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239篇
基础科学   119篇
  260篇
综合类   418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探讨不同温湿度发酵条件对宁乡晒黄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选取上部叶和中部叶,在4种温湿度发酵条件下发酵30d,利用气质联用法测定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测6类中性致香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赖百当类转化产物增加最多,其次为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转化产物、类西柏烷类转化产物、苯丙氨酸转化产物,新植二烯略有降低。不同温湿度发酵条件下,以中温高湿的发酵条件在20~24d中性致香物质增幅较大,而中温低湿或低温中湿条件下中性致香物质缓慢增加,拉长了发酵时间,高温中湿不利于生成致香物质的积累,同时内含物消耗较多。  相似文献   
992.
热水处理诱导香蕉采后抗病性及其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香蕉果实软化、褪绿转黄、炭疽病病斑大小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香蕉果实用52℃热水处理10 min后在25℃下贮藏,在12 d内果实软化和褪绿转黄不明显,而未经热处理的对照果实在12d内明显软化和转黄.接种外源炭疽菌孢子可促进果实的软化和褪绿,但热处理果实的软化和褪绿速度仍然慢于对照果实.接种炭疽菌孢子后,对照果实病斑扩展迅速,而热处理果实病斑扩展缓慢.热处理导致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诱导了酯氧合酶(LOX)活性大幅度提高,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可诱导采后香蕉的抗病性并具有一定延缓果实后熟的作用.该文还对香蕉果实抗病性的提高与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确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魔芋葡甘聚糖大分子糖单元的几何构型,并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单元结构的最低能量构象,为葡甘聚糖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构象研究搭建了桥梁.还探讨氢键的形成和对结构稳定的影响,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多糖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实验结果表明T=368K时,葡甘聚糖单元结构氢键形成数量最多,体系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994.
冯彤  庞杰  于新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Z1):175-177
实验以海洋皇马铃型银杏种子(Ginkgo biloba 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饱和石灰水浸泡法、乙烯利浸泡法、焦亚硫酸钠浸泡法、施保功浸泡法及自然浸泡法等常见的银杏种子浸泡去皮(外种皮)方法对银杏种子贮藏效果及贮藏生理的影响对贮藏期间银杏种子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浮水率、硬化率、霉变率及失重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钠浸泡法为合适的银杏浸泡去皮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月季切花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主要有月季切花的采后生理及其衰老机理、月季切花保鲜的主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6.
节水灌溉工程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节水农业灌溉工程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网络识别率超过传统的方法,克服了模糊系统中的精度问题,其效果又比仅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系统的优越。结合河南某节水农业试范区,进行了节水灌溉工程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分析,评判结果合理、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葡甘聚糖等食品胶的胶凝特性,对仿真花卉食品的主辅材料进行了研究;采用L9(34)正交实验分别探讨了色素、香精、乳化剂及β-环状糊精、黄原胶、卡拉胶对仿真花卉食品中色泽、香气及塑形效果等的影响,以仿真效果等为考核指标,对其制作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经凝胶、注模等制得兼有保健功能的仿真花卉食品。结果表明:以5%葡甘聚糖为主料,3%辣红色素等为辅料;用0.3%色素、0.3%香精、0.1%乳化剂的最优配比及0.75%β-环状糊精、0.75%黄原胶及0.375%卡拉胶最适复配比例研制的成品形态逼真,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998.
行星轮系滑道式钵苗栽植机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直立度是钵苗移栽作业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存在栽植机构容易造成钵苗倾斜影响栽植直立度下降,导致钵苗成活率降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结合钵苗种植的农艺要求,以番茄钵苗物理特性为依据,提出了栽植机构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种行星轮系滑道式栽植机构。该机构通过行星轮系和滑道的配合,以打穴放苗的方式完成钵苗栽植,并对该机构的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Matlab编写了栽植机构辅助分析优化软件,对机构的栽植轨迹和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一组满足钵苗栽植农艺要求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太阳轮半径R0=20 mm、中间轮半径R1=15 mm、行星轮半径R2=10 mm、连杆BC的长度L1=100 mm、栽植臂上DC杆的长度L2=150 mm、栽植臂上CF杆的长度L3=80 mm、栽植器FG的长度L4=140 mm、滑道DE上E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L5=100 mm、行星架OB的初始安装角α0=45°、连杆BC与X轴方向上的夹角α1=148°、栽植臂上杆DC与杆CF的夹角β=176°、滑道DE与X轴方向上的夹角θ=108°。在此组合下,完成了对栽植机构的结构设计和虚拟装配,并导入ADAMS中进行机构的虚拟运动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依据优化所得参数生产了物理样机,并以钵苗直立度为主要检测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机组前进速度450 mm/s,栽植频率74株/min时,钵苗移栽直立度较高,优良率为94%,满足栽植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蔬菜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针对联合收获机正常工作时的振动与噪音问题,为减少共振的发生,利用三维软件UG对沃得巨龙280型稻麦联合收获机底盘机架进行了参数化建模,采用NX Nastran模块求解出了底盘机架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对底盘机架进行了模态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在分析了外部激振频率特点的基础上,为使底盘机架的固有频率避开外部激振频率范围,对机架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底盘机架质量增加3.77%的条件下,机架的前4阶模态频率分别调整到21.70、36.61、43.64和46.33 Hz,均避开了脱粒滚筒激振频率范围15~18.3 Hz和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38.3~41.7 Hz,可以有效避免共振的产生。该研究为联合收获机底盘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棉花调亏灌溉的生理响应及其优化农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盆栽土培法和测坑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调亏灌溉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经济产量(Y)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盆栽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测坑微区试验采用三因素(水分调亏度、施肥水平和植株密度)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使得Tr明显下降,而Pn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产物具有超补偿积累,且有利于向经济产品(籽棉)运转与分配。棉花调亏灌溉(RDI)的适宜指标是:苗期轻、中度调亏,0~40cm土层湿度下限为50%FC~60%FC(田间持水量);蕾期轻度调亏,0~40cm土层湿度控制下限为60%FC;花铃期不宜调亏,0~40cm土层湿度应不低于75%FC;吐絮期可中度调亏,0~40cm土层湿度可控制在50%FC~55%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