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72篇
  139篇
综合类   366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甜菜离子注入诱变早熟突变体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离子注入诱变技术获得的甜菜早熟突变体W11和未做诱变处理的7208为对照材料,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选取800条RAPD随机引物对W11和7208进行扩增,结果表明,W11?208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从8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45条在W11和7208中存在差异, 存在差异的引物占所用引物数的5.6;,表明W11和7208种的相似性很高.该研究利用W11和 7208做亲本构建分子标记作图群体,进而定位早熟性状基因或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活性氧物质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综述了活性氧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直接杀死入侵病原菌,增强细胞壁的强度和氧化交联,诱导植保素合成、系统获得抗性、过敏性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和防卫基因的表达,激活或与其他信号分子协同作用。总结了活性氧在植物体中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猪瘟病毒野毒的一步TaqMan-MGB 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鉴别猪瘟野毒和HCLV疫苗毒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工具。【方法】在猪瘟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保守区设计一对猪瘟病毒通用引物和一条特异性MGB探针,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临床样本符合检验。【结果】该方法在100~10-7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极限达5.3×10-2pg 病毒核酸;对24个质控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以外的猪瘟流野毒株,其它猪相关致病病原检测阴性;对122份疑似猪瘟样本检测的结果与本实验室建立的RT-n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4.3%(115/122),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4%(38/44)和98.7%(77/78),Kappa值为0.87>0.75。【结论】建立的一步TaqMan-MGB 荧光定量PCR方法能鉴别猪瘟野毒和HCLV疫苗毒,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与笔者先前建立的RT-nPCR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不同工艺酿造"媚丽"葡萄酒的氧化稳定性,为"媚丽"葡萄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工艺酿造媚丽干红、媚丽桃红和媚丽汽酒,以梅鹿辄干红为对照,在恒温鼓风干燥箱((50±1)℃)中进行加速氧化,研究不同工艺所酿"媚丽"葡萄酒的氧化褐变动力学。【结果】在媚丽葡萄酒加速氧化的30d中,7d后的氧化褐变(A420nm)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初始褐变速率k的变化为2.4×10-3~29.0×10-3d-1;加速氧化30d前后,主要测定指标变化量的相关分析显示,游离SO2含量变化量与氧化还原电位变化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与褐变程度变化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P<0.01);基本理化指标变化的分析表明,葡萄酒的品质在氧化褐变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媚丽汽酒的变化最小。【结论】不同工艺酿造的媚丽葡萄酒中,其氧化稳定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媚丽汽酒>媚丽桃红>媚丽干红。  相似文献   
55.
以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多主蔓扇形为对照,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夏县进行调研,用技术理论和经济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得数据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葡萄园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且爬地龙会显著增加收入;2)爬地龙在经济效益方面显著优于多主蔓扇形;3)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病害规模和种类没有显著性影响;4)不同栽培模式会影响果实成熟度;5)爬地龙会增强葡萄抵御霜冻的能力;6)爬地龙能显著提高葡萄冬剪、埋土和出土上架效率。爬地龙较适合在葡萄埋土防寒区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56.
EDDS对铅镉污染的高羊茅和红三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Cd、Pb以及外加EDDS对高羊茅和红三叶生长及富集Cd、Pb能力的影响,测定植物干质量、植株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质量分数,旨在为Cd、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筛选适宜物种.结果表明,Pb、Cd污染使高羊茅和红三叶的生物量降低,添加EDDS使在经Cdl00 mg·kg-1、Pb500 mg·kg-1处理的土壤中生长的高羊茅和红三叶地上部干质量均比对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高羊茅和红三叶可以富集土壤中的Pb、Cd,而且根部Pb、Cd的质量分数远大于地上部的,多数处理中EDDS可以增加根部Pb、Cd的富集量;外加EDDS使经Cd100 mg·kg-1处理的土壤中高羊茅和红三叶的叶绿素a/b的值有所升高,其他处理的叶绿素a/b的值都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7.
农杆菌侵染小麦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洛阳8716和绵阳19幼胚愈伤作为受体材料,以pCAMBIA3301为载体,GV3101,EHA105,LBA4404农杆菌为供体材料进行侵染过程的优化研究.采用3种菌株,4个浓度梯度:OD600=0.2,0.5,0.7,1.0;3个时间参数:10 min,30 min,60 min;一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农杆菌GV3101和EHA105,OD600 1.0×10 min和OD600 0.5×30 min两个侵染处理结果比较好,瞬时表达率达到50%-70%.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预培养3~5 d,在24±1℃下,共培养3~4 d和350 mg/L羧苄青霉素除菌及5 mg/L PPT筛选处理后,转化效果较好,平均转化率为0.45%.  相似文献   
58.
以全缘叶绿绒蒿为试材,运用野外调查与点格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拔变化对全缘叶绿绒蒿种子散播功能性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影响,并探讨种子散播功能性状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相关性,以期揭示植物繁殖生长的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全缘叶绿绒蒿单果胚珠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种子千粒质量、花梗长度和株高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海拔梯度间种子千粒质量和单果胚珠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花梗长和植株高度在不同海拔间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地1(4 452m)、样地2(4 215m)、样地3(4 081m)、样地4(3 841m)和样地5(3 681m)全缘叶绿绒蒿种群分别在0~5.82、0~8.6、0~8.8、0~9.2、0~20m空间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不同海拔全缘叶绿绒蒿种群呈现聚集分布的空间尺度存在显著差异,即随着海拔的升高,种群聚集分布的空间尺度越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植株花梗长、株高、种子千粒质量与种群聚集分布空间尺度呈正相关,单果胚珠数与种群聚集分布空间尺度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9.
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山西农村和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项主体指标和18项个体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及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对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为53.09,比照农业现代化进程阶段的有关划分标准可以判断,目前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初步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60.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hybridization program involving two species belonging to two different vandaceous genera, viz., Ascocentrum ampullaceum (Roxb.) Schltr. var. auranticum, a narrow endemic orchid of Manipur and Vanda coerulea Griff., an endangered orchid of Appendix I of CITES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to synthesize the primary hybrid genus with intermediate and improved characters in the F1 generation. Observations on the crossability in the present bigeneric cross between V. coerulea and A. auranticum had been achieved with 60% success when V. coerulea was taken as female parent. Murashige and Skoog (MS) basal medium at half-strength was eff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brid seedlings of V. coerulea × A. auranticum followed by Vacin and Went (VW) and Knudson C (KC) media. The best response of seedling growth was observed on MS medium at half-strength supplemented with 2.3 μM kinetin + 0.5 μM 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 with maximum shoot height (2.7 cm), leaf number (4.6) and root number (4.1) after 150 days of inoculation. The survival percentag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the seedling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80% survival) in potting substrate consisting of brick:charcoal in the ratio 2:1 mulched with moss (Sphagnum sp.) than in potting substrate consisting of brick:charcoal:tree fern in the ratio 2:1:1. The first flowering was observed in the hybrid seedlings of V. coerulea × A. auranticum after 2 years of transfer to the ex vitro environment. Morphologically, the flowers differed from that of the parents clearly showing the success of the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Registration of the hybrid has been made with 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with the nomenclature Ascocenda ‘Kangla’ (No. T1287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