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0篇
  免费   1092篇
  国内免费   1669篇
林业   1416篇
农学   1149篇
基础科学   746篇
  1693篇
综合类   9341篇
农作物   1465篇
水产渔业   856篇
畜牧兽医   2588篇
园艺   1466篇
植物保护   671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804篇
  2021年   837篇
  2020年   846篇
  2019年   815篇
  2018年   601篇
  2017年   853篇
  2016年   571篇
  2015年   861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1165篇
  2012年   1600篇
  2011年   1616篇
  2010年   1532篇
  2009年   1397篇
  2008年   1406篇
  2007年   1301篇
  2006年   1044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992.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测定有机肥中土霉素(OTC)、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肥料样品采用甲醇、EDTA和McIlvaine缓冲液的混合液(pH=7.2)为提取液,用强阴离子交换柱(SAX)-亲水亲脂萃取柱(HLB)串联进行纯化和富集。采用甲醇-乙腈-0.01mol/L草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HPLC分析。3种抗生素的线性范围为0.10~20 mg/L,OTC、TC和CTC的检测限分别为0.03、0.03和0.05 mg/L。不同添加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4%~86%,RSD在4.14%~8.16%之间。该方法测定了上海市场上40种肥料,发现部分样品有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993.
在开顶式气室(OTC)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s污染浓度(0、100、300、500、1000mg/kg)下,CO2浓度(860μl/L)对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生物量、Cs富集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美洲商陆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其增幅分别为3%~30%和6%~56%;也显著提高了美洲商陆地上、地下部分Cs的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41%和60%。同时,CO2浓度升高还显著增加美洲商陆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其增幅分别为19%~32%、41%~21%、25%~58%。同一CO2浓度条件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美洲商陆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植物生物量、Cs吸收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意味着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利用美洲商陆修复Cs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类型抗虫棉品种的产量表现和氮素营养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7个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美国品种33B,国产常规棉鲁棉研21、22、28、29,国产杂交棉鲁棉研15和25)为材料,分别在临清和东营种植,比较研究了它们的产量表现和营养效率。结果表明,国产常规抗虫棉品种平均比美国品种33B增产12.5%(临清)和28.3%(东营),抗虫杂交棉则比常规棉增产9.7%。早发型棉花品种(鲁棉研21和29)每生产100 kg皮棉所吸收的氮素量比后发型品种(鲁棉研22和28)少13.9%,营养效率系数高20.4%;杂交种(鲁棉研15和25)每生产100 kg皮棉所吸收的氮素量比常规种少13.8%,营养效率系数高16.8%。早发型棉花品种的氮素营养效率高于后发型,杂交种的氮素营养效率高于常规种。选用棉花杂交种或早熟、高产、经济系数高的常规种,创造正常的棉花熟相是提高氮素营养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5.
草本植物混播对公路边坡的防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草本植物混播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具有减少噪音、防冲减蚀和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播种当年地表植被覆盖度达89.5%以上,可分别减少径流、泥沙36.5%和82.7%以上,次年地表覆盖度可达95%以上,基本上无水土流失且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明显。其中百喜草(50%)+白三叶(50%)的效果最好,高羊茅(40%)+白三叶(40%)+多年生黑麦草(20%)的效果次之,多年生黑麦草(30%)+早熟禾(30%)+白三叶(40%)的效果居第三。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长沙和三亚生态条件下籼爪交和对照杂交稻品质性状的表现。籼爪交杂交稻在长沙的整精米率极显著低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精米长、精米长宽比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在三亚的精米长、精米长宽比极显著大于对照。籼爪交杂交稻在三亚垩白面积率比长沙极显著变小、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对照组合在三亚表现为整精米率、垩白面积率和胶稠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7.
甘蔗渣堆积物作为基质在无土栽培无公害蔬菜上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吨甘蔗渣同时加入NH4NO35.0kg、膨化鸡粪50.0kg、堆肥速效菌曲1.5kg堆沤处理后,作为无土栽培黄瓜、番茄和菜薹的基质,产量分别比CK提高12.8%、18.0%、16.4%;NO3^-含量分别比CK降低43.4%、59.8%、57.5%。黄瓜和番茄的NO3^-含量达到国际标准,菜薹的NO3^-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其它有害元素的含量也均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98.
为综合评价香榧营养品质,本试验以浙江省8个不同地区共32份香榧生籽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包括宏量营养素、矿质元素及维生素E在内的38项营养品质指标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以评价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香榧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宏量营养素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微量营养素中钠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脂肪与蛋白质、淀粉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多数氨基酸间表现为极强的正相关,亚油酸与金松酸、硬脂酸与油酸两组脂肪酸在组内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组间表现为较强负相关。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磐安县、东阳市与诸暨市3个地区宏量营养素指标评分较高;微量营养素评分较高的为柯桥区、嵊州市与松阳县,整体综合评分在0.403~0.528之间。本研究结果为香榧营养品质评价及产品分级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中地形分析不可缺少的空间数据,但是,目前国家测绘部门1:1万比例尺DEM的完成尚待时日。提出了利用计曲线快速生成DEM的技术方法,并以黄土丘陵区为试验样区,评定其精度特征与应用适宜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DEM同首曲线数字化生成的DEM相比,建立的效率大为提高,精度有保证,能够满足黄土高原地区一般地形分析的需要,不失为一种快速、简洁、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黄土高原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和蓄水保墒效果;平均每1hm2施有机肥112500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试验后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36.4%、21.7%、49.7%、16.2%和44.2%,0~6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增加5.5mm;每1mm降水多生产小麦1.83kg,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小麦增产15.8%.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