大蚜在辽南城市绿地中的发生规律,认为松大蚜在城市绿地中偶尔发生,轻易不会暴发成灾。一旦发生量大,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观赏效果,也有诸多制约因子,可防可控。其中最有效的控制因子是一种鸟类--麻雀,对其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法,为松大蚜在城市绿地中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79.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建立了周期为1-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期轮作体系。在处理后的老参地上种植西洋参,其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苷含量等,与对照地新林土栽参无显著差异(P>0.05)。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推广,试验结果显示,老参地短期轮作制是改造老参地的有效措施之一,该轮作技术方法应用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0.
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研究Ⅰ.甜槠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更好地了解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对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甜槠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南岳自然森林植被计7个植被型21个群系,甜槠林是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之一,可命名为甜槠-花竹+云和新木姜子-淡竹叶+莎草群丛,是一种尚未报道过的群落类型;群落属的区系成分主要是是泛热带和北温带两种分布区类型,而种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华夏、东亚和华东-华中3种分布式样为主;群落木本植物占绝对多数;群落明显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甜槠林在长期演替过程中虽然能够保持常绿阔叶林的性质,但其优质种槠可能被云和新木姜子、黄丹木姜子等取代,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综合值方法来确定群落更新树种的作用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