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3篇
  免费   1602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林业   2049篇
农学   1822篇
基础科学   1338篇
  2555篇
综合类   12427篇
农作物   1956篇
水产渔业   1124篇
畜牧兽医   3819篇
园艺   1813篇
植物保护   975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1067篇
  2021年   1157篇
  2020年   1136篇
  2019年   1073篇
  2018年   769篇
  2017年   1223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1304篇
  2013年   1603篇
  2012年   2163篇
  2011年   2233篇
  2010年   2102篇
  2009年   1967篇
  2008年   1914篇
  2007年   1781篇
  2006年   1498篇
  2005年   1180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1.
春季休牧对草原和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4月上旬到6月下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进行春季休牧试验,对休牧和非休牧的草原进行生产力监测.结果表明:春季休牧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经过两个月休牧后,草原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休牧期间采用低投入维持性饲养,可以显著降低饲养成本.并对休牧措施的生态效益、生产实践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72.
九种根际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分离自燕麦和小麦根际九株促生菌对温度、pH值、光照及培养方式的需求,结果表明:虽然九株促生菌适应范围较广,即在5~45℃、pH4~9、3种光照条件(12h黑暗12h光照、24h光照和24h黑暗)和3种培养方式(全天振荡、间歇振荡和静止培养)下均能较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后续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3.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素基因的检测,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e Pasteurella multocida,T^ Pm)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PCR鉴定与生化鉴定Pm结果完全一致;PCR分型表明有46株为D型Pm,18株为A型:Pm,1株为B型Pm,1株无法定型;有8株用PcR检测为T^ Pm;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这8株T^ Pm的进一步鉴定也表明均为产毒素菌株。所鉴定的8株T^ Pm都为D型,都分离于有严重PAR症状的猪。  相似文献   
74.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5.
优质肉鸡繁育体系的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我国优质肉鸡的生产方兴未艾,许多育种公司和科研院所不断推出新品系。为充分发挥新品系的遗传潜力,探求优质肉鸡最佳的繁育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的品系及其杂种后代在不同的性状上各有优缺点,很难用生产性能进行直接比较,而适合用育种规划的方法通过经济学指标进行评价。系统分析通过把生产系统抽象概念化并用数学手段模型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鸡蛋消毒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5种消毒方法对鸡蛋蛋壳表面细菌进行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抑菌效果差异显著(P<0.05),杀菌效果优劣依次为开水浸烫>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高锰酸钾浸泡>过氧乙酸浸泡,开水浸烫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容易引起蛋壳破裂,适宜实际生产的消毒方法为过氧乙酸熏蒸和甲醛熏蒸.将消毒处理后的鸡蛋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80%贮存20天,开水浸烫处理组鸡蛋仍保持较鲜的品质,其余各组鸡蛋品质较差.结果表明,常规消毒方法(除开水浸烫法)只能抑制蛋壳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能延缓鸡蛋品质下降达到保鲜鸡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4种日粮条件下30~150日龄羔羊瘤胃消化代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6~10kg装有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和蛋白质(CP,%)水平的日粮(DE/CP:11.91/20、11.91/14、8.15/20和8.15/14),以15d为一研究时间段,每时间段的第9、10和11天在第一次喂料后的第0、1、3、6和9h采取瘤胃液样品,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胃液pH、氨态氮、丙酸、乙+丙+丁酸浓度随日龄而不断升高,在100日龄时趋于稳定,并且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乙酸浓度的变化虽也受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但相对较小。羔羊瘤胃液体积在120日内几乎增加了15倍,并且也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瘤胃消化代谢的发育是渐进性的,在100日龄时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并且瘤胃液体积的增大对于瘤胃消化代谢能力的发育起着首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仔猪黄痢又称为大肠杆菌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如08、060、015、0141等感染而引起产后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腹泻、脱水和死亡率高为特征,临床对策主要以中西医结合,母仔同时治疗,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 kg N·hm-2。  相似文献   
80.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