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9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987篇
林业   1081篇
农学   690篇
基础科学   485篇
  1142篇
综合类   6219篇
农作物   869篇
水产渔业   407篇
畜牧兽医   1604篇
园艺   891篇
植物保护   46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79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1103篇
  2011年   1078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876篇
  2008年   883篇
  2007年   841篇
  2006年   669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螺旋粉虱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螺旋粉虱的分布区域、寄主范围、危害特征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对螺旋粉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探讨提取胡卢巴抗氧化成分的方法,旨在为胡卢巴的保健效用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基本资料。采用乙酸乙酯、丙酮、水、乙醇、乙醚等溶剂,结合超声波处理从胡卢巴中提取抗氧化成分,对各种提取物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分别测定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抗膜质过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测定总黄铜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5种溶剂提取的成分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乙醚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丙酮提取物的抗膜质过氧化能力最强;水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总黄酮测定结果最高;乙醚提取物的总酚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3.
对13个小麦品种(系)26个性状的5种遗传参数研究表明,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很低,且与其他性状呈负相关或微弱正相关,这说明现有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已接近或达到高限;同时,穗数、穗粒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很高,是产量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见,当前小麦高产育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前提下,要着力于穗粒数的提高,同时要兼顾千粒重,才能实现小麦高产稳产。进行多性状组合选择方能高产,"倒一叶鞘长+穗长+粒重叶比"相对选择效率较高、简单易行,可作为综合选择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4.
江苏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核糖体DNA-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集自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和盐城4个地区的15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进行核糖体DNA-ITS区的RFLP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所有群体均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既具有与国外B型群体(印度群体)相同的AluⅠ和RsaⅠ酶切图谱,同时也具有中国群体独特的HinfⅠ和Tru9Ⅰ酶切图谱(C型)。采用Neighbor-Joining法(MEGA4.0)构建的ITS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15个江苏群体均聚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组(Heterodera avenae group)下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复合种群(H.avenae complex)分支内,且多数江苏群体与草地孢囊线虫(H.pratensis)德国和俄罗斯群体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通过江苏群体与其他近源群体的ITS序列分析比较,河南郑州群体与澳州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遗传距离较近,青海群体和河南郑州群体在分子遗传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江苏省和我国其他省份的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5.
乙醇酸氧化酶是光呼吸代谢的关键酶.以水稻Oryza sativa叶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水稻乙醇酸氧化酶基因(OsGLO1),并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3d-OsGLO1,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以纯化的OsGLO1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OsGLO1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地检测水稻、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菠菜Spinacia oleracea中乙醇酸氧化酶的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乙醇酸氧化酶在调控光呼吸及抗逆性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和对ETS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和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502海水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甲基苯酚>苯酚>对氨基苯酚,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4.95、23.90、42.43、83.65和178.75 mg/L。而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抑制的大小顺序同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不太一致,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37、398、575、794和1 333 mg/L。两种毒性测定方法的EC50结果差异比较大,可能和测定方法的特点有关。但仅仅根据单一的、高灵敏度的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来调整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各项参数而实现对水质的调控,可能会造成处理成本的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根据两种或多种毒性测定方法(其中包括以活性污泥为对象)的测定结果判定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更科学。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温度热解残余生物质半焦对磷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峰  何丕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05-407,411
[目的]研究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油的残余半焦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550、650和750℃)热解半焦吸附磷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别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散3种模型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描述磷在半焦表面的吸附行为,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等温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描述,表明磷在半焦表面的吸附受多种机制影响。3种温度下热解所得半焦对磷的吸附活化能分别为10.86、11.27和10.95kJ/mol,说明该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结论]生物质热解半焦对水中磷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8.
八仙花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适合八仙花SRAP-PC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以八仙花栽培品种H.macrophylla‘Lavbla’为材料,通过单因子实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dNTPs、Mg2 、Taq酶浓度和引物用量对八仙花SRAP扩增反应的影响,确立了八仙花SRAP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模板DNA60ng、Mg2 2.0mmol/L、dNTPs0.7mmol/L、Taq酶0.5U、引物0.7μmol/L×2、10×PCRBuffer2.5μl,该反应条件下八仙花SRAP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土壤类型对膏桐幼苗耐高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膏桐实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土壤类型营养配方处理条件下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配方在25℃和35℃条件下,膏桐幼苗生长正常;在45℃高温处理下,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燥红壤配方与赤红壤配方和砖红壤配方相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和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增高幅度较小,变化趋势较平缓.方差分析表明,燥红壤配方与赤红壤配方及砖红壤配方在高温期间的生理指标差异极显著,而赤红壤配方与砖红壤配方差异不显著.综合3种配方在高温期间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其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燥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广西钦州湾牡蛎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广西钦州湾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和系统进化情况。【方法】以采自广西钦州湾的37个白肉牡蛎和29个红肉牡蛎个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比对,检测牡蛎的遗传多样性;计算牡蛎不同单倍型及GenBank中已登载的4种牡蛎间的遗传距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其NJ和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66个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PCR产物大小约为600 bp,扩增产物纯化并去除引物序列后获得约535 bp的核苷酸序列;碱基组成平均为:T 37.5%,C18.2%,A 23.8%,G 20.5%,A+T 60.5%,C+G 39.5%,A+T含量高于G+C含量。运用DNAStar软件对66个钦州湾牡蛎序列进行比对,白肉牡蛎中共检测到4个多态位点,包括3个转换位点和1个颠换位点,有4种单倍型;红肉牡蛎中共检测到26个多态位点,转换位点和颠换位点各13个,有3种单倍型。GenBank中香港牡蛎COI序列与白肉牡蛎的遗传距离为0.000,有明巨牡蛎COI序列与红肉牡蛎的遗传距离为0.011,白肉牡蛎与红肉牡蛎的遗传距离为0.146;NJ和UPGMA系统进化树表明,白肉牡蛎与红肉牡蛎亲缘关系较远,白肉牡蛎与香港牡蛎聚为一支,红肉牡蛎与有明巨牡蛎聚为一支。【结论】序列特征、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可用于牡蛎的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