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8篇
  免费   1012篇
  国内免费   1907篇
林业   3244篇
农学   3080篇
基础科学   1632篇
  3981篇
综合类   5509篇
农作物   1407篇
水产渔业   1227篇
畜牧兽医   6031篇
园艺   734篇
植物保护   1882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663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801篇
  2016年   772篇
  2015年   1005篇
  2014年   940篇
  2013年   1045篇
  2012年   1449篇
  2011年   1405篇
  2010年   1168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1065篇
  2007年   1079篇
  2006年   1083篇
  2005年   1759篇
  2004年   1091篇
  2003年   846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62篇
  1996年   455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410篇
  1990年   360篇
  1989年   311篇
  1988年   296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88篇
  1985年   146篇
  1984年   110篇
  1979年   137篇
  1975年   137篇
  1974年   129篇
  1973年   116篇
  1972年   138篇
  1971年   118篇
  1969年   102篇
  1968年   113篇
  1967年   125篇
  1966年   10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72.
173.
The pathogenic fungi Verticillium alboatrum and Diplodia scrobiculata were assay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Diplodia pinea on Aleppo pine (Pinus halepensis) in Catalonia (north-eastern Spain). Young shoots were pre-treated with inoculations of either V. dahliae or D. scrobiculata, by placing colonized agar plugs on wounds made by removing a single needle fascicle. An inoculation with D. pinea was performed 15 days later. Two months after the shoot inoculations, the canker length on the stems was measur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shoot dieback calculated. Verticillium dahliae and D. scrobiculata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anker length of D. pinea (P < 0.05) when compared with positive controls. Diplodia pinea was slightly more sensitive to V. dahliae than to D. scrobiculata,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ere observed in the mean canker length between the two treatments. Trees pre-inoculated with V. dahliae resulted in 31.12% shoot dieback, while those pre-inoculated with D. scrobiculata resulted in 32.18% shoot dieback, compared with positive controls (42.85%).  相似文献   
174.
单克隆抗体检测栗疫菌dsRNA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dsRN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双抗体夹芯ELISA法,检测了栗疫菌中的dsRNA.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从栗疫菌低毒力菌株的总核酸粗提液中检测到dsRNA而不受其它核酸的干扰,而且比电泳法简便迅速,在大量筛选含dsRNA的栗疫菌低毒力菌株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5.
为评价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利用已经制备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多克隆抗体SV21和单克隆抗体3B9,采用多孔板间接ELISA、DIBA和Western blotting等三种方法进行单头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BPH)体内RSV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以多孔板间接ELISA最高,其次为DIBA,Western blotting最低;用单克隆抗体3B9检测灵敏度高于多克隆抗体SV21。RT-PCR、IC-RT-PCR和DB-RT-PCR三种方法中,RT-PCR对单头灰飞虱稀释到400倍可检测到病毒;IC-RT-PCR在多克隆抗体SV21稀释浓度大于500倍时检测不出RSV,单克隆抗体3B9稀释浓度大于800倍时检测不到RSV;DB-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单头灰飞虱在稀释400倍后均无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6.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 的γ - 氨基丁酸a(GABAa) 受体基因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简并性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扩增出小菜蛾GABAa受体基因248 bp的cDNA片段。该cDNA基因片段的氨基酸与已报道的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的GABAa受体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以GABAa受体基因片段为基础, 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 以18S rRNA为内标, 研究小菜蛾不同组织以及不同发育阶段GABAa受体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GABAa受体基因在头部表达量最高, 胸部次之, 腹部最低;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7.
为评价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应用潜力,将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种衣剂混合后采用种子包衣法及喷洒法研究其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并测定了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4.2、8.3、12.5 g(a.i.)/kg种子与吡虫啉18.0 g(a.i.)/kg种子混合包衣处理,播种后35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41.0%~51.8%和47.4%~58.6%,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38.6%~40.4%,显著高于单施吡虫啉18.0 g(a.i.)/kg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后连续3次以氟吡菌酰胺250.2、375.3、500.4 g(a.i.)/hm2进行土壤喷洒,最后1次施药后7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81.0%~89.9%和65.9%~74.3%,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65.4%~73.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克百威1 800.0 g(a.i.)/hm2处理。氟吡菌酰胺各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50.0%~61.2%,保产效果显著。水稻播种后35 d采用氟吡菌酰胺对稻田进行1次喷洒,对水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产效果不明显。表明采用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混合包衣种子处理及在水稻苗期进行喷洒处理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防效显著,具有显著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8.
RAPD标记鉴定果树芽变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在综合分析果树芽变的遗传特点以及RAPD标记技术的原理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对RAPD标记应用于果树芽变鉴定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于不同的果树芽变类型,RAPD标记技术表现出不同的鉴定可行性。同时,对某些有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对截获于澳门入境旅客携带芒果中的实蝇(SH78)进行线粒体COⅠ、COⅡ和COⅢ基因序列的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中相关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截获实蝇样品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和柱果小条实蝇Ceratitis cosyra(AY788421)相似性为98.87%;COⅡ基因序列与柱果小条实蝇(C.cosyra) (AY805310)和C.cosyra(AY805311)相似性分别为99.27%和98.11%;COⅢ基因序列和C.cosyra (DQ462338)相似性为89.10%。基于COⅠ和CO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截获实蝇样品和杧果小条实蝇最为接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的结果,将截获的实蝇鉴定为杧果小条实蝇(Ceratitis cosyra)。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0.
生物入侵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外来物种入侵之前,识别出最有可能定殖扩散的潜在有害生物。基于入侵性有害生物集群的原理,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生物入侵研究中。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有自组织映射(SOM)、k均值和层次聚类法。其中,SOM已在国内外入侵生物定殖可能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类分析可以进行风险排序,从而筛选出需进一步研究的潜在入侵生物。本文综述了近年聚类分析在生物入侵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基础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地位。同时,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入侵生物数据信息的研究思路。将聚类分析与单一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入侵生物定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