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57篇 |
免费 | 957篇 |
国内免费 | 19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48篇 |
农学 | 2889篇 |
基础科学 | 1614篇 |
3108篇 | |
综合类 | 5240篇 |
农作物 | 926篇 |
水产渔业 | 786篇 |
畜牧兽医 | 2456篇 |
园艺 | 557篇 |
植物保护 | 14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501篇 |
2021年 | 703篇 |
2020年 | 678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427篇 |
2017年 | 642篇 |
2016年 | 615篇 |
2015年 | 789篇 |
2014年 | 761篇 |
2013年 | 903篇 |
2012年 | 1015篇 |
2011年 | 1124篇 |
2010年 | 1064篇 |
2009年 | 1071篇 |
2008年 | 1011篇 |
2007年 | 1044篇 |
2006年 | 1048篇 |
2005年 | 1004篇 |
2004年 | 447篇 |
2003年 | 404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434篇 |
1999年 | 570篇 |
1998年 | 511篇 |
1997年 | 463篇 |
1996年 | 453篇 |
1995年 | 386篇 |
1994年 | 337篇 |
1993年 | 310篇 |
1992年 | 295篇 |
1991年 | 268篇 |
1990年 | 192篇 |
1989年 | 165篇 |
1988年 | 126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41.
942.
943.
944.
945.
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Ⅲ.两种水稻土颗粒有机质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固体交叉极化魔角自旋13C核磁共振(CPMAS13C-NMR)波谱技术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水稻土和太湖地区黄泥土本体土壤以及水稳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质(POM)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本体土壤和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POM的结构组成相似,主要由烷氧C、烷基C和芳香C组成,其中以烷氧C含量最高。施肥改变了本体土壤POM中各类C原子的相对百分含量,有机肥以及化肥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烷氧C含量明显降低,芳香C和酚基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POM的稳定性增强;单施化肥下烷氧C含量最高,而烷基C、芳香C和芳香度均最低,POM的稳定性减弱,不利于POM的积累。施肥改变了黄泥土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POM各类C原子的相对百分含量,从而使得不同粒径中POM对其团聚体的稳定性作用发生变化;而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POM各类C原子的相对百分含量并未明显受到施肥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大多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机理、模型和控制对策等,而缺乏一个良好的交互式的用户界面来发布、管理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使其可视化等.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为例,通过利用GIS及其相关技术,特别是WebGIS技术(ArcIMS、ArcSDE)的应用,建立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信息系统(ANPSPIS),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安庆沿江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安庆沿江湿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遥感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安庆沿江湿地资源的优势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从调控湿地生态系统与周边陆域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着手,提出了安庆沿江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1)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建立生态保障体系;(2)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3)开发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完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48.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949.
蔗糖溶液对唐菖蒲切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蔗糖溶液处理对唐菖蒲切花的影响。在22℃下,浸泡24小时,蔗糖溶液浓度达到10%就能显著提高唐菖蒲切花的观赏品质。切花的小花开放率及观赏值与吸糖量成正比。蔗糖处理的切花,贮藏后水养,常出现花茎弯折现象。切花花茎弯折率与处理时的糖浓度成正比。切花经糖溶液处理后,不经贮藏而直接水养,则不出现花茎弯折现象。蔗糖处理能减小贮藏期间的切花失重率,促进花蕾的生长发育,提高切花水养时的增重率。 相似文献
950.
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阶段土壤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因子主效应、单因子效应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并对模型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始花结果期最小。控制其它阶段土壤水分为(70%~80%)θf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苗期、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46%、3.08%);随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呈抛物线变化,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79%、8.09%、17.25%),且这3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67.79%~77.79%)θf、(65.58%~75.58%)θf、(68.86%~78.86%)θf时,维生素C含量有最大值,分别为24.10、24.21、24.10 mg/(100 g)。耦合效应表明,苗期与始花结果期和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膨大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交互作用均呈正效应;苗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呈负效应。在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50%~60%)θf、(90%~100%)θf、(50%~60%)θf、(80%~90%)θf、(70%~80%)θf时,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最高30.10 mg/(100 g),但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当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0%~99.9%)θf、(90%~99.8%)θf、(90%~99.6%)θf、(74.0%~81.8%)θf、(74.3%~82.5%)θf时,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番茄单株产量(996.75~1 037.99 g)和维生素C含量(25.40~26.02 mg/(100 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