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42篇
综合类   687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304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壳聚糖对水蜜桃护色保鲜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防止水蜜桃(Prunus persicaL.Batsch)采后的果肉颜色变化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该研究以南汇水蜜桃为材料,分别利用自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以及微酸性电解水对水蜜桃进行护色保鲜处理,并对冷藏条件下(2℃)水蜜桃果肉颜色及与颜色品质变化相关的指标进行了检测,同时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合成T2-MAP图研究了冷藏开始和结束后水蜜桃内部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贮藏结束后,对照组果肉颜色的L*值、H*值、C*值分别是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和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的85%~91%、85%~93%和114%~122%(p<0.05)。显然,羧甲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和微酸性电解水由于可以抑制水果自身乙烯的产生,减少水果的细胞膜透性和T2-MAP图中T2弛豫常数的变化,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速度,减少了酚类物质的累积,进而延缓了果肉的变色。另外,与仅用电解水处理相比,结合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具有较好的护色保鲜效果。通过该研究,可以为提高采后南汇水蜜桃的果肉护色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综合分析区域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7项研究指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与熵权法计算了烟台市牟平区2005—2009年各年水环境承载力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贴近度,揭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市牟平区2005—2009年水环境承载力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贴近度分别为0.675 9,0.684 2,0.666 7,0.675 3和0.696 1,研究区域2006和200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达到等级Ⅲ水平,其余几年均在等级Ⅲ水平以下,说明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较差。并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对区域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3.
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快速评估土壤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1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共136个土壤样品在350 ~2 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合交叉验证法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测得的全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速效磷、电导率、土壤pH等土壤指标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以及化学分析值标准差(SD)与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的比值RSC用于判定建立的模型的好坏。结果表明:全碳、全氮、碳氮比和pH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94,RSC=4.31;R2=0.95,RSC=4.35;R2=0.97,RSC=5.60;R2=0.92,RSC=3.37,说明上述土壤指标的预测结果很好。速效钾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87,RSC=2.23,表明预测结果尚好。而速效磷和电导率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18,RSC=1.16;R2=0.37,RSC=1.31,说明两者的预测结果均很不理想。综上所述,水稻土的土壤质量相关指标(全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和土壤pH)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PLS)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34.
仿生敲击式山核桃破壳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山核桃破壳机实用机型少,破壳率较低,果仁损伤率较高等情况,提出了一种仿生敲击(即模仿人工加工山核桃的方式)破壳方式,研制一款仿生敲击式山核桃破壳机。根据山核桃的物料特性以及破壳时所需的各项力学特性参数,建立了破壳机构设计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敲击臂的结构尺寸,优化了凸轮结构,并最终得到了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该文阐述了破壳机的总体结构与性能,建立了整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建模制造了样机。该样机通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的含水率为14.55%~16.35%,大小为直径18~22 mm(沿缝合线方向)时,破壳率为99.41%,果仁损伤率为6.25%,生产率为94.93 kg/h,满足生产要求。该研究丰富与完善了坚果类果实的破壳机理与方法,为含隔坚果类的破壳机具设计与开发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5.
