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4篇
  免费   906篇
  国内免费   1438篇
林业   997篇
农学   610篇
基础科学   734篇
  1637篇
综合类   7540篇
农作物   1006篇
水产渔业   680篇
畜牧兽医   2390篇
园艺   1101篇
植物保护   57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669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865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320篇
  2009年   1213篇
  2008年   1189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737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根椐Gen Bank公布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 RNA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 N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在建立两种细菌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双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两种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核酸为模板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258bp和449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4种兔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最低核酸检出限分别均为1pg。通过对78份临床病料检测,将建立的双重PCR技术和单项PCR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72.
梨小食心虫性引诱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测定出含顺-8十二碳稀醇醋乙酸酯200mg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有效诱捕半径为20m。在梨小食心虫年发生3代的地区,着重对第1、2代开展性引诱防治,蛀果率可降低11.25-13.83个百分点,防治效果达54.95%-60.16%,雄蛾定向抑制率达15.17%-48.07%,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3.
文章通过对社会情境概念进行解析,论述了西方园林史研究范式的变革;针对岭南传统私家园林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代国际上的新观点、新动向,探讨了基于社会情境研究园林的构想,旨在为岭南传统私家园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4.
将内嵌有ToF相机、面阵相机及IMU的智能手机作为硬件系统,RGB-D SLAM技术实时获取的深度图、位姿等为数据源,构建了RGB-D SLAM增强现实楞堆原木检尺系统。首先设计了基于ToF影像实时估计RGB影像像素深度的方法,实现对待测原木端面几何坐标的初步估计;其次,设计了散形分区去噪算法实现原木端面点云的精确过滤,设计了原木端面曲率估计算法实现对过滤点云可靠性判别;然后,基于PCA等算法实现原木长、短直径方向向量估计,并基于该向量对原木长、短直径进行了估计;最后,以所构建算法为基础在智能手机平台上搭建了增强现实楞堆检尺系统,实现智能手机对原木进行实时检尺、增强现实场景对测量结果实时监督。新型检尺系统通过对6个楞堆334根原木进行了检尺实验,以评估该设备的测量精度。结果显示:原木平均直径估计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 cm(-0.35%)及1.05 cm(3.34%);原木径阶化直径估计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 cm(-0.22%)及1.33 cm(4.43%);原木材积估计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7 m3(-0.27%)及0...  相似文献   
975.
针对茶叶病害检测面临的病害尺度多变、病害密集与遮挡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自注意力茶叶病害检测方法(Multi-scale guided self-attention network, MSGSN)。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VGG16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以获取茶叶病害图像在不同尺度下的局部细节特征,例如纹理和边缘等,从而有效表达多尺度的局部特征。其次,通过自注意力模块捕获茶叶图像中像素之间的全局依赖关系,实现病害图像全局信息与局部特征之间的有效交互。最后,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加权融合,提升了模型对病害多尺度特征的表征能力,使其更加关注关键特征,从而提高了病害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尺度自注意力的茶叶病害检测方法在背景复杂、病害尺度多变等场景下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2.15%。该方法可为茶叶病害的智能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6.
文中将生态足迹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机结合,构建了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并以陕西省为研究靶区,对其近20年的土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对土地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土地权益逐年降低,而土地资产和负债呈先增后减的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土地负债约占GDP的5.99%;同时,该区域土地资源利...  相似文献   
977.
初步研究发现,艾比湖桦仅见于古尔图河古老三角洲西缘泉水溢出地带.虽地处温带漠境,但土壤却系既无盐化又无碱化且碳酸钙含量很低的草甸沼泽土,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g/L,pH值6.9~7.4.  相似文献   
978.
施肥量对奶花芸豆产量效应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华  刘建国  冯玉龙  李英贤  沈其荣 《土壤》2007,39(6):1004-1008
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及N、P(P2O5)、K(K2O)施用量对奶花芸豆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产量的最佳田问施肥方案.在试验条件下,当奶花芸豆栽培密度为167000株/hm2,施N量300 kg/hm2,施P(P2O5)量200 kg/hm2,施K(K2O)量47 kg/hm2组合时,产量可达到3825kg/hm2.施肥能够提高奶花芸豆对N、P、K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979.
冯万富    申明海    单燕祥    沈新志  张建设    李月凤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37-44
利用鸡公山林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2019年监测数据,对PM2.5污染及与气象因子在全年时尺度上的变化和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 林区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34.48 μg·m-3。2)降水对PM2.5污染具有显著的去除作用。3)全年PM2.5时均质量浓度与对应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风速4个气象因子间存在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且单气象因子对PM2.5时均质量浓度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 在时尺度上,各单气象因子与PM2.5质量浓度间的回归模型精度较低。为此,采取各单气象因子的等值点、小梯度递增与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值域一并平均后再回归,显著提高了两者间的回归精度,更适于通过单气象因子估算PM2.5质量浓度。研究结果揭示了林区PM2.5污染特征,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和景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0.
为揭示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动态特征并探讨其快速检测方法,于2018年水稻生育期对稻田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常规水质参数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人工栽秧稻田田面水的TN和NH4+-N浓度在施基肥后1周分别迅速降至4.03 mg/L和3.02 mg/L,至下次施肥前变化趋于平稳,TN和NH4+-N在追肥后2 d到达峰值,1周左右趋于平稳,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氮素动态特征与人工栽秧基本一致。基肥期田面水的TN和NH4+-N从峰值随时间的衰减趋势近似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人工栽秧和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TN浓度在基肥期峰值出现后2周内衰减幅度分别为62%和72%,NH4+-N的衰减幅度分别为80%和83%。以DO、EC、pH、ORP为自变量,TN为因变量,得到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服务于稻田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按照GB 18918—2002中TN的限值15 mg/L(一级A标准)和GB 3838—2002中TN的限值2 mg/L(Ⅴ类)对TN的排放进行分级,得到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0%,基本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