针对汽车转向行驶时常因车速过快而引发侧翻事故这一问题,通过建立车辆转向行驶的力学模型,分别对刚性车体和考虑悬架作用车体在急转工况下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车辆转向时横向载荷转移、悬架运动等因素对横向力系数影响的基础上,将横向力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根据横向力系数与车速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横向力系数的汽车急转工况防侧翻临界安全车速计算模型;选用某型商用车结构参数为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的方法将所建立模型与其他4种弯道安全车速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所得临界安全车速处于其他4种车速模型所得结果的区间内;同时,采用车辆动力学软件Truck Sim进行不同转弯半径下的车辆转向侧翻仿真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所得安全车速值比Truck Sim软件仿真所得侧翻临界车速值约小10%。该研究为急转工况下车辆的侧翻评价以及车辆转向行驶的主动安全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基于光谱吸收特征的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定量分析土壤含水量与反射光谱特征之间关系,并为土壤含水量速测提供理论依据。以黑土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实验室光谱反射率,利用去包络线方法提取反射光谱特征指标,建立土壤水分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黑土含水量与1 420 nm、1 920 nm附近吸收谷的主要光谱特征(吸收谷深度、宽度、面积)呈显著正相关;1 920 nm附近吸收谷可作为黑土土壤水分的特征吸收谷,由其光谱特征参数预测黑土含水量;以1 920 nm附近吸收谷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高,输入量少,可以作为土壤含水量速测仪器研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高静压处理改善白果蛋白致敏性和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高静压处理对白果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100,200,300,400,500,600和700 MPa的压力对白果蛋白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蛋白的致敏性,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白果蛋白分子量和构象的改变,功能特性的检测包括热稳定性和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高静压处理在300~700 MPa范围内可显著降低白果蛋白的致敏性(P0.05),同时高压处理后,白果蛋白能被分解为分子量为4~30 k Da范围内的小分子蛋白,此外,其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被大量破坏形成无规则卷曲结构,其紫外吸收强度,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明显提高(P0.05),高压对白果蛋白的致敏性影响与其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另外高压处理(300~700 MPa)可明显改善白果蛋白的热稳定性和乳化性能(P0.05)。因此,高静压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降低白果蛋白致敏性和改善其功能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8.
可食性保鲜涂膜对冷藏黄花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探讨可食性涂膜对冷藏黄花梨的保鲜效果,研究了虫胶和森帕尔2种保鲜膜浸涂的黄花梨在冷藏(4℃)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的规律,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了储藏结束后的黄花梨内部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直接冷藏的对照组相比,2种可食性保鲜膜处理均可显著降低黄花梨在储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和失重,在储藏结束后,分别仅为对照组的74%~80%和68%~81%。并能够减少储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维持较低的核磁共振信号强度。与森帕尔保鲜膜相比,除在核磁共振信号强度无显著差异外,虫胶保鲜膜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不同施肥方法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稻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流失成为重要的农业和环境措施。本研究在位于湖南岳阳的农业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为期1年的早稻、晚稻田间试验,比较了不施肥(T_1)、尿素常规施肥(T_2,施N 280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120 kg·hm~(-2))、控释肥常规施用(T_3,施N 230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120 kg·hm~(-2))、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_4,施N 230 kg·hm~(-2)、P_2O_5 138 kg·hm~(-2)、K_2O 120 kg·hm~(-2))、中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5,施N 180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0kg·hm~(-2))及低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6,施N 140 kg·hm~(-2)、P_2O_5 123 kg·hm~(-2)、K_2O 120 kg·hm~(-2))下氮肥的养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及氮素流失情况,以期为稻田氮素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侧条施用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面源流失。1)在减少稻田秧苗数量和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T_4处理的水稻早晚稻产量分别比T_2处理增加13.17%和4.72%,与T_3处理相比亦分别增加7.27%和1.74%;2)侧条施肥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氮素流失量,年氮流失量为0.466~0.673 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地表径流氮流失量3.54%~29.36%;3)侧条施肥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T_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是T_2、T_3处理的1.70倍和1.22倍。因此,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配施适量控释氮肥可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_4)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2010~2014年大、中、小不同罐容实罐储存的四级菜籽油,采取定点、定罐、定层、定期跟踪观察油罐"三温"变化并取样检测,发现罐温、油温均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罐温最高,油温从上至下依次降低。菜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色泽、气味、滋味、加热试验(280℃)等指标在储藏期间变化均较平稳,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不同年限的菜籽油其过氧化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酸值。油罐容量越大,满罐存储时其存油品质的稳定性越好。罐内上、中、下层酸值变化差异不明显,上层和底层的过氧化值明显高于中层。严格控制好入罐油品质量,菜籽油储藏4~5年后酸值、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仍可保持在国家限量